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這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1]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探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成為高校當前迫切的任務。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單是學生管理工作要完成的任務,還應該將其滲透到學校的管理、教學、服務等各個環節當中,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有機結合,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公關教育以育人為本,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其目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公關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著極其重要和特殊的輔助作用,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公共關系工作的一般目標是塑造組織良好形象,[2]它要求組織員工要樹立整體意識和形象意識。首先要有組織整體意識,組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為組織的一員要時時想到自己是組織的一部分,個人利益只有在整體利益中才能實現,能夠在整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發生矛盾時顧全整體利益。整體意識和形象意識是公關意識中密切聯系的非常重要的兩種意識。組織形象由眾多要素構成,其中組織成員素質是其中一個要素。作為人體媒介的組織成員在組織形象的塑造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傳播信息的作用,個人的言行會影響到組織形象的樹立,所以,公共關系學又提倡全員公關,即組織成員應該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公關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形象意識和整體意識,幫助他們樹立集體主義觀念,使他們認識到無論作為一名在校學生,還是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其他組織的一名工作人員,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每一位學生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一個班一個院系乃至一個學校的形象,一個學校的良好形象需要依靠每一位學生來維護。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個人形象的重要性,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同愛護集體,遵守班規校紀,自覺維護學校形象。使大學生能夠正確處理國家、集體與人個的利益關系,懂得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公共關系的服務意識就是組織在處理與公眾關系時,把為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放在第一位,真心實意地為公眾服務,“公眾利益至上”,替公眾著想,讓公眾滿意、滿足,把公眾需求當做組織公關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靠良好、細致、周到的服務去贏得公眾的信賴和支持。政府要為人民服務,企業把“顧客”當成上帝,各類組織為其公眾提供完美的服務。互惠意識表現為在交往和合作中,將平等互利、追求雙贏作為處理各種情況的行為準則,將組織自身的發展與公眾的發展聯系起來,爭取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公眾,使組織和公眾在利益追求上達成共識、合作和協調的理想狀況。通過公關教育可以強化學生的無私奉獻和服務意識,使他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建立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成為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目標遠大,方向明確,獻身社會,服務人民、舉止文明,慎獨律已的一代新人。
誠信”作為當代公民的道德規范,其基本內容是誠實和守信。它既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當代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構成要素。大學生作為一個有著較高文化素質的群體,本應成為誠實守信的楷模,但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也時有發生[3],如借書不還,拖欠學費貸款、考試作弊、證書造假等,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化解大學生誠信危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公共關系學的規范準則要求公共關系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大原則,組織在處理與公眾之間關系時必須全面深入地調查事實,掌握事實,然后再實事求是地傳播事實,堅持誠實守信,不能隱瞞事實欺騙公眾,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知曉需求。[3]據延安中外公關行業對公關專職人員職業道德也明確規定要忠誠,既要忠于組織又要忠于公眾。在處理組織危機中又強調要實事求是地為公眾服務,公眾永遠是對的,維護組織誠實守信的形象高于一切。誠實守信是公共關系方方面面、自始至終所強調和倡導的理念,也是確定不變的公關準則,所以,通過對公共關系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實事求對于組織和個人的重要性,經過系統的公關教育,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誠實守信的思維定勢和為人處事原則。
公共關系是人類政治民主化、經濟商品化、傳播現代化的產物,[4]民主意識又是一種公關意識,公關活動特別強調平等,與人交往和溝通過程中,特別強調要尊重他人。在企業視野中,消費者是衣食父母、是上帝,需要尊重;對黨派領袖而言,選民是水,他們是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不尊重選民,自己就得下臺。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所以,在公共關系活動中,要求組織尊重公眾。通過公關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使學生樹立尊重他人的觀念。
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不僅需要人們交往、溝通,更需要人們進行合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加強,如麥當勞、可口可樂和迪斯尼就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有些刀兵相見的國家正變得關系和睦,地球在變成一個大村落。在一項工作中,人與人的合作也正變成一種社會要求,是否具備合作精神或合作觀念,甚至成了某些組織錄取新員工的一個重要標準。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一員,要順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必須要與他人成功合作,否則寸步難行。
公共關系提倡開放意識和傳播意識。所謂開放意識,一方面就是利用一切機會把組織的真實情況、組織的目標、組織的產品、服務、組織的形象等信息向社會傳播,讓公眾知曉。另一方面要求公關人員想盡一切辦法把社會和公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組織方面來。傳播意識就是組織人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機會向公眾傳播組織的各種信息,提高組織的知名度。這兩種公關意識要求人員有極強的與人結緣的意識和求同存異的與人交往的意識,非常利于與人合作觀念的養成。通過這兩種公關意識的培養,學生可以學會助人為樂,發揚團結互助精神,樹立與人合作的理念,摒棄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的思想。
創新是公關的靈魂。[5]公關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他推崇的是標新立異、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和出奇制勝,公關從形式和內容都要創新,只有新的活動才容易為公眾所接受,才能夠達到預期的傳播目的。公共關系必須遵循不斷創新的原則,組織只有創新才能尋求自身的發展。通過公關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積極向上的思想,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謀求自身的良好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公關教育使大學生樹立公關意識,遵守公關的行為準則,并將其內化為一種思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糾正錯誤認識,解決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能夠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所以,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公關教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獨特作用,利用公關教育來輔助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公關教育幫助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成為公關界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1]李學仁.胡錦濤:進一步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B].http://www.XINHUANET.COM/2005-081-19.
[2][5]居延安.公共關系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楊少鋒.淺談大學生誠信教育[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01).
[4]李馬海娟.市場文化建設中的公關意識[J].商場現代化,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