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婷
(廣東金融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1)
學習型社區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和諧社會建設這個偉大系統工程的切入點之一。基層政府作為學習型社區建設的主導者,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不可推卸的神圣作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合理地定位基層政府在學習型社區構建過程中的角色,規范政府的管理行為,是決定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之一。
目前,學習型社區作為一個概念,尚處于仁智各見的狀態。有的學者把學習型社區看成是學習型組織的一種特殊形態,也有的學者從終身教育和社區發展的角度來認識學習型社區,無論大家的研究角度有何不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學習與社區的關系問題展開,它是終身教育思想與社區教育相互結合的新概念,是學習型組織理論與學習化社會理念相結合的產物[1]。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筆者將學習型社區界定為:面向社區全體成員,以社區為主要依托,以社區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組織為基礎,通過有效地整合社區資源,滿足社區全體成員的基本學習權利和終身學習的需求,促進社區成員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而創建的一種新型社會生活共同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它包含著全新的發展理念,涉及社區發展的根本目標構建和社區建設最基本價值取向的確立。學習型社區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是促進社區全面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其次,學習型社區建設的核心是要通過社區資源的有效整合,為社區成員構建一個終身學習、培訓的平臺,從整體上提升社區的學習力和創造發展能力。第三,學習型社區建設的落腳點是要從根本上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由此可見,學習型社區發展模式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本形態。
學習型社區作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前進的源泉和動力,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催化劑,也推動著社會的和諧發展,其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反映了我國社會的和諧程度。
學習型社區建設作為社會的一項公共事業,與學習型社會構建存在著一脈相承的密切關系,其發展必然離不開政府的作用,從而也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將學習型社區的規劃納入到社區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總規劃中。尤其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社區教育,其發展也正處于起步階段,人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參與度還不是很高,這使得居民自治的權威性明顯不足,同時,由于學習型社區的構建需要開發和整合現有的社區資源,目前社區的資源相對比較貧乏,比較分散,相對而言,政府擁有比較豐厚的財力、物力、人力和行政權力,其理應成為學習型社區構建的主導性力量,也迫切需要其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管理體制。
政府參與學習型社區的管理,除了社區建設本身的公共性和社會性外,也是政府本身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體現,政府應當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方面承擔著主要責任。特別是基層政府在面對大量具體的工作,需要平衡各方關系和多方利益的時候,更加需要通過學習型社區的構建,為社區居民提供科學、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學習型社區建設的主體由基層政府來承擔,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社會各界(包括人和組織)是學習型社區的實施主體。兩部分各有所長,互補所短,基層政府擔任著宏觀的決策主體的角色。具體表現如下:
無論在什么時候,學習型社區的建設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各地區要根據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進行深入細致的社區調查、摸清底數、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社區建設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制定規劃要立足于長遠,具有前瞻性;實施計劃要著眼于現實,注重可操作性。要指導和幫助城市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做好社區發展規劃,保證社區建設的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2]。因此,基層政府應在學習型社區建設中扮演好規劃者的角色,為社區建設提供宏觀的規劃指導,制定社區建設的相關政策法規,并監督社區的發展,保證社區建設的有序進行。
而根據我國當前的現實情況,基層政府更應承擔起政策推動的重任,積極做好學習型社區的具體規劃,制定必要的扶持措施,發動社區各組織參與到學習型社區建設中來。在制定規劃和實施的時候,政府應該根據不同社區發展的具體情況,以社區民眾為本,把工作重心下移,把學習型社區建設的發展與行政區劃、行政體制、社會發展目標等宏觀方面情況緊密聯系起來,開展社區調查和信息收集,了解各社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社區民眾的需求,使學習型社區建設的發展與社會的各方面發展同步運行,進而制定政策,推動學習型社區的建設與發展。
“社區建設需要轄區內最廣泛的單位、社會團體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并使他們都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因此,政府主要擔當協調角色,理順各行各業的關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建設社區”[3]。學習型社區的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具體工作的開展涉及到政府的各個部門和社區的各個組織,其中的每一項工作都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基層政府應該協調好各組織職能和利益的沖突,使各組織的各項工作協調一致,有序地推進社區建設工作。同時政府也應該發揮統攬全局、領導各方的權威作用,鼓勵社區內的組織自身建成學習型企業、學習型事業單位、學習型政府等各級各類子組織,從而使其成為推動學習型社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資源整合,是建立學習型社區的重要途徑。“社區資源是一種特定的社會資源,是一個具體社區能夠掌握、支配和動員的各種現實的社會資源”[4]。目前,社區資源的整合、資源的共享存在如何補償的問題,比如社區內提供教育服務的單位不可能全部提供無償的資源共享,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著學習型社區的建設。針對這種情況,要實現教育資源和社區資源整合與共享,基層政府作為社會資源的宏觀調控者,發揮其資源整合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可以通過借助法律法規把社區內部分的資源強制規定為社區教育資源,也可以通過社區資源的雙向整合進行再次開發利用。在強制性劃分社區教育資源的時候,要注意制定相關的補償機制,加強開放性資源的管理。對于社區非政府的資源共享,要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建立雙向合作機制,即資源整合的雙向性、共贏性。
所謂公共服務,是指基層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構,為居民提供的滿足其基本需求的就業、社會保障、救助、衛生、計劃生育、社區安全、文化、教育和體育等服務[5]。由此可見,基層政府是社區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目標下,需要政府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求政府在性質上從權力的集中代表者轉變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政府代表著公共權力,應當主動提供必要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但是,在傳統的社區治理模式中,政府作為單一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其質量參差不齊,效率低下。因此,也需要強調讓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和企業參與公共物品及服務的提供,通過政府的公共服務來增強社區居民的公共意識,一起參與到學習型社區建設中來。
由于社區建設的重心正積極向社區自治轉移,加上公共資源的提供、維護以及社區工作人、事、物等均涉及到財政經費問題,在資源分散,而且不為任何一級政府或任何組織所獨占的條件下,增強基層政府的籌資責任尤為重要。因此,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社區建設投入體系,并且動員社會力量投資參與創建學習型社區的工作,為社區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如動員一些企業、非政府組織的捐贈,或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6]。政府購買服務具有直接購買和社區組織聯合購買兩種形式,是指政府通過與社會中介機構聯合或委托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同時提供讓利辦法或優惠政策,使社會單位更積極地參與到公益性學習型社區建設活動中來,也能激發社會機構關注和投入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當然,在學習型社區建設的不同領域和不同階段,基層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比如,在社區建設的起步階段,應該以政府的主導行為為主,在政府的倡導和推動下,進而形成一種自覺行為;在社區建設的中期階段,政府應該更多地體現協調者和推動者的角色,減少干預;在社區建設的成熟階段,政府主要承擔行政監督和財政支持的角色。此外,還要根據社區各組織的參與程度,及時調整基層政府在學習型社區建設過程中的角色,找準角色定位,負起推動學習型社區建設的責任,又不要“越位”,這是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條件下對基層政府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能力的一種嚴峻考驗。
[1]鄭淮.學習型社區的建設問題及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EB/OL].新華網,2007-05-22.
[3]尹鵬程,劉杰.論轉型期政府在城市社區建設中的角色[J].社會工作,2007,(5).
[4]李征.社區教育資源開發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5]婁成武,孫萍.社區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黃琴.社區教育中政府職能及其實現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