□母敏

營山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嘉陵江和渠江流域之間,以低山、淺丘為主,土層深厚,質地良好,有機質含量高,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 200~1 400 mm之間。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達301天。年均氣溫 15.6~17.4℃,≥10℃有效積溫4 800~5 700℃,適宜柑桔種植與生長。境內路網發達,交通便捷,204省道、達(州)成(都)鐵路、南(充)大(竹)梁(平)高速通過營山。
柑桔是營山縣傳統產業,人們在很早以前就有種植習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縣各鄉各村都建有集體柑桔園,農戶種植積極性較高。到上世紀90年代,柑桔即已成為全縣重要農產品之一。近年來,營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柑桔產業發展,積極響應南充市柑桔“雙百工程”,出臺相應政策,將柑桔特色優勢產業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外引內育優良品種,打造果品生產基地,構建銷售網絡,成功打造出了“云山”牌冰糖柚、新世紀臍橙、塔羅科血橙新系等一大批名優品種,全縣柑桔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正逐步成為促進縣域農民持續增收的骨干產業。目前,全縣定植柑桔面積 0.5萬 hm2,759.5萬株,其中,結果樹160.9萬株,年產量3.5萬t。全縣有18個柑桔基地鄉鎮,其中1個是南充市柑桔生產示范基地鄉鎮。
一是勞動力缺乏。農村大量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柑桔管理大多落在留守的老弱婦幼身上,勞動力缺乏、科技素質低、不懂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嚴重,重栽輕管、管不好、放棄管的問題較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柑桔產業的健康高效發展。
二是規模不大。受小農經濟和土地經營分散的影響,全縣柑桔產業基地鄉鎮規模僅在“點”上,“現場”上,還未在“片”上做好文章,體現不出規模優勢、市場優勢和效益優勢。
三是技術力量薄弱。縣果樹站只有3名技術干部,全縣18個柑桔基地鄉鎮均沒有從事柑桔技術指導服務的專業工作人員,導致技術指導只能停留在點上或示范片上,新技術根本無法廣泛推廣和應用于生產。
四是投入不足。營山縣自身財力有限,近年上級財政對營山縣水果產業的立項也很少,長期以來,在果園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保障、產后保鮮貯運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生產基礎設施較落后,生產水平不高。
機遇 2008年四川省農業廳制訂了 《四川省優勢柑桔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2年)》,營山縣被列為四川省甜橙生產區適宜區;2009年,省農業廳又將柑桔產業作為發展營山縣特色優勢產業來抓;同年,南充市啟動了柑桔“雙百工程”。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縣農牧業局等相關部門先后編制了《營山縣2009—2015年柑桔生產發展規則》、《營山縣萬畝血橙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等,并成立相應機構,農業、水保、國土、扶貧、財政等各職能部門相關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到柑桔產業發展中。
思路 堅持 “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狠抓基地建設,主攻關鍵技術,開拓銷售渠道,實施品牌戰略”的果業發展思路,采取新植和改造相結合,多措并舉,連片建基地,龍頭強帶動,外銷拓市場,延伸產業鏈,做響產業品牌,實現柑桔產業跨越式發展。
