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平
(重慶市渝中區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站 重慶 400010)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安全生產的方針,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包含施工現場的全過程、全方位和全體人員的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和基本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條件。然而近期全國各地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這些事故不但造成重大國家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在社會上也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作為安全事故多發的建筑施工行業,更應引起高度重視,吸取血的教訓,提高認識,防患于未然。所有從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的人員,要站在講政治、保穩定、促和諧的高度,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項目雖然具有其它行業安全生產的共性,但基于建筑施工固有的特殊性,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具有更多有別于其他行業的特點:
施工作業場所的固化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環境受到局限。
建筑產品體積的龐大性使得施工安全生產管理的范圍十分廣泛。
施工周期長和露天作業多使得勞動者的作業條件十分惡劣。
生產工藝的復雜多變,要求有較多配套和完善的安全技術措施予以保證。
施工生產的流動性要求安全管理舉措必須及時、到位。
手工操作多、體力消耗和勞動強度大要求對勞動者的安全生產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
施工場地狹小,對于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的安全防護提出較高要求。
上述這些建筑施工安全特點使項目施工安全隱患多存在于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垂直運輸及使用電氣工具上。據統計,發生在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和起重傷害、觸電、坍塌等方面的傷亡事故占安全事故總數的75%以上。因此,施工項目流動資源和動態生產要素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關鍵點。
一些施工企業領導對安全生產政策、法規認識不足,不能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進度的關系,在進度、質量、效益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往往是安全讓步,沒有把安全當大事抓。
實行項目管理責任制,部分項目經理在短期行為的沖擊下,在安全設施上舍不得投入,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只顧當前,不顧長遠,急功近利,對安全生產心存僥幸。
部分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素質差,對規范、標準不熟悉,對安全操作規程掌握少,對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施工隊伍素質整體較低。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日益發展,建筑隊伍迅速壯大,大量民工涌進,而民工的安全技術知識較差,對安全操作知識的理解也非常膚淺,不系統,因此缺乏自我防護能力。
對機械設備操作不規范,人員不固定,維修保養跟不上,只重使用,輕管理,對防護裝置,或棄而不用,或失靈不修復就使用,機械設備老化,該報廢的不報廢,設備帶病仍在繼續使用。
沒有按規定使用安全保護用品,或者保護用品質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護作用。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采取多層作業,主體施工時,該設欄桿、安全網的地方不設等等。
施工現場用電不規范,在高空線路或設備邊不設圍欄或防護網,電器設備未進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沒有必需的漏電保護裝置,電線、電纜破皮、老化、亂拉亂扯,管理混亂造成漏電等。
施工現場沒有足夠的消防設施、設備,施工人員對消防設施、設備不熟悉,一旦發生火災,就手足無措。
綜上所述,發生安全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人的思想不重視,素質低下,安全意識差;二是機械設備安全保護性能差,施工人員操作不規范:三是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可靠性差。為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必須抓住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發生。
提高企業各級領導的認識。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高度重視建筑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原則,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加強對《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特別是企業法人代表必須充分認識到國家提出的 “企業法定代表人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意識到安全生產不但關系到企業的信譽,而且關系到國家財產及施工人員生命的安危。因此必須堅持貫徹執行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做到“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即“一崗雙責”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進度的關系,在生產、效益、進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小組。從企業到各項目經理部均必須成立安全生產管理小組,以企業法人代表、項目經理為首,各分管領導、專職安全員以及各分項工程安全員組成。其職責是:認真貫徹執行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政策、法律和規章,審批安全生產措施、方案和計劃,完善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安全責任制,定期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難題,主持對建筑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提出對責任人處理意見和改進措施。同時組織施工班組每周進行安全學習并填寫好記錄,組織安全大檢查,召開安全會議,交流安全工作經驗,確保建筑施工在安全的狀態下進行。
加強對管理層人員培訓,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素質。企業必須定期、定時、分批培訓各級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認真學習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產的素質,做到對安全生產能管、會管、管得好。
加強對施工人員崗前培訓,提高其安全生產意識。企業對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種和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定期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準上崗操作。對于從事電氣、起重、建筑登高架設作業、焊接、汽車駕駛、爆破等特殊工種的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獲得合格證書后,方準持證上崗。在施工現場提高作業者在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生產職業道德水平,不僅是完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基礎,也是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前提。對現場施工作業者的安全教育要生動細致,并能為廣大作業者所接受,絕不要走過場和流于形式。通過學習教育,有力規范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引導他們體會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加強“三級教育”,崗前安全技術和勞動安全常識教育,努力提高作業者的安全操作能力。
