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言
(山西省電力公司臨汾供電分公司侯馬供電支公司,山西 侯馬 041000)
自2007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來,應急管理工作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一案三制”的應急管理體制逐步形成。當前,供電企業進入了全速發展時期,智能電網正在加緊建設,保證電網安全、促進企業發展、肩負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形象等都對應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做好預案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是政府、供電企業在應急管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在預案編制過程中,應對功能區域布置、自然條件、周邊環境等可能帶來的隱患進行全面分析,明確應急預案救援的區域范圍,評估內部應急救援力量,明確各級職責和應急處置程序,使應急管理不再無據可依,無章可循。
根據國家、上級和本地區已制定的應急預案,建立本級預案的指揮管理、協調溝通、上傳下達等銜接機制,使各地區、各專業的應急管理體系成為相互銜接的整體,確保當發生超過本級應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時,可與有關應急機構進行及時、有效的聯系和協調。
應急預案需明確各方職責和響應程序,在應急資源等方面進行先期準備,指導應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減少搶險展開的時間,為救人、疏散物資節約時間,將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降到最低限度。
對應急預案進行編制、評審、發布、宣傳、演練、教育和培訓,有利于各方了解面臨的重大事故和相應的應急措施,提高人員認識水平,主動熟悉本轄區的基本情況、力量部署、搶險對策、注意事項等方面,促進各方提高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
預案是各類演練的基礎,需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周期確定演練目的、原則、規模和參演單位,制定演練實施計劃、情景設計與處置方案,協調各參演單位之間的關系,組織演練準備與實施工作,解決準備與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
無論是政府預案還是供電企業預案,都需按照層次和專業進行劃分,將各種類型的應急預案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才能構成有效的預案體系,只有形成有效、完整的預案體系,才能滿足各種類型、各種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工作。
預案體系應包括3個層次: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綜合預案從總體上闡述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應的職責,應急行動的總體思路等。專項預案在綜合預案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某特定危險的特點,對應急形勢、組織機構、應急活動等進行更詳細說明,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現場處置預案應對現場特殊危險、周邊環境等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對應急救援中的各方面做出具體、周密的安排。在策劃建立應急預案體系時,要從整體著眼,做好各部門協調、銜接工作,避免預案相互孤立、交叉或矛盾。
不同生產性質的單位,其特點有所不同,這就需要針對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置對策。首先,明確救援的組織指揮體系,列出救援中承擔相關職責的應急機構和部門,明確在應急準備、響應和恢復階段的職責。其次,強化危險性分析,根據重要保護目標的分布情況,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原則,對潛在重大事故、災害類型、影響區域進行深入分析。再次,針對不同級別的突發事件,預判可能影響應急救援工作的不利因素,按照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展優先、保護環境優先”原則,制定應急機制和處置措施。最后,對變更后的預案進行及時修訂,當生產工藝、組織機構變化時,預案也需要進行相應修改。
為發揮預案作用,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需要從2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對救援隊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分類制定培訓計劃和教案,提高各級人員的應急處置水平,編制操作手冊;另一方面要定期組織演練,加強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調水平,增強應急搶險隊員信心,查改預案和程序的缺陷,辨識缺乏的資源,提高預案工作人員的應急救援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包括搶險堵源、及時營救傷員、正確指導和幫助群眾防護或撤離、有效消除危害后果、開展現場急救和傷員轉送等內容。
發揮預案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政府、各部門要遵循“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負責本行政區域、本轄區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加強供電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報備情況監管和業務指導工作,確保供電企業員工掌握預案內容,能夠在應急管理中發揮作用,指導應急演練和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