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年 詹曉蓮 宋金夢 湯秋虹
乳腺癌作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為了滿足廣大女性愛美的要求,在乳腺癌早期一般用保乳配合放療的治療方法,但是這種保乳放療的方法,很多容易造成乳房皮膚和軟組織的損傷,導致乳房的潰爛,這種情況,如果護理不當,嚴重影響到治療的效果,此時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下面結合我院對15例患者進行護理的實例詳加論述。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15例乳腺癌并發乳房潰爛放療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2~68歲,平均(49±7.6)歲,潰爛灶最大面積4cm×5cm,最小2cm×3.5cm,有大量膿液滲出,局部紅、腫、熱、痛明顯。
1.2 方法 對15例乳腺癌并發乳房潰爛放療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潰爛灶護理、放射野皮膚護理及白細胞減少護理。
15例乳腺癌并發乳房潰爛放療患者,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10例潰爛灶愈合,5例潰爛灶明顯縮小,無滲液,局部均無紅、腫、熱、痛,效果滿意。
3.1 心理護理 大多數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著焦慮、恐懼、悲觀的不良心理[1],當出現乳房潰爛后,患者表現為更加焦慮、恐懼、悲觀,對放療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恐懼心理。文獻報道[2-3],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緩解腫瘤放療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使患者以正性情緒克制負性情緒,避免產生不利于治療的過激行為。因此,我們一定要富有同情心,主動熱情關心患者,對患者坦誠相告病情,并向患者介紹醫院高超的放療技術及先進的放療設備,列舉放療成功的實例,再通過放療成功患者的現身說法,使患者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建立信心和勇氣積極接受放療。
3.2 潰爛灶護理
3.2.1 加強營養 由于患者潰爛灶面積寬、滲液多,每天消耗大量的人體蛋白、熱量和水分,缺乏組織修復和愈合能力[4]。因此,應指導患者加強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并指導其家屬在食物的烹調方面盡量注意色、香、味以促進食欲,從而改善其營養狀態,增強體質,以增加機體自身的抵抗力及組織修復能力,從而促進潰爛灶愈合。
3.2.2 預防感染 潰爛灶滲液多,局部紅、腫、熱、痛明顯。因此,應密切觀察體溫及潰爛灶局部情況,指導患者穿寬松病服,保持潰爛灶局部皮膚清潔,避免用手觸摸,并每天潰爛灶換藥1次,具體換藥措施是先用3%雙氧水清洗潰爛灶,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待干或用無菌棉簽拭干,然后再予0.75%酒精紗布濕敷,外加棉墊固定,如棉墊潮濕、污染隨時更換。
3.2.3 密切觀察潰爛灶變化,應密切觀察潰爛灶進展及滲液情況,及時評估潰爛灶與潰爛灶有關的因素,根據觀察與評估結果隨時改變潰爛灶的護理措施,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潰爛灶護理[4]。
3.3 放射野皮膚護理 隨著照射劑量和時間的增加,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做好患者放射野皮膚的護理,是減輕放射性皮炎的最關鍵環節[5]。放療期間指導患者穿寬松、柔軟的棉質衣服,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避免放射野皮膚摩擦受壓,尤其注意皺褶處皮膚的保護;保持放射野皮膚清潔干燥,標記清晰,避免冷、熱刺激;指導患者勿用手撫摸皮膚創面,創面如有脫痂勿用手撕剝,應用無菌剪刀剪除,以免損傷皮膚造成感染,如創面瘙癢,指導用溫水軟毛巾輕輕沾洗局部皮膚,待于后外涂蘇膚止癢,避免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夏季鼓勵患者啟用空調,指導患者調節好室溫,以不出汗為宜,同時密切觀察皮膚創面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
3.4 白細胞減少的護理 放療可引起患者白細胞減少,主要因放射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因此,放療期間應密切觀察白細胞情況,白細胞減少可分為4度:Ⅰ度:白細胞(3.0~3.9)×109/L;Ⅱ度:白細胞(2.0~2.9)×109/L;Ⅲ度:白細胞(1.0~1.9)×109/L;Ⅳ度:白細胞<1.0×109/L。Ⅰ度、Ⅱ度、Ⅲ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指導患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潔、減少探視及外出,必要外出時要戴口罩,叮囑Ⅱ、Ⅲ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暫停放療;Ⅳ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應指導患者停止放療,并實施保護性隔離,具體措施是安排患者住單間,限制外出、探視及陪護,加強口腔護理,嚴密監測體溫,嚴密觀察口腔、潰爛灶有無感染;每日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1h,如白細胞≥1.0×109/L,同時無感染癥狀,可解除隔離,如白細胞恢復≥3.0×109/L),應通知患者進行放療。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能減輕患者痛苦和有利于患者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1]王改變,張進.癌癥患者的心理調查予護理[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1,13(6):92.
[2]何佩儀,馮惠霞,盧儒彪,等.心理干預對放射治療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4(6):18-20.
[3]常明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5):117-118.
[4]張冰燕.1例臀部深部感染傷口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4,3(1):60.
[5]張惠蘭,陳秀榮,郝希山,等.腫瘤護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