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從衛
(江蘇省大豐市草堰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 大豐 224114)
淮稻5號系江蘇省徐淮地區淮陰市農科所用復交材料7208/武育粳3號雜交選育而成,是一個集高產、穩產、優質于一體的遲熟中粳稻新品種,是大豐市水稻當家品種,占水稻總面積85%以上,但該品種易感黑條矮縮病,為此,我們從2005年開始研究直播稻黑條矮縮病的化學防治策略及技術,掌握了一整套綜合防治技術。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一種由灰飛虱傳播引起的病毒病,癥狀為:苗期心葉生長較慢,葉色濃綠,葉片較寬,葉脈有不規則蠟白色瘤狀突起,后變黑褐色;植株矮小,抽小穗或不抽穗,可提早枯死;分蘗期新生分蘗先顯癥,主莖和早期分蘗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縮藏于葉鞘內;拔節期劍葉短闊,穗頸縮短,結實率低。
2012年水稻灰飛虱基數顯著高于常年。越冬代灰飛虱,2012年3月上旬全市調查52塊小麥田,有蟲田率 72.433%,蟲量 0~12000頭/667 m2,平均1025.6頭。3月下旬調查58塊小麥田,有蟲田率86.12%,蟲量0~17000頭/667 m2,平均4203.33頭,是常年3.42倍。一代灰飛虱發生期比常年早5 d。
播期相同,品種不同,發病程度差異較大。田間調查結果表明,6月13日播種,栽培方式為旱直播,鎮稻99病害相對輕些,平均病株率為0.18%;其次為徐稻4號,病株率平均為0.62%;病害最重的品種為淮稻5號,平均病株率高達6.32%。
大麥茬田發生嚴重,調查結果顯示,同為淮稻5號,大麥茬平均病株率高達7.41%,小麥茬平均病株率僅為2.33%。
近8年來,大面積引進種植高產、抗條紋葉枯病的淮稻5號,種植面積2012年達2.53萬hm2,占水稻總面積的78.35%,為黑條矮縮病提供了有利的寄主作物環境,隨著感病品種面積的不斷擴大以及發病面積的增加,促進了病害發生的毒源累積,從而導致黑條矮縮病的持續上升。
近年來,一代灰飛虱在大豐市每年都重發,加之水稻秧池面積銳減。2007年零星種植,2012年種植面積1.7萬hm2,占種植總面積的52.58%。由于水稻秧池面積銳減,小麥收割后大量灰飛虱因適生環境破壞,導致大量灰飛虱被迫向旱直播稻遷移,傳毒危害水稻秧苗。水稻田承受的灰飛虱蟲量極大,導致水稻黑條矮縮病病情重。
在灰飛虱大發生的年份,如不防治,淮稻5號病株率高達60%以上,為最感病品種,與其他品種相比,感病差異極顯著;不同品種在生產上使用,應根據當年灰飛虱發生程度和帶毒率高低,以及綜合農藝性狀加以優選劣汰,避免發病引起重大損失。
應用25%先凈4 g加16%惡線清15 g或25%使百克2 ml對水10 kg浸稻種4~5 kg,浸種48~60 h控制條紋葉枯病、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對秧田前期遷入的灰飛虱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月上旬結合防治麥類紋枯病,用25%樂·氰乳油30 ml對水40 kg/667 m2噴霧。4月下旬結合麥類后期病蟲總體防治,用25%樂·氰乳油4%高氯·吡40 ml/667 m2,對水30 kg/667 m2機動彌霧或對水50 kg/667 m2手動噴霧。經2次大面積防治,壓低灰飛虱種群數量,減輕水稻秧池危害。
稻區麥子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耕翻滅茬一塊,可殺死大量灰飛虱若蟲,減少有效蟲源。
一要適當推遲栽插期,做到6月20日開始突擊連片栽插。力爭在秧池中殲滅灰飛虱,避免一代成蟲遷入大田。二要適當增加栽插密度,確保足夠的基本苗。旱育秧池具有面積小、群體密度高,便于管理的特點,防治秧池灰飛虱比防治大田效果好,更加經濟、方便。推遲播種期,降低大田遷入量,在秧池中集中防治,是控制水稻條紋葉枯病的最有效的栽培手段。2012年大豐市稻區大面積在6月20日后移栽,錯開一代成蟲遷飛高峰。大田秧苗活棵時,一代灰飛虱成蟲已進入盛末期,蟲量大幅度降低。6月中旬普查,秧池灰飛虱成蟲1.82萬頭/667 m2,占高峰期的6.28%。
雜草是灰飛虱生存的田外寄主,在防治秧池灰飛虱同時,要對大田四周的田埂、溝、渠邊雜草進行殺滅,徹底殺滅灰飛虱,減少田外蟲源的遷入,用80%敵敵畏200 ml+25%吡蟲啉20 g+10%草甘膦 800 ml/667 m2或 41%農達 200 ml對水50 kg均勻噴霧。
在灰飛虱成蟲向秧田遷飛轉移之前,有條件的選用30~40目無色防蟲網覆蓋秧苗,阻隔灰飛虱遷入秧池。
從6月初開始至6月25日,每隔2~3 d防治一次,直到拔秧結束,栽插時做到帶藥移栽。按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每機10 kg水需用藥量如下:配方一:35%施悅4 ml+50%稼喜15 g;配方二:25%吡蚜酮8 g+1.45%救醒15 g;配方三:50%滅蟲露乳油20 ml+25%先凈懸浮劑4 ml+2%寧南霉素50 ml。三種配方依次輪換使用,施“送嫁藥”時選用配方三;直播稻田1葉1心時開始全面施藥,配方同上。
一代灰飛虱:6月5日至6月20日,用25%飛電8 g/667 m2+1.45%病毒必克Ⅱ號15 g/667 m2或50%稻豐散20 ml/667 m2+2%寧南霉素50 ml/667 m2對水10 kg噴霧。二代灰飛虱:7月2~5日、7月19~21日;用25%噻·仲乳油80 ml/667 m2加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8 g/667 m2。三代灰飛虱:7月下旬,用20%阿維·三唑磷80 ml/667 m2加3.2%甲維·啶蟲脒微乳劑20 ml/667 m2對水30 kg噴霧或25 kg/667 m2彌霧。四代灰飛虱:8月中旬,用25%樂·唑乳油80 ml/667 m2加3.5%甲維·啶蟲脒20 ml/667 m2對水30 kg噴霧或25 kg彌霧。五代灰飛虱:9月下旬,用25%吡蚜酮30 g/667 m2對水30 kg噴霧或25 kg彌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