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新 任紹東 周植森 虎群盛
前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多為運動傷、交通事故傷,其損傷機制為膝關節外傷暴力后,前交叉韌帶牽拉致下止點骨片掀起,癥狀和體征類似于前交叉韌帶損傷。如果不予處理或處理不當,容易出現骨不連、畸形愈合、膝關節不穩、髁間撞擊綜合征等并發癥。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放手術,手術創傷大,術后反應重,膝關節功能影響大,恢復時間長。近年來,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鏡下微創治療前交叉韌帶脛骨棘止點撕脫骨折已成為首選術式,也發展了多種操作、固定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齡20~56歲,中位年齡34歲;運動傷2例,交通傷6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5例。均為新鮮骨折,手術時間在傷后1周內。患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障礙,膝關節不穩等。術前體格檢查,膝關節腫脹淤血,Lachman試驗(+)。術前X線片及CT證實的Ⅱ型~Ⅲ型骨折,MRI確認前交叉韌帶無實質性撕裂。1例合并內側副韌帶損傷Ⅱ度。所有患者術前診斷與關節鏡探查結果符合。
1.2 手術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健側腿部固定架固定,患肢懸空床尾,可自由活動髖膝關節,止血帶控制出血。取標準前內、前外入路置入關節鏡鏡頭和操作器械,先清除關節內積血。全面探查關節,檢查交叉韌帶及骨折情況,取膝關節半屈位,用刨削器及小刮匙等清除骨折塊周圍的血凝塊、骨碎屑,同時清除髕下滑膜系帶、部分膝橫韌帶及髕下脂肪以獲得較佳視野。用探鉤將骨塊復位后,自髕骨下緣正中經皮鉆入1枚1.5mm克氏針從骨折塊中央穿過釘到骨床上以臨時固定骨折塊,鉆入深度在2cm以內。于脛骨結節內側1cm處作約3cm平行鵝足的斜切口,顯露骨膜,用前交叉韌帶導向器引導下將2枚直徑2.5mm尖端帶孔的克氏針分別自切口鉆至骨折塊后緣兩側露出針孔,進針點相距約0.5cm。用同樣的方法鉆另外2枚相同的克氏針至骨折塊前緣兩側。用一硬外穿刺針自髕韌帶外緣經皮穿入關節腔,然后由外而內斜行刺穿前交叉韌帶腱骨連接部,引入5號強生線,線頭穿過后內側的克氏針針孔,抽出該克氏針將線帶至脛骨骨隧道外。拔出硬外穿刺針,線的另一頭先送入關節內,再穿過前外側克氏針針孔,抽出克氏針把線帶至脛骨骨隧道外。兩線頭在下方骨橋處拉緊,先打1個外科結,再打3個普通結。用相同方法將另一強生線由內而外斜穿過前交叉韌帶,線的兩頭由后外和前內兩克氏針帶出,拉緊并打結固定。關節鏡觀察骨折塊復位良好,活動關節骨折塊無松動。
1.3 術后處理 術后加壓包扎,長腿石膏托固定2周,2周內指導股四頭肌功能鍛煉;2周后去除石膏,行膝關節非負重屈伸鍛煉,4周使用角度限制支具負重行走,角度在30°以內。8周后可去除支具負重行走。
8例患者術后隨訪4~12個月,平均9個月。8例患者術后拍攝膝關節X線片,顯示骨折均解剖復位。2個月后復查膝關節X線見骨折線模糊,未發現,未見明顯透亮線或骨折再移位病例。1例半年后主訴長距離行走后有膝前酸脹不適,未有膝關節不穩的表現。8例術后4個月時屈膝均達到健側水平。Lachman試驗陰性,患者認為關節穩定性很好。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平均為(92.5±5.5)分。
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由于是關節內骨折,要求盡可能解剖復位和堅強內固定,以便早期行功能鍛煉,防止關節僵硬;同時恢復前交叉韌帶的正常張力和髁間隆突撕脫骨折處的平整,減少關節不穩,同時避免撞擊髁間窩和股骨滑車下部關節面,造成膝關節伸直受限和滑車軟骨面損傷。目前對于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以上均主張手術[1]。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放手術,手術創傷大,術后反應重,膝關節功能影響大,恢復時間長。近年來,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鏡下微創治療前交叉韌帶脛骨棘止點撕脫骨折具有創傷少,手術視野好能了解關節內各結構的情況,還可以同時處理關節腔內發現的其他損傷病變[2],已成為首選術式。文獻報道的內固定技術和材料有鋼絲固定、絲線固定、門形釘固定和空心螺釘固定等[3-5]。鋼絲固定由于鋼絲自身剛度,不轉彎和易通過骨隧道,操作困難。空心螺釘固定要求骨折塊體積較大,而且擰緊力度把握不當會有使骨塊碎裂風險。生物力學研究認為縫線固定術后關節穩定性優于鋼絲、螺釘固定[6]。另外,縫線固定法可以免除取內固定手術。筆者使用的斜行穿線法,引線的硬外穿刺針不受進針角度影響,兩線呈十字形壓住骨折塊,固定面積和應力分布優于平行穿線法。同理,四骨隧道有利于應力分散,增加抗拉力能力,減少縫線松脫、斷裂的發生機會。我們認為該固定方法修復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創傷小,操作簡單,固定可靠,關節功能恢復良好。而且材料容易獲得,價格低廉,適用性廣。
[1]Meyer MH,McKeever FM.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8):1677-1684.
[2]朱東起.關節鏡下Aesculap尼龍線治療脛骨髁間隆突撕脫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4,7(2):154-156.
[3]Yang SW,Lu YC,Teng HP,et al.Arthroscopic Redutiong and suture fixation of displaced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in adult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5,125(4):272-276.
[4]Leham RA Jr,Murpy KP,Machen MS,et al.Modified arthroscopic suture fixation of a displaced tisplaced tibial eminence fracture[J].Arthroscopy,2003,19(2):E6.
[5]崔勝宇,劉巍,朱新輝.關節鏡下帶墊片空心螺釘治療纖交叉韌帶脛骨棘止點撕脫骨折[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9):145-146.
[6]吳字峰,蘇培基.前交叉韌帶脛骨棘止點撕脫骨折不同內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學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9):86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