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青英
玉環柚,又名楚門文旦,為中國四大名柚之一,也是浙江省的傳統名果,是玉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是玉環縣得以在國內外馳名的一張“金名片”。浙江省玉環縣玉環柚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多年。經長期栽培和選育,玉環柚已迥異于祖系和其他柚類而馳名中外,成為柚類中的后起之秀。玉環柚從1982年參加全國柚類評比活動之后,連續8次在全國柚類品質鑒評中奪魁,實現了“八連冠”。近幾年玉環柚又先后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浙江省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名牌產品、浙江名牌產品等稱號,“楚門文旦”牌玉環柚還斬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十大名柚、浙江省十大品牌柑桔、浙江省十大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等諸多榮譽,玉環柚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向歐盟推薦的農產品,并已于2002年獲原產地保護標志(地理標志)、全國無公害農產品。
近3年玉環柚發展迅速,截至2011年,玉環縣玉環柚種植面積已達1 713.33 hm2,其中灘涂果園面積占56%,山地果園面積占44%;總產量2.6萬t多,產值1.3億元(見表1)。
回顧歷史,玉環柚產業發展共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是零星種植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玉環全縣僅200多株玉環柚,種植于楚門、清港、龍溪等鎮鄉的農戶庭院之中。以后緩慢發展,直至1980年,全縣玉環柚種植面積也不超過66.67 hm2。這一階段主要以果農零星種植、自產自給為主,產品還沒有形成商品投放到市場。
二是初步發展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農村經濟政策深入人心,玉環柚生產被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所重視。在省、市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玉環縣果菜公司、農林局特產場等單位大量培育玉環柚苗木,各級組織狠抓種植推廣,掀起了玉環柚種植熱潮。到1985年,全縣玉環柚種植面積已發展到0.13萬hm2,種植區域也從原來的“四旁”、隙地擴展到丘陵坡麓旱地和濱海涂地,玉環柚果品也從自產自給逐步走向市場。1986年,玉環縣被列為國家級玉環柚商品基地縣。
三是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玉環縣玉環柚發展勢頭依然不減,全縣除坎門、雞山兩個漁業鎮鄉外,其余鎮鄉均相繼建立了玉環柚商品生產基地。近十多年來,玉環柚發展尤為迅速,并從量的擴張轉到了質的提升。至1999年,玉環全縣玉環柚種植面積達到0.3萬hm2,年產量近4萬 t,建成了水、林、路、電相配套的千畝以上玉環柚生產基地7個和百畝以上專業村35個,結束了過去零星種植、小農經營、庭院經濟的弱小局面。隨著玉環柚產業的發展,從事該行業的人員日益增加,至2000年,全縣從事玉環柚種植、銷售的人員已達3萬多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10%,占農村勞動力的20%左右,一大批農民依靠種植玉環柚奔上了小康。同時,玉環柚產業的崛起,有力地帶動了玉環縣二三產業的發展,解決了許多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加速了廣大農民脫貧致富,促進了荒山、荒涂綠化、環境美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四是產業逐步萎縮階段。2002年后,隨著柑桔黃龍病的入侵和工業拓展對農村土地征占,昔日輝煌的玉環柚逐步走向衰退,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下滑。至2008年,玉環全縣玉環柚種植面積已縮減到1 120 hm2,產量僅3.1萬t,產值9 000多萬元。2001—2003年僅3年時間,玉環縣7個千畝以上的玉環柚生產基地被用作工業園的就有3個之多,35個百畝以上的玉環柚生產專業村也所剩無幾。2009年的大凍害對本就開始萎縮的玉環柚來講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玉環柚植株被凍死,產量急劇下降,2009年全縣玉環柚產量與2008年相比下降近1/3。但產量的下降帶動了價格的上升,2009年玉環柚產值仍然在1億元以上。價格的快速上升也帶動了該產業的又一次大發展,2010年以來玉環縣新發展玉環柚面積達533.33 hm2多,山地流轉發展玉環柚已成為玉環縣農業發展新亮點。

表1 2009—2011年玉環縣玉環柚的生產情況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種植面積急劇下降。工業是玉環縣立縣之本,在工業化的強勢推進中,玉環柚基地缺少必要保護,種植面積驟然下降。解放塘、人民塘和楚南塘等千畝以上的玉環柚種植基地相繼被征用,或改建成工業園區,或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而新的基地卻未開發補充。受比較效益影響,其他一些玉環柚種植基地也有棄柚改建工業園的打算。此外,政府在政策導向上不夠明確,扶持政策力度不足,也造成了玉環柚產業徘徊不前,使玉環柚的品牌優勢難以真正成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二是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產業支撐能力不強。