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艷 解澤
為了解吉林市中心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加大病例檢查的例數與覆蓋面,共抽取3~5月份病例6051份,其中I類切口出院病例3324份。全院使用量排名前三的抗菌藥物其使用量排名前三科室的全部病例1280份。全院每科室隨機抽樣6份共計1447份病例,其中不合格病例48份。
1.1 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不合理
1.1.1 存在依賴抗菌藥物來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現象4例對清潔手術術野無污染,通常無需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有些外科醫生習慣常規使用抗菌藥物,存在誤區。應強調抗菌藥物不能代替嚴格的消毒滅菌技術和精細化的無菌操作。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不是預防所有可能發生的感染而是在于預防手術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及深部腔隙和器官感染。
1.1.2 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機不當9例 存在術前大于0.5~2h或術后給藥的現象。
1.1.3 預防用藥時間過長6例 圍手術期大量應用抗菌藥物不能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率,使用療程過長。原因是一些臨床醫生認為切口有紅腫,切口未拆線或導管未拔出是一直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征,存在著治療上的誤區。
1.1.4 預防用藥起點偏高7例 I類切口為無菌手術一般無需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必要時可以選擇抗革蘭氏陽性菌強的頭孢唑啉等一代頭孢菌素類,但在實際工作中外科醫生存在高級別預防使用抗菌藥物。
1.2 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
1.2.1 無指征用藥4例 沒有明確的實驗室診斷指標的支持,沒有明確感染原因使用抗菌藥物。
1.2.2 選藥不當3例 經驗治療選擇抗菌藥物缺乏針對性,原則上應根據病原菌的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來確定,在實施抗菌藥物治療前應留取相應的標本,盡快明確病原菌的種類,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給藥方案。
1.2.3 用法用量不當4例 單次劑量偏大或用藥頻次不當,存在忽視特殊人群用藥安全的問題。
1.2.4 使用療程不當4例 存在療程過長,對停藥指征掌握不準確,當停不停。
1.2.5 抗菌藥物使用級別高4例。
1.2.6 無理由更換抗菌藥物2例 更換抗菌藥物依據不充分,應根據臨床癥狀及藥敏試驗結果調整使用抗菌藥物。
1.2.7 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指征不明顯依據不充分1例,應嚴格控制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征。
2.1 利用專業技術支撐體系,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業務干預)。
2.1.1 利用計算機信息化手段 設置不同級別抗菌藥物開具的權限,因此不存在越級使用現象。
2.1.2 制定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綜合性評價指標,明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標準。適應證明確:必須是細菌感染,明確感染部位,感染的性質和感染的診斷,有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的支持;住院患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或更換時,應在病例中詳細記錄,有分析、有依據;用藥劑量及使用方法正確,療程適當;聯合用藥指征準確,病例記錄詳細;經驗治療:當經驗用藥72h臨床有效不管細菌培養與藥敏試驗的結果,應按原方案繼續治療,用藥時間根據相關指南決定;臨床治療72h無效(危重患者應用48h無效)應及時修改治療方案。
2.1.3 每月加大病例檢查的覆蓋面,對存在問題幾率高的臨床科室進行溝通反饋,應充分認識存在的問題并有效改正。Ⅰ類切口全樣本分析;全院銷量排序前3的抗菌藥物其使用量排名前3的科室及使用量排名前10的醫生的病例全樣本分析;每個專業組隨機抽樣6份。
2.1.4 加大培訓力度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原則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院培訓,及時向臨床醫師提供細菌耐藥相關信息,每季度根據檢驗科提供的細菌耐藥的結果和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并預警,利用OA網院內公示,為臨床醫師的用藥提供有效依據。
2.1.5 抗菌藥物使用指標的控制 利用信息化手段重點監測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限制級使用抗菌藥物病原菌檢測率,特殊級使用抗菌藥物病原菌檢測率,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醫院制定了科室個性化使用指標,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上報醫務部,利用OA網公示,對超標科室,分析原因并反饋給臨床科室并將該科室作為次月病例檢查的重點。
2.2 建立健全管理組織和制度(行政干預)
2.2.1 醫院與科主任簽訂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實行“院-科”兩級管理。
2.2.2 建立抗菌藥物檢查制度 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委員會下設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監督管理小組,充分發揮作用,每月召開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病例專項討論論證會,確定用藥的不合理性,同時評價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現狀制定整改措施。
2.2.3 建立抗菌藥物使用量、使用指標、使用趨勢及每月檢查出不合理用藥病例的公示制度,促進臨床科室自我對照、自我批評,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
2.2.4 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抗菌藥物使用超標的科室及用藥不合理病例實行責任追究制,雙責管理,并與績效考核分值掛鉤。
總之,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是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前提。醫療機構應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雙責制,醫務部門要抓好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監管工作,完善抗菌藥物使用環節上的各項制度,充分發揮行政職能作用。醫院要完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技術支撐體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發揮臨床藥師作用,逐步參與抗菌藥物使用的審核并優化治療方案,發揮藥學專長,協助醫院醫務部門的監管工作,開展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實施患者的用藥教育,并做好使用安全性的監護。只有行政干預與業務指導雙向管理,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1-4]。
[1]肖敏,蔡湘敏.市級醫院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4):88-90.
[2]侯朝陽.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分析和對策[J].黑龍江醫藥,2010,23(1):86-87.
[3]任玲.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調查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0):198-199.
[4]路雪林,劉宏理,謝林愛.關于抗菌藥物在臨床中的正確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