建立、健全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使與生產有關的任何人、任何部門都負有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增強各級管理、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心,如對電工組人員要求必須按照臨時用電施工方案合理布設線路,認真檢查電器設備的防護性能,確保無漏電、觸電現象發生;對機械組人員要求必須做到施工前檢查機械各項性能,施工中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施工后做好保養、維修工作,確保機械無故障,無超負荷運轉等等,消除一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建立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同時,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制度。建筑工程結構復雜,交叉作業、多層作業多,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因此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針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防分析,從而進行控制和消除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隱患,從技術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建立安全技術交底制度。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前,必須根據分項工程的具體情況,用書面形式向施工人員進行操作方法、安全預防措施等作全面的針對性的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了解、掌握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覺增強安全意識,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并要求交底人履行簽字手續,把交底單作為技術檔案存檔。
建立安全檢查制度。按相關規定實行每個施工項目均應配備數量足夠的持有安全考核合格證“C”證的專職安全員。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后,依據《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99)結合現場情況逐項檢查評分,確保安全措施落到實處,無死角;實行專職安全員每天例行安全檢查,檢查要有記錄,對查出的安全隱患應及時整改,并有復查記錄;實行項目經理部安全管理小組每周至少一次安全大檢查,對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生產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落實;實行企業安全管理小組每月至少一次安全大檢查,對企業所屬各施工項目部安全生產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分,獎優罰劣。
加強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要全面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產工作,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準確及時地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和有效的控制。危險源的識別和控制是一項事前控制,安全生產只有事前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危險源的確定一般考慮因素有:一是容易發生重大人身、設備、爆破、洪水、塌方、高邊坡、滑坡危害等;二是作業環境不良,事故發生率高;三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頻率和嚴重度、作業密度高和潛在危險性大。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最常見的危險源有:施工生產用電、民用爆破器材管理與使用、特種設備作業現場、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氣體、高空作業、高切坡、深開挖等易滑坡及塌方危險地質段、施工腳手架、重點防火防盜區域等。對危險源的識別和確定要準確才能有效地制定針對危險所采取的相應的技術措施和防護方法。危險源一經確定,就必須納入控制管理范圍及時傳達到施工作業區的每位工作人員,并設置危險源安全標志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危險源區域內的安全警示標志,現場指揮人員和施工人員要高度重視本區域安全動態,危險源若發生變化,尤其是升級時,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人身和機械設備的安全。危險源的撤離和消號必須在確定無安全隱患時才能實施。
加強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編制與管理工作。施工企業應加大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力度,完善管理部門,明確工作目標,嚴格落實責任,切實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完善、演練及評審工作。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部應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加強應急預案經費預算和投入,加強應急救援物資、裝備、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切實提高應急預案的管理水平。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部應結合本單位和本項目的實際,每年度至少組織兩次或每季度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演練要著眼于實戰,符合實際,決不搞形式、走過場,確保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從而盡可能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即使有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也能及時應急、果斷有效的處置,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擴大化。
總之,安全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系統科學,安全管理的對象是施工生產中的一切人員、設備、物資、環境的狀態管理與控制,因此是一種動態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與成敗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關系到國家和集體財產以及職工生命的安全。施工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圍廣、原因多、突發性強,但我們只要提高思想認識,完善管理機構,健全安全制度,根據各項工程的具體情況,制訂全面的針對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實,做好防患于未然,那么施工安全事故必將大大減少,對保護施工人員生命和國家財產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加強管理,不斷創新,才能最終實現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