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宇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隨著補片材料的日益更新,傳統的有張力修補基本已淘汰,越來越多的無張力術式應用到臨床中,本研究總結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間行腹股溝疝改良前入路Kugel修補術12例,技術操作簡單,術后并發癥少,疼痛及異物感輕微,近期效果佳,適合在廣大基層醫院推廣,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例中腹股溝斜疝9例,直疝3例,病程從0.5~11年,年齡22~76歲,中位年齡46歲,其中1例為復發疝(腹股溝斜疝傳統Bassini修補術后2年復發)。均以“發現腹股溝可還納性腫物”入院。
1.2 無張力補片材料 巴德公司生產的單絲聚丙烯補片(Modified Kugel補片),內層網片外圍為定位袋,帶彈力記憶環,外層為平片。
1.3 方法 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術前做手術切口標記,取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一橫指朝向恥骨結節為切口,長約5cm,逐層切開,皮膚、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剪開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環口,分離腱膜上下葉,外側至腹股溝韌帶,內側至聯合建,下方超過恥骨結節,若為腹股溝斜疝,則在恥骨結節處分離提起精索,分離精索周圍組織,逐漸游離,直至腹內斜肌及腹橫肌弓狀下緣,將精索腹壁化(即游離精索至輸精管與血管分離處),在腹橫筋膜及精索交界處根部,分離出疝囊組織,此處若疝囊較大,可于橫斷,將大疝囊變成小疝囊,若疝囊組織較小,分離周圍組織后,不予打開疝囊,直接還納腹腔,分離出腹膜前間隙,此處間隙要找準,以見到腹膜前脂肪且整圈都可見疏松組織為準[1],疝囊1周均要分離出間隙,手指伸入間隙,動作溫柔,擴大間隙,可將一塊小濕紗布塞入間隙,此時若將腹膜剝破,可用4-0愛惜康縫合修補腹膜,艾里斯鉗鉗夾腹壁下血管并提起,取Kugle內層補片,卷起后,用卵圓鉗鉗夾后,置入腹膜前間隙內,用手指伸入定位袋,逐漸將環撐開,攤平,注意內層補片遠端須達恥骨結節,此時可囑病人咳嗽,有助內層補片與腹壁更加敷貼,拉緊固定帶,將兩端分別縫合于腹股溝韌帶及弓狀上緣上方腹橫筋膜上,另取Kugel外層補片,修剪后置精索后方,外側與腹股溝韌帶固定數針,內側與聯合腱縫合數針,遠端與恥骨結節處髂恥束牢固固定[2];若為直疝,則環形切開腹橫筋膜,游離出腹膜前間隙,同法置入補片,2-0愛惜康縫合腹外斜肌腱膜,5-0可吸收線縫合皮下及皮膚。
手術時間最短40min,最長90min,平均(54±15)min,手術次日下床正常活動,住院天數3~7d,平均(4±1.5)d,術后均未使用抗生素,術后疼痛及異物感輕微,2例臨時使用止痛藥,切口均一期愈合,術后隨訪3~6個月,無復發,疼痛及異物感輕微。
3.1 腹股溝疝發生的原因 解剖學表明,腹股溝區的深層薄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缺陷,也是腹股溝各型疝發生的根本原因,這一區域即恥骨肌孔[3](MPO),恥骨肌孔是一個位于腹前壁與骨盆相連水平的卵圓形裂孔,其上界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界為上恥骨支的骨膜,內側為腹直肌,外側為髂腰肌,此區域被腹股溝韌帶及髂恥束分隔為上下兩區域,而上區又被腹壁下動靜脈分隔為斜疝和直疝區。上區的腹橫筋膜缺損或薄弱即導致斜疝和直疝,下區的腹橫筋膜缺損或薄弱即導致股疝的發生,若將腹股溝韌帶及腹壁下動靜脈切斷,則這三型疝即成為一個疝,因此如能將補片完全覆蓋此區域,即可修補腹壁的缺損,治療各種類型的疝。
3.2 改良Kugel補片無張力修補的優勢 Kugel補片外圍帶彈力記憶環,有助于補片的伸展,只要腹膜前間隙分離到位,補片即可自主伸展,整體封堵恥骨肌孔,達到理想的全腹股溝區修補,而置入此間隙的補片利用腹腔Pascal靜水壓原理,與腹壁緊密貼合,無需固定,無張力且愈合牢固[4],而腹膜前間隙內沒有任何血管和神經,只有少量脂肪組織,因此置入該區的補片位置深在,術后疼痛及異物感輕微。對于初學者,腹膜前間隙的剝離可能不夠到位,導致深層補片放置不到位,無法覆蓋整個恥骨肌孔,術后易復發,而上層補片即可彌補這一點,改良Kugel補片在此基礎上將上層補片置于腹股溝管后壁,起到雙保險作用[5],減少術后復發。
3.3 技術操作簡單 外層補片的放置與李金斯坦及平片修補法一致,內層補片與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類似,關鍵要找對腹膜前間隙,需將疝囊頸周圍腹橫筋膜一圈完全切開,顯露腹膜外脂肪,見到疏松的黃色游離脂肪即可準確進入腹膜前間隙,綜上所訴,腹股溝疝前入路Kugel修補術不失為基層醫院行無張力修補術的首選,便于在廣大基層醫院推廣。
[1]馬頌章.疝和腹壁外科手術圖譜[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10-116.
[2]陳杰.實用疝外科手術技巧[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13.
[3]Dasari B,Grant I,Irwin T.Immediate and long-lerm outcomes of Lichtenstein and Kugel patch operations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J].Ulster Med J,2009,78(2):115-118.
[4]馬頌章.NYHUS & CONDON’S疝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
[5]王軼偉,孫桂森,谷川.局麻下改良Kugel手術治療37例馬鞍疝臨床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