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張英杰
虛擬企業(Virtual Enterprise),是指當市場出現新機遇時,具有不同資源與優勢的企業為了共同開拓市場,共同應對其他的競爭者而組織建立,在信息網絡基礎上的共享技術信息、分擔費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企業聯盟體。1991年“美國21世紀制造戰略報告”中首次提出“敏捷制造”的概念,強調制造企業具有快速、靈活和協同的能力,企業各部門間必須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的要求擴大到企業之間,以實現跨地區、跨企業的合作。進而提出虛擬企業是實現“敏捷制造”的生產組織模式,盡管其成員在地域上是分散的,但每個成員有各自的組織系統和管理機構,以滿足網絡市場的需求。而虛擬企業本身又只是公司間的一種暫時組織形式。虛擬企業隨著聯盟目標的完成而解散,為了新的戰略和目標,新的合作者又可能組成新的虛擬企業。虛擬企業可以有不同的組織形式,如虛擬生產、虛擬開發、虛擬銷售、虛擬管理企業等。而虛擬生產是虛擬經營的最初形式。
虛擬企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種使用最普遍的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它主要根據企業自身條件,通過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以及威脅)threat)四個方面的分析來進行企業定位和戰略選擇。
1.企業功能特點專長化。虛擬企業不強調企業的全部職能,也不強調一個產品從頭到尾都由一個企業去開發和制造,它保留每個企業自身的核心專長及相應的功能。各個企業建立起來的戰略聯盟有效根據市場需求發揮自身集結的特長、優勢虛擬經營。虛擬企業集合了各參與方的優勢而形成,在產品或服務的技術開發上形成更加強大的競爭優勢,使其開發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處于領先水平。
2.企業運作方式分工、合作化。虛擬企業沒有強制具備現實市場上企業應具備的完整功能和資源,強調完成一個項目必須各企業之間的合作。采用虛擬生產的企業憑借自身在品牌知名度、較強的研發實力、成熟的市場基礎或完備的分銷渠道進行成功地經營。同時,類似能力欠缺但具有高效生產能力的企業可以成為其生產的承包商,利用各自優勢形成價值增值鏈。合作的企業以技術合作作為聯盟的出發點,為了項目的利潤最大化,集中企業優勢整合資源,共擔風險,共享受益,是統一的利益共同體。
3.中介方式網絡化:虛擬企業通過各種網絡代替市場的各種功能。虛擬企業通過信息網絡獲取消費者信息,并通過知識網絡,形成契約網絡(生產網),再通過物流網絡把產品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虛擬企業的運行中采用通用數據進行信息交換,使所有參與企業都能共享需求、生產及營銷的有關信息,從而能夠真正協調步調,保證合作各方能夠較好合作,從而使虛擬企業集成出較強的競爭優勢。
4.企業存在形式離散動態化、不拘泥。虛擬企業突破了企業的有形界限,取締了傳統企業組織結構的層次。它由一些獨立的經濟實體本著自愿的原則,為了共同的經濟目標而結合起來成為松散的企業聯盟。因此它本身在空間上不受到任何限制,始終考慮如何提高顧客滿意度和自身競爭力,不斷進行動態演化,以便對環境變化敏捷、靈活、快速、高效做出快速反應。
1.法律法規、公司建制待完善。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虛擬企業并不是現實市場上按照規定的法律法規設置的私人、合伙、公司制企業。因而相關法律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同時也無法按照規定的公司建制進行管理,在任務的協調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另一方面,當各個企業間由于利益糾紛或企業與市場間產生沖突、矛盾時,缺失的法律法規不能為此提供法律依據。使其制度體系的建設難以正常有效的開展。
2.企業間聯盟信用程度要求高。虛擬企業的存在同樣面臨著信用風險、技術風險、合作關系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企業為了本身的存在和發展,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基本常規的目標。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完成虛擬企業的項目目標。企業聯盟起來依靠信用關系維系,要求較高的信用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劣勢,限制了虛擬企業功能的有效發揮。
我國自從實行五年規劃以來,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從“六五”到“十一五”的增長數值來看,一個五年規劃中各年的平均投資增速分別為17.3%、24.1%、28.5%、18.8%、19.8%。這為我國企業的發展以及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非常有利的機會。2009年8月,我國頒布虛擬企業發展設立暫行規定,鼓勵企業集中優勢,整合資源,集眾家之所長,既能發展經濟又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國家的經濟舉措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虛擬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加快其又好又快發展。
