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閩江學院公共經濟學與金融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是培養黨的事業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學生黨員數量也在穩步增長,近年來各高校學生黨員比例均有較大幅度提升。針對高校學生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的現狀,如何以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加強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發揮學生黨員先進性作用,成為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日益緊迫的任務。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在闡述“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時,提出“要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實現本科學生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200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和大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大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學生中正式黨員達到3人以上的班級,應及時成立學生黨支部”[1]。由此可見,隨著高校班級學生黨員數量的日益增多,加強學生班級黨支部建設已逐漸成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下文將深入分析在高校黨建工作實踐中建立班級黨支部的積極作用,為切實有效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借鑒。
在領導方式上:黨支部建在班級可以使班級黨支部從傳統的約束型管理轉化到管理與服務并重的運行方式。傳統“縱向為主,橫向為輔”的垂直型管理體系,使黨組織在不少班級存在空白點,制約了黨建工作對班級的覆蓋;另一方面,傳統管理方式使黨支部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學生黨員積極主動性的調動和發揮受到一定限制。黨支部建在班級后,淡化了黨支部的領導職能,強化了服務功能,使班級黨支部能夠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以班級黨支部為單位自主開展各項活動,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在工作方式上:支部建在班級可以使黨支部從加強自身建設延伸到黨群工作同步運作。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完全可以對應設置,人員交叉任職,工作同步開展,可形成以黨支部為龍頭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三套班子,從而能使組織建設得到更好的保證。
在活動方式上:支部建在班上使黨支部從政治化取向延伸到學習化取向,更有利于班風、學風建設。它們不僅可以開展各種政治性活動,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同時還可開展各種學習性較強的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黨支部的工作質量,也促進了學風建設。
在工作效果上:班級黨支部的設立可適當減輕以年級為單位的學生黨支部繁重的組織發展工作量,緩解學生支部因黨員人數過多所導致的會議過多過長、教育無法深入等問題。班級支部的建立可增強黨建工作的細致性、有效性和準確性,能使更多黨員參與到支部活動和黨員發展工作中來,使黨支部的民主生活會、理論學習會等更加正常有序,黨員的民主權利得到更充分保證。
學生班級黨支部是高校的最基層組織,是黨在青年學生中的重要戰斗堡壘。然而在建設學生班級黨支部的實踐過程中也呈現出一些較為凸顯的新情況、新問題。
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仍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班級黨支部優勢作用的發揮。在思想認識上,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素質參差不齊,有些黨員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還不夠扎實深入,對黨的認識還不夠深刻透徹,較普遍存在政治理論學習的被動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在行動表現上,部分學生黨員在組織上入黨后思想上便有所松懈,服務意識也有所減弱。例如部分高年級學生黨員干部在入黨后便以“學習壓力大”、“準備考研”、“把鍛煉機會讓給其他同學”等種種借口提出辭職隱退,甚至出現了“班級黨支部書記無人競選”的現象。大學生黨員自身所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黨性意識薄弱、道德素質弱化等思想問題對班級黨支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大制約,嚴重抵消了班級黨支部所應有的優勢作用。
問題二:高校黨務工作人手有限易導致對學生班級黨支部工作的指導監督力度不足。在高校黨建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的進程中,隨著學生黨支部數量的增多,以及班級黨支部的頻繁增減變動,高?;鶎狱h組織的組織發展工作量不斷增加。然而,目前多數高校僅對學生總數達800人以上的院(系)黨組織設有一名專職黨務秘書。以學生總數為1000人的院系為例,若實現高年級班級100%成立班級黨支部,則一名專職黨務秘書至少要承擔10個以上學生班級黨支部的管理任務。黨務工作任務的繁重、工作人手的緊缺難免影響到對基層黨支部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尤其對于建在班級的學生黨支部,在一年半的短暫周期內要使支部委員學會獨立開展黨支部工作,反復的培訓、指導和監督必不可少,否則將極可能出現成立支部、放任不管、缺乏規范的局面。