當前玉環縣生產仍以果農分散經營為主,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全縣果農戶平均擁有果園僅0.14 hm2。國營農場已被改建成工業園區,集體果園管理粗放,合作社、股份制企業發展緩慢,影響了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和市場開拓。同時,由于投入資金較少,產業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果園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加上分散經營、產業化程度不高,種植和加工形不成規模,果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市場競爭力,生產效益受市場牽制大,抗擊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三是科技含量低,采后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滯后。果園基礎設施差,良種繁育體系落后,無病毒苗木繁育剛起步,生產管理機械化程度低,導致勞動生產率低,果品質量總體不高,僅30%的果品達到良好商品果標準,優果率更低,僅有5%。采后商品化處理嚴重滯后,上市果品以統貨為主,商品性差;加工增值環節薄弱,缺少玉環柚深加工企業,檸檬苦素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利用幾乎還是空白。
四是技術措施不當,品質漸趨下降。玉環縣大部分果園采用異花授粉防裂果,異花授粉雖能有效控制玉環柚裂果,卻對玉環柚品質造成了較大影響:首先改變了玉環柚無核的種性,其次是改變了玉環柚的原有風味,再者就是影響了果品的商品性和貨架壽命。20世紀90年代末,玉環縣部分果農試行果實留樹貯藏、現摘現賣的促銷方式,并取得成功,于是生產上大面積的留樹貯藏銷售之風日漸盛行,導致果實成熟過度、品質漸趨下降、貯藏性降低,且還會造成樹體營養平衡失調,影響來年產量。異花授粉和過分遲采均會降低玉環柚品質。
五是果園基礎設施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玉環柚基地多數創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果園排灌、道路等條件先天不足;很多果園的田間水利設施、農排線路等十分簡陋,僅有的一些設施也年久失修或損壞嚴重;一些村級果園因承包地塊分割,缺乏整體規劃,果園基礎設施難以配套,農資、果品進出兩難。長期以來,很多對環境污染較大的家具制造和小冶金企業將廠房建到果園邊或果園里,導致果園空氣和水質污染嚴重,影響玉環柚正常生長,果實、葉片凋落,甚至植株枯死。
實施“一二三振興戰略”,促進玉環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制訂一個規劃。玉環柚特色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擬以2011—2020年為規劃期,分為“十二五”、“十三五”兩個發展階段,可擬定前5年(“十二五”)為恢復性增長期,期末玉環柚種植面積力爭恢復至2000年的水平;后 5年(“十三五”)為快速發展期,力爭到到2020年全縣玉環柚種植面積達到0.53萬hm2,產量超過12萬t,產值超過3億元。隨著環漩門灣時代的到來,漩門二期、三期均可切塊規劃建成“萬畝綠色玉環柚示范園”。同時,隨漩門二期玉環柚區塊向北延伸,沿農業觀光園區西側而上,直至苔山塘世界名柚園,可開辟為“世界名柚——玉環柚長廊”,打造生態觀光熱點旅游線。“二”是實施“雙十”計劃。做好玉環柚產業的布局,重點發展適宜區,適度調整和淘汰次適宜區,擬實施發展十大重點綠色玉環柚基地、十大綠色玉環柚專業村的“雙十計劃”。“三”是推進“三維”互動。堅持“上山坡、下海涂、平原整理”三管齊下、互動發展,全力拓展玉環柚發展空間,有效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上山坡”就是推廣清港、大麥嶼等鎮鄉的山區村玉環柚上山發展經驗;“下海涂”就是利用漩門二期、三期的圍墾以及今后新墾海涂,可由政府切塊發展“萬畝綠色玉環柚示范園”,適地適種;“平原整理”就是通過改造低產田(地)、低產鹽田、高山移民后老宅基地整理和自然村歸并等途徑,退宅還耕,整合土地資源。
創新發展機制,推進玉環柚產業化經營。一是實施龍頭帶動。大力培育和扶持以生產、流通為主,有生產基地、注冊出口基地和自營進出口權,實行產銷一體化,并有穩定銷售體系的玉環柚龍頭企業,引導其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關系,以多種形式輻射帶動農戶發展玉環柚生產。二是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推行“公司+基地 +農戶”、“專業合作社 +農戶”、“基地 +合作社 +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把分散農戶聯結起來,實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堅持“一小三大”(即小農戶、大基地、大群體、大規模)原則,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小戶種植、散戶經營向集中經營發展,圍繞良種推廣、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采后分級包裝、貯藏加工、運輸營銷等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培育幾個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層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動玉環柚產業整體發展。三是強化品牌推動。充分發揮 “楚門文旦”、“全國八連冠”和“中國文旦之鄉”的品牌優勢,通過實施玉環柚質量興業規劃、品牌提升工程等,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將品牌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現實競爭力。四是以工業促進柚業發展。積極鼓勵大公司、大集團參與玉環柚產業的開發與經營,尤其是加工業的深度開發,帶動玉環柚產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
