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紅霞 陳俊國 陶雅萍 巫錦森 黎俊龍 王在悅
(1.鹽都區樓王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31;2.興化市大營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 泰州 225767)
氮是植物體內最主要的營養元素,已有的研究表明,適宜的施氮量是高產的關鍵,在一定范圍內(不同基因類型品種施用量不同)增加氮肥用量能顯著提高產量,即隨著氮素的增加,產量相應上升,但達到一定水平后,產量增幅減小,這一關系被稱為“產量漸減法則”[1-3]。大麥籽粒產量的高低不僅受遺傳性的制約,田間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在生產上栽培措施和肥料管理是產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眾多的研究表明,氮肥對大麥產量的影響較為顯著[4-5]。
江蘇省鹽城市是傳統的大麥產區,啤酒大麥種植面積常年在8.7萬~10萬hm2,是我國大麥主要生產和供應地之一。近幾年,江蘇省大麥育種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先后選育了一批大麥新品種。這些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應該說為鹽城市大麥的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絕大多數種植戶在生產管理上缺少優化、標準化的措施,往往由于施用氮肥過量及氮肥施用基追比不平衡等原因導致啤酒大麥產量受到較大的影響。
本試驗以江蘇省育成和引進的6個大麥品種為材料,其品種名稱和來源分別為:單二 (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蘇啤3號 (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揚農啤2號 (揚州大學農學院)、揚飼麥3號 (揚州大學農學院)、蘇引麥3號 (江蘇新洋農場)和港啤一號 (連云港市農科所)。
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施氮水平設有3個,分別為純氮:120 kg/hm2、210 kg/hm2、300 kg/hm2;氮運籌方式設2種,即基肥∶追肥的比例分別為6∶4和8∶2。小區基本苗設為225萬/hm2,行長2 m,行距0.3 m,每小區10行,隨機排列,3次重復。

表1 不同氮運籌下參試品種小區產量的方差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兩種氮肥基追比,小區產量在參試品種間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即小區產量在參試品種間存在極顯著的遺傳差異;不同施氮水平對參試品種小區產量的影響雖未達顯著水平,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說明大麥小區產量的差異主要是由品種間的遺傳差異所造成的,氮肥水平在一定程度也對產量有影響。

表2 不同氮運籌下參試品種產量的多重比較 kg/hm2
從表2可以看出,同一氮運籌方式下,參試品種間產量均存在顯著的差異,不同氮運籌方式下,6個參試品種的產量均以蘇啤3號產量最高,分別為8337.5 kg/hm2和8281.9 kg/hm2,均大于其余參試品種;不同氮運籌方式下,均以港啤一號產量最低,分別為6558.8 kg/hm2和6947.9 kg/hm2,與其余品種產量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大麥產量主要是由品種的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參試品種產量的平均值在不同氮運籌方式間差異不顯著,6∶4氮運籌方式的產量略高于8∶2氮運籌方式。
從表3可以看出:在120 kg/hm2和300 kg/hm2兩種施氮水平下,產量在品種間和氮肥運籌方式間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在210 kg/hm2施氮水平下,產量在品種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氮肥運籌方式對大麥產量影響不顯著。說明在大麥生產過程中,施氮水平過低或過高都不利于品種產量特性的表現,各參試品種不能顯示出自身正常的產量水平,導致品種間產量差異不大。在210 kg/hm2施氮水平下,參試大麥品種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產量優勢,品種間產量的高低存在很大的差異。

表3 不同施氮水平下參試品種產量的方差分析

表4 不同施氮水平下參試品種產量的多重比較 kg/hm2
不同施氮水平下,對參試品種產量進行了多重比較。從表4可以看出,210 kg/ha施氮水平參試品種產量之間的差異達顯著水平,以蘇啤3號的產量最高,與揚飼麥3號產量處于同一水平,與揚農啤2號及單二的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港啤一號產量最低;120 kg/hm2及300 kg/hm2施氮水平,參試品種產量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但以蘇啤3號的產量最高,揚農啤2號和揚飼麥3號的產量較高,港啤一號產量最低,單二產量較低。除港啤一號外,其余參試品種的產量均隨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說明適當增加施氮水平有利于大麥產量的提高;港啤一號在高施氮水平下易發生嚴重倒伏,故啤酒大麥生產過程中施氮的多少應根據品種而定。
通過對幾個大麥品種的氮肥比較試驗發現,江蘇現有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均存在遺傳差異,適量增施氮肥可以增加產量,過量施氮會導致抗倒性弱的品種發生倒伏,產量大幅下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氮肥后移也可導致產量的適當增加。本試驗中當基、追比為8∶2兩種施氮水平下,產量在品種間和氮肥運籌方式間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在210 kg/hm2施氮2時,絕大多數品種的產量均表現為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當施氮量達到210 kg/hm2時,產量為最高;繼續增施氮肥,產量反而會下降。在低氮水平下,氮肥運籌對揚飼麥3號的產量影響最大,氮肥適當后移可以提高其產量;揚農啤2號、蘇啤3號和港啤一號隨氮肥施用的前移,產量有所上升;單二隨氮肥施用的后移,產量有所上升;蘇引麥3號的產量基本不隨氮肥運籌的變化而變化。在中等氮肥水平下,除蘇引麥3號以外,其余5個品種隨氮肥施用的前移,產量均有所上升,其中港啤一號上升幅度最大。這應當是由于港啤一號在生產過程中氮肥后移容易引起倒伏而減產的緣故。中等氮肥水平下,氮肥運籌對產量的作用品種間差異極顯著,其它都不顯著,說明在中等施氮水平下,各品種的產量水平都能得到正常發揮,品種間的產量差異很明顯;低氮水平下,各個品種沒有得到足夠的肥力,生長量不足,產量優勢不明顯,品種間差異不大;高氮水平下,各品種生長旺盛,容易引起倒伏,產量優勢也不明顯。六個品種中,以蘇啤3號產量為最高,其次為揚飼麥3號和揚農啤2號。
[1]林國裕,龔其聲.氮磷影響元素對啤酒大麥的產量與籽粒品質的影響 [J].大麥科學,1988,(2):12-14
[2]趙德才.分次施氮比例對精播啤酒大麥高產優質的效應 [J].大麥科學,1995,(1):21-23
[3]趙檀方.不同栽培因素對啤酒大麥籽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1990,21(4):41-47
[4]俞天勝,胡 銳,李培玲.大麥種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對籽粒產量的影響 [J].大麥科學,2004, (3):32-33
[5]普曉英,曾亞文,杜 娟,等.施氮量和播種期對優質啤酒大麥經濟性狀的影響 [J].大麥科學,2005,(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