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江 韓艷茹
肺癌不僅是世界最為普遍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是導致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1]。大約有80%~85%的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病理類型主要有:大細胞癌、腺癌和鱗癌。因為缺少早期發現以及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所以大部分肺癌在發現的時侯已經處于晚期,喪失手術根治的時機,治療以姑息為主。姑息治療臨床應用最早的是化療,研究也最多。本研究主要是觀察兩種化療方法對NSCLC晚期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性。
選取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0月在腫瘤內科所接受化療的NSCLC晚期患者60例,都經病理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在入選前沒有做過放療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GP組和DP組各30例,兩者資料的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入選標準如下:①病理分為Ш期與Ⅳ期;②最少有一個可評估或可供測量的實體病灶,術后復發或未行手術治療;③KPS評分大于60分;④生存時間估計大于3個月;⑤化療前肝腎功能、心電圖、血常規檢查都正常;⑥沒有周圍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沒有嚴重藥物過敏史;⑦沒有化療禁忌證。
DP方案:多西紫杉醇為75m·m-2d-1,溶在500ml 0.9%的NaCl溶液中,靜滴3h,第1天;順鉑總量75mg/m2,分3天靜脈滴注,第1至3天。
GP方案:吉西他濱為1000m·m-2·d-1,依照10%的比例溶在0.9%的NaCl溶液中30分鐘滴完,第1天;順鉑總量75mg/m2,分3天靜脈滴注,第1至3天。
兩組患者都以用藥21天為1周期,在化療期間常規水化并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來預防嘔吐。每例患者都連續用藥3周期以后作療效評價。
患者每個周期都對毒性反應進行評價,每3周期評價療效。而療效評價以WHO實體瘤近期的療效評價標準來判定:分為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穩定以及進展,以完全緩解加部分緩解為有效。按1998年WHO(世界衛生組織)統一標準毒性反應可分為0~Ⅳ度。
用SPSS 12.0的統計學軟件來進行統計分析,此外,病人一般情況以及不良反應、近期療效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60例患者都完成了3周期的化療:GP組與DP組相比其總有效率分別是45.4%和46.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疾病控制率分別是94.3%和95.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毒副作用以血小板與血紅蛋白降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為主,其中GP組的血小板減低發生率(51.2%)明顯高于DP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指標的發生率比較低,都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至今肺癌的治療仍然是不能攻克的一個難題。而肺癌當中大部分是NSCLC,目前有關NSCLC的化療藥物仍以鉑類為基礎,并且聯合其他化療藥物,例如長春瑞堿、吉西他濱、多西紫杉醇等。大量臨床證實,順鉑的輔助化療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無病生存期,使疾病5年生存率提高了5%~10%[2]。順鉑的毒副作用有較多的反應,臨床常見為腎臟毒性、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等[3]。
本研究表明,順鉑和吉西他濱方案聯合化療患者耐受性良好,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順鉑聯合多西紫杉醇的治療,對NSCLC一線治療有著較好的治療指數。兩者的毒副作用都是以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為主,多西紫杉醇的血液毒性低于吉西他濱。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GP和DP方案對治療晚期NSCLC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對于不可以耐受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則不適宜選擇GP方案。所以要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好的化療方案,以期更好的提高療效。
[1]孫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5.
[2]Arriagada R,Bergman B,Dunant A,et al.The Intern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 Cisplatin-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4,350(4):351-360.
[3]劉新平,李樹斌,劉睿.順鉑胸腔灌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33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118.
[4]陳玉花,余秋花,李小銀,等,中晚期癌癥患者經動脈藥盒化療聯合靜脈化療的處理[J].當代醫學,2011,17(3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