堅持科技興柚,提升玉環柚產業科技貢獻率。致力自主創新,加大玉環柚產前、產中、產后的科技投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加強優質生產技術研究應用。把國內外的先進新技術與現有常規栽培技術有效組裝配套,形成以提高果品質量為中心的生產新技術;加強玉環柚綜合防裂技術研究和異花授粉對玉環柚果實品質與裂果影響的研究。二是加強玉環柚果品商品化處理技術研究應用。引進并完善果品分級,建立果品包裝分級加工場,實施選果流水作業,對果實進行清洗、分級、打蠟,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包裝,做到大小一致、色澤一致、品質一致,提高果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推行適時分期采摘技術。根據柚樹的掛果量、果實大小等情況實行分期采摘、分批銷售和部分留樹現采現銷的策略,延長果實銷售的貨架期,改變過遲采收造成的品質下降等問題。四是加強玉環柚貯運保鮮技術研究應用。推廣低溫貯運保鮮技術,建立冷藏庫、消毒庫房,延長果品供應期。五是加強玉環柚綜合加工技術研究應用。強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玉環柚果品深加工,著力開發檸檬苦素、黃酮素等玉環柚醫藥產品和粒粒汁等飲料食品,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玉環柚產品附加值。
做好品牌宣傳,打響“楚門文旦”品牌。“全國八連冠”,中國馳名商標的“楚門文旦”,為玉環柚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政府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做好品牌的宣傳工作,為玉環柚產業發展和果品營銷造勢。一是整合品牌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在利用好“楚門文旦”馳名商標資源的前提下,逐步整合玉環柚品牌為雙商標制,即“楚門文旦”加企業商標,提高品牌層次,推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標志,并統一印制說明書和宣傳手冊,將玉環柚的知名度與“楚門文旦”的名號緊密聯系起來,既能解決玉環柚品牌分散、利用率低等問題,又能提高玉環柚的知名度,取得雙贏的效果。鼓勵符合質量標準的玉環柚產銷企業利用雙商標生產和銷售玉環柚,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品牌整體效益。同時,要加強品牌管理和保護,對有假冒產品和侵權行為的依法嚴肅處理。二是利用舉辦“文旦節”,召開“新聞發布會”,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和銷售大戶參加國家、省農博會及農產品展銷會等多種途徑,進一步展示玉環柚,提高玉環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重視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如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知名網站、戶外大型廣告牌等,擴大玉環柚的知曉面。鼓勵酒店宴席、商業洽談會等用玉環柚作為水果拼盤,讓眾多的外來客人知曉玉環柚,推介玉環柚。
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玉環柚產業發展環境。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盡快建立玉環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領導、涉農部門和重點鄉鎮(宜發展地區)負責人組成,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常務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指導玉環柚產業發展。組建玉環柚產業發展專家團,為玉環柚產業科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參考。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注重激發玉環柚從業人員的創業活力,對相關企業和人員給予適當政策鼓勵;對綠色玉環柚重點基地和專業村,通過標準農田、農業精品基地建設以及土地整理等途徑,給予配套政策扶持。暢通融資渠道,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食品深加工企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應對有發展前景、效益好的項目實施信貸優先。致力盤活土地資源,針對當前玉環縣山坡“農保地”指標較多的實際,建議政府盡快研究對策,突破指標瓶頸,推進玉環柚種植“上山坡”。三是積極發揮行業協會職能。充分發揮玉環柚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前沿市場信息、科技動態和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玉環柚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積極幫助企業和農戶開拓市場,加強經濟合作交流,進一步展示玉環柚的整體形象,實現玉環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