目標 到2013年,全縣柑桔面積力爭達到 0.53萬 hm2,產量突破 8萬t,柑桔產值達到2.5億元;到2015年,全縣柑桔面積達到0.67萬hm2,產量達到10萬t,實現產值3億元,柑桔基地鄉鎮人均收入1 600元。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柑桔產業化的認識,統一思想,把柑桔作為營山縣特色優勢效益農業來抓。同時,擴大宣傳,引導農民和業主從傳統種植模式中解放出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增強發展柑桔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樹立“優質高價”生產理念,促進產業升級。
因地制宜規劃,規模開發。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營(山)萬(州)公路和儀隴河流域為主軸,實行統一集中成片栽植。重點建設朗池鎮、法堂鄉和新店鎮塔羅科血橙新系產業片,栽植數量須達20萬株;建設以黃渡鎮、帶河鄉、玲瓏鄉和涌泉鄉優質臍橙產業片為核心的萬畝柑桔產業帶;繼續加強以東升鎮、濟川鄉為中心的冰糖柚產業帶基地建設,集中成片規劃,成園成帶種植,人均栽植冰糖柚50株以上,加快冰糖柚品種改良步伐,每年品種改良30萬株以上。
強化科技管理,提升柑桔品質。推進柑桔產業化,建基地是重點,攻技術是關鍵。一是高標準建園技術。推行起壟栽培,選擇無病毒容器苗,品種以塔羅科血橙新系、納維林娜臍橙、新世紀臍橙等品種為主,按4 m×4 m的株行距定植,每667 m2栽植40株。加強栽后管理,及時補苗,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和肥水管理。二是大力推行柑桔早結豐產栽培技術。實施桔園平衡施肥、保花保果、簡易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治、留樹保鮮等高產優質高效綜合配套技術。三是大力推廣柑桔低位高換新技術。對于樹齡過長、品種老化、密度過大的柑桔園,采用隔株換接的辦法,實行低位高換,進行劣改優。重點在濟川鄉、東升鎮和回龍鎮等冰糖柚基地將現有品質略差的冰糖柚“一代”低位高換成冰糖柚“三代”。
搞好苗木繁育,統一調配苗木。為保證柑桔苗木品種純正,防止劣質果苗和危險性病蟲害入侵,全縣柑桔產業建設所需冰糖柚和血橙苗木均由縣農業局負責培育供應,嚴禁其他部門、鄉鎮和個人私自育苗或從外縣亂引濫調果苗。縣農業局要加強柑桔容器育苗和冰糖柚苗木繁育基地建設,確保全縣柑桔產業建設所需苗木數量和質量。
多元融資,強化投入。一是建立“政府投入為主導、項目扶持相結合”的投入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國家加大對農業投入的有利時機和以工補農的大環境,利用項目帶動,建立起投入長效機制,保證各項規劃的實現。二是積極推進土地有償流轉,促進土地向業主大戶集中,特別是要鼓勵返鄉農民工積極創業,投身柑桔產業,利用在外積累的部分資金和開闊的眼界、靈通的市場信息,引導他們投入發展柑桔產業,拓寬柑桔產業融資渠道。三是引導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機制,建立原料和產品生產基地,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充分調動廣大農戶的積極性。
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針對當前柑桔產業以基地建設為重點,區域分布相對集中的特點,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用3~5年的時間,在柑桔生產基地鄉鎮組建一個由農業技術人員、村干部和柑桔生產大戶參加的柑桔生產技術協會。以協會為載體,逐漸形成產、供、銷一體化服務組織,為廣大果農提供生產技術、產品信息、市場預測等服務,為生產提供保障。
多措并舉,拓展銷售渠道。一是建議縣委、縣政府舉辦年度橙花節、柚花節以及柚子節等,大力宣傳和推廣營山柑桔產品,讓柑桔品牌深入人心,提高營山柑桔品牌知名度。二是統一宣傳和包裝,打造強勢品牌。統一宣傳和推薦資料,統一印制“云山”牌冰糖柚、黃渡臍橙、塔羅科血橙等包裝物,并分級包裝,提升商品性。三是建立縣、鄉兩級購銷服務平臺。在縣農業部門和鄉鎮(街道)建立柑桔購銷服務站,在重點村、社建立柑桔購銷服務點,為廣大果農和經銷商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四是實行區域營銷,走向縣內外市場。協調幾家果業公司實行區域供貨和銷售。果業公司在區域內的大、中城市各選擇2~3家信譽好、有影響力的水果市場或特約經銷商,讓營山柑桔產品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五是建立網絡信息服務和銷售體系。通過網絡收集和整理各類果品信息,洽談和簽訂購銷合同,實現銷售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