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劉 霖 王東光 鄧見光 王文峰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以教師為主導和指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理念、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1]。案例教學法區別于其他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設計和實施。這不僅僅是一系列教學步驟的運用,更是一種教學技能技巧。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當中,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都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講解,運用案例組織教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許多教師還沒有深入理解案例教學法的含義、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課堂教學主觀性、經驗性較強,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使一種本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使用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案例自身缺乏科學性;二是教師與學生在案例教學缺乏互動性;三是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缺乏兼容性。
運用案例教學法組織教學,首要的問題是案例的選取。所選擇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要求,是否符合教學情境的要求,是事關案例教學成敗的重要前提。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教學案例自身缺乏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的教學案例試圖涵蓋一切專業、一切學生。運用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使深奧、抽象的原理變得通俗易懂。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而言,教學案例有一定的專業限制,且須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教學當中常常存在的是,偏重于原理運用的內容才是適合案例教學的對象,而一些基本知識點的講解也并不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與水平、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一刀切”地組織案例教學,往往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兩極分化:要么跟不上,要么吃不飽,教學效果欠佳。
2.教學案例設計缺乏針對性。案例教學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設計案例。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許多教師力圖一勞永逸地設計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教學案例,以期適合各個班、各個專業的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專業知識差異等因素,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同時,由于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分析不透徹,導致教學案例設計要么過大要么過小。案例設計過大則因其注重全面性、系統性而與學生的知識、技能差距甚遠;案例設計過小則難以體現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學生很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2]。這兩種案例設計方式都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自然難以體現出來。科學、合理的教學案例需在充分研究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問題的基礎上來設計。
3.教學案例不符合教學情境之需。案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所選擇的案例要符合實際情況,即使是虛構的案例也應大致和現實相符,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有趣,又使教學情境真實、感人。然而,許多教師因為對案例教學法理解不透徹,在教學案例設計和選擇的過程中脫離教學實際、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既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與學生都習慣于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論、原理的講解、闡釋、傳授,很少設計一些案例來組織教學,即便是有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仍采用傳統的講授法來落實教學案例,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從根本上超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被動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被動地聽和看、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的講授法,既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也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案例教學是一種探究式教學,主張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對某一共同的問題通過互動式地討論、研究、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起示范、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案例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學生在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和能力結構的基礎上主動完成對案例的探究和學習。所以,如果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發生變化,那么,案例教學法就只能是一種形式主義而已。
運用案例教學并不等于不再使用其他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需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才能夠使計算機基礎課真正有效開展。遺憾的是,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之間存在非此即彼的不平衡現象。有的教師習慣于理論知識和課程內容的講解,不去研究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教學案例,以至于學生聽懂了知識,不懂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有的教師則能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但對教學案例的展開仍舊以講授法進行。這種理論與實踐兩層皮的教學理念自然會導致教學效果低下的不良后果。
計算機基礎課是大學生必須認真掌握的一門基礎性、技術型課程。引入案例教學法組織該課程的教學,既能給教師帶來挑戰,也能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開展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需要落實“雙主體”教學理念、優選教學案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兼容并蓄多種教學方法等方式和途徑。
案例教學的基本特點是以案例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教學活動的重點從結果轉向過程[3]。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超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從頭聽到尾”的不良傾向,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體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通過案例貫穿各個知識點,以點帶面,形成系統的認知結構,這是傳統講授法所無法企及的。
案例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將理論知識與課程應用結合起來。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教師是引導者和推進者,在知識的接受方面,學生是接受者、運用者。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居于主體地位。學生在認真閱讀老師所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分析、思考、討論時,必須講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居于主體地位。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互動發展的動態過程,這是同一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教師向學生展示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契合課程知識點,找出解題思路,另一方面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主動思考、積極討論,以此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靈魂,案例選取與設計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與敗。上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生人數多,專業分布廣泛,且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背景等方面差異甚大,不存在“適應”所有專業、所有學生共同使用且具有相同效果的教學案例。因此,教學案例的選取和設計,首先要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計算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特點,針對一個問題可以開發數個教學案例——“案例群”,供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學習,使教學案例具有廣泛性、層次性、多樣性。在建構主義者看來,學習是在對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之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如果案例教學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符合他們認知層次及其發展需要的教學案例,那么學生可以順利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
其次,選取側重于原理應用的內容作為教學案例。教學案例并非適合所有的教學對象,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設計應以一定的理論、原理作為基礎和依據,一些基礎知識可以運用講授法開展教學,以此為基礎組織案例教學,使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
再次,案例設計要大小適當且具有啟發性。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在“最近發展區”理論中提到學生的兩種水平:可能的發展水平和現有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這個“最近發展區”實則即為要開展的課程教學目標。案例設計業要求教師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來設定教學目標和落實教學任務。計算機基礎課的案例教學目標和任務是使學生理解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初次確定的教學案例,在使用后發現大小不適應,可以根據需要做調正,以備下次使用時及時改進。
再次,結合教學情境需要來設計教學案例,使其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又能發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個體的特長。針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教師在備課選材的時候要重新研究教材,甚或自編教材,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易于理解的案例來進行教學,突出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這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來說更應如此。
教學評價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考試、教師上課評價、督導檢查等。學生考試包括平時考核、期末考試、考勤、實踐操作能力等。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當中,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評價方式應該而且必須多樣化。從學生的角度看,一是傳統的筆試考核;二是實踐操作能力考核,如上機實驗,重點考核學生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解決實踐性問題的能力;三是計算課堂討論成績,將學生參與案例學習和討論取得的成績記錄進檔案袋,期末結束統一計入考試總評當中。從教師的角度看,主要是考評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學生評教;二是同行評教;三是教學督導評教。學生和督導對教師案例教學效果的評價、學生對案例教學參與度的評價總體上服務于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
案例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突出的實踐性等特點,對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案例教學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案例教學必須與講授法、討論法、調查法等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用,才能有效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的開展,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人類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通過計算機獲取、存儲、傳輸、處理、控制和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就要求計算機基礎課不能停留于簡單地講授知識而是要運用貼近現實、易于理解的案例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迅速地掌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教師也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1]朱文.案例驅動教學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0).
[2]李翠梅.計算機基礎課案例驅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1(03).
[3]周應強,易俗,田寶勇.案例——任務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