在虛擬企業暫行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虛擬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有嚴格交易成本上限。在嚴格設定界限的情況下,市場調節喪失有效性。在財政債務壓力和市場交易趨冷對地方投資融資能力形成制約的市場化機制下,虛擬企業對于風險的抵制能力會受到明顯的削弱。因此,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虛擬企業戰略聯盟合作的積極性。另外,在經濟如此迅猛發展的宏觀大背景下,企業出于自身的發展和利益最大化,為了適應變化形勢下的經濟環境,很有可能再發展新的更好的企業形式,這將對虛擬企業產生替代威脅。
盡管虛擬企業比傳統組織模式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其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阻礙其發揮快速、靈活和高效作用的問題。
(一)信息網絡有待進一步提高。虛擬企業主要是通過高效的信息溝通得以實現其快速反應的功能,目前我國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發展,但仍然滯后于虛擬企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我國當前整體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另一方面,虛擬企業各成員之間的協作必然涉及到交易結算,而虛擬企業得到發展必然要使交易結算滿足低成本的要求,我國至今還沒有全面解決網上交易支付方面的問題,使得大量價值損失在交易結算環節從而降低了虛擬企業的效益。
(二)企業之間的信用成本依然很高。虛擬企業主要是通過協作和合作來實現整個價值鏈的整體效益。虛擬企業的網絡建立是在對合作對象的核心能力是否具有互補關系的確認基礎上,靠彼此之間的真誠信任來維持長期合作關系,否則就難以保證虛擬企業低成本運作特征。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人們違約成本較低造成許多企業信用程度較低,這些都增加了企業之間的信用成本,降低了虛擬企業的效率和效益。
(三)物流網絡運行效率有待提高。虛擬企業的物流承擔者其交易成本很高,運作速度也很慢。一般由商業流通系統承擔市場的功能,通過批發商、零售商將產品傳遞到顧客手中,生產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信息來從事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這些信息首先由零售商從顧客那里得到。再由它向上一級機構傳遞,一直到生產企業那里。在每次信息傳遞中,難免失真、失效,使得物流系統長期在低效率下運轉,影響虛擬企業的收益。
(一)政府鼓勵,健全法規,規范合作關系。虛擬企業擁有市場上單個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國家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與支持。在經濟非正常運作下通過宏觀調控手段扶持虛擬企業的發展。同時由于缺少相應的法規使虛擬企業組織建制上存在缺陷,因此政府應該增加或者調整企業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制定一種規范來確定合作領域、合作方式及虛擬企業的溝通與管理等。若任何一方面背離虛擬企業的初衷,其他方都將訴諸法律,使虛擬企業得以維系。
(二)企業組織文化的融通。虛擬企業是由具有不同優勢職能的公司組織起來的。由于每個公司本身的企業文化不盡相同,而組織文化在意識形態領域又深深的影響著企業的各種行為。組織文化的隱性差異,會進而轉化為顯性的經營管理上的差異。忽視文化的融通,會引發許多爭議,最終導致虛擬企業的破裂。因此,在建立虛擬企業時,組織文化的兼容成為行為一致的重要因素,對于一個虛擬企業來說具有現實意義。
(三)企業制定撤退戰略。虛擬企業由于項目結束、項目中斷等原因而不再繼續維系。當解除虛擬關系時,可以有許多撤退戰略可以選擇,如兼并撤退,重組撤退等。然而,許多虛擬關系是在不友好地情況下解除的。無計劃不友好地解除虛擬關系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很大沖擊,虛擬雙方能得到的利益將減少,其原因主要是雙方對解除關系的意見不一致。因此,企業應建立健全撤退戰略,達到損失最小化。
[1]張華新.虛擬企業的運作模式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3(1):119-124.
[2]盧福強,薛巖松.基于隨機層次分析法的虛擬企業風險評價[J].信息控制,2012(1):110-117.
[3]張文建.虛擬企業:一種全新的企業運作模式[J].工程機械,2006(6):76-79.
[4]呂健.虛擬企業的優勢和發展中的問題[J].科技經濟市場,2008(10):137-138.
[5]韓晶.虛擬企業的運作模式及其對我國企業組織創新的啟示[J].山東經濟,2004(1):86-89.
[6]薛建改.虛擬企業運作模式研究[J].企業管理,2011(6):213-216.
[7]魏想明,馮勤.虛擬企業優勢與其IT支持[J].科技創業,2009(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