問題三:嚴峻的就業形勢帶給高年級學生黨員的思想沖擊,使高年級班級黨支部工作的開展面臨眾多困難。高年級學生黨員的思想變化較大,面對考研壓力、考證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多元化經濟社會對黨員身份的不同認可度,在不同的思想沖擊下,尤其在不少畢業生黨員中出現了無力參與支部工作,無心參加支部活動的現象,對支部工作的開展和支部作用的發揮帶來了重重困難。尤其在四年級進入實習階段,人各異地,地域的限制使班級黨支部工作的開展在客觀上受到較大程度的制約和影響。
對策一:針對班級學生黨員整體素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適機成立班級黨支部,并嚴格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
首先,應根據各班級學生黨員的整體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建立班級黨支部,對黨員素質條件有所欠缺、無法挑選出黨支部書記合適人選的班級,可予以暫緩成立班級黨支部,或通過班主任、班導師等輔助方式加以配備教師黨員統領指導工作。
其次,更為關鍵的,應著力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通過實行學生黨員量化考核管理機制、執行學生黨員述職考評制度、建立學生黨員監督示范崗等有效方式,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監督管理,并將考核監督的結果作為預備黨員轉正、學生綜合測評以及各類評優評先工作的重要依據,從而對學生黨員多壓擔子,加強考驗。對考核結果優秀的黨員,及時給予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對失去先進性作用的學生黨員應通過思想匯報分析會、民主生活會等方式給予嚴肅批評教育;對不合格的學生黨員應及時給予嚴肅處理。
對策二:針對高校黨務工作人手有限問題,在重視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學生黨建工作聯絡互助機制。
首先,應重視并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要根據各院(系)學生規模實際狀況配齊配足專職黨務秘書,建議將學生總數與專職黨務秘書的比例增加為500∶1,為確保黨支部建設的規范性,對于學生總數少于800人的院(系)組織也應至少配備一名專職黨務秘書。在加強人員配備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做好基層組織黨務培訓工作,通過定期舉辦黨務工作培訓班、組織黨務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加強對基層黨務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及工作銜接指導。
其次,可通過完善學生黨建工作聯絡機制的方式,充分調動發揮學生黨務干部的作用,彌補專職黨務工作人員緊缺的不足。例如:可在熟悉黨務工作的高年級優秀學生黨員中選拔組建學生黨建工作聯絡部,通過工作督促機制、抽查機制、互助機制的運作,有效加強對班級黨支部工作的培訓、指導與監督,從而形成學生黨務工作“傳幫帶”的自助工作機制。
對策三:針對高年級學生黨員面對重重壓力所帶來的工作懈怠現象,應努力創新班級黨支部工作的模式,并給予畢業生班級黨支部適當的“優惠政策”。
首先,應從改革、創新高年級學生班級黨支部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入手。應堅持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黨員在自我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要求學生班級黨支部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成才的實際需要,與時俱進地創新黨支部工作的內容與形式,增強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畢業生班級黨支部給予適當的靈活政策,適當減輕畢業生黨務干部的工作壓力。例如:畢業生黨支部的理論學習可以自學形式為主,在學習次數上可適當減少為每月一次;黨支部活動形式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突破時空的限制;支部活動內容可緊密結合專業學習需要以及實踐成果的分享等,把組織生活延伸到專業實踐、服務社會中,有效提高黨組織生活質量。此外,在緩解學生就業壓力方面,可對學生黨務干部、優秀學生黨員給予優先推薦,并在就業指導上給予特殊的關愛與幫助,堅持在使用好學生黨員干部的同時也培養保護好學生黨員干部。
加強高校班級黨支部建設是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的產物[2]。班級黨支部的建設使學生黨建工作得以向高校最基層、最活躍、最具創新能力的組織充分滲透與擴展[3],這已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創新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值得我們在大膽的實踐與嘗試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1]朱惠瓊.高校學生班級黨支部建設思路探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8,(5).
[2]呂峰.高校學生班級黨支部建設路徑探析——以淮陰師范學院學生班級黨支部為例[J].傳承,2012,(4).
[3]王薇薇.高校班級黨支部運行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