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漢清 夏倩
推進蔬菜科技創新 提升蔬菜科技水平
——無錫市蔬菜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余漢清 夏倩
導讀:無錫市通過轉變觀念,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先后受到部、省、市獎勵40項,其中獲得部、省、市科學技術獎15項。在蔬菜科技創新與推廣中的典型模式有:蔬菜科技創新中心模式、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模式、企業帶動模式、重大蔬菜科技示范推廣專項模式。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無錫市蔬菜科技創新工作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強化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立足科技服務蔬菜第一要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科技進步為依歸,大力實施蔬菜科技創新工程,先后受到部、省、市獎勵40項,有15項科研成果獲得部、省、市科學技術獎。
1.1 轉變觀念,不斷增強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
一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等形式,聘請浙江省農科院、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農科院專家來無錫市進行技術指導,并組織技術人員到南京、上海、揚州、杭州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學習先進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經驗。二是鼓勵在職農業人員開展后續教育,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三是組織專業技能培訓,通過辦班培訓、專家授課、學術交流等形式,提高專業人員技能水平,掌握技術發展動態。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蔬菜技術人員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推動蔬菜科技創新各項工作的開展。
1.2 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壯大科技力量
人才是推進科技事業進步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農業企業加快發展壯大的第一資源和第一要素。針對科技人才短缺、斷檔問題,打破常規,吸納高學歷科研人才。2007-2011年相關龍頭企業招聘蔬菜專業技術人員15名。相關企業建立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引進、管理、培訓和激勵的長效機制,使人才能引進來,留得住。
1.3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積極申報科研與推廣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先后申報了浙江省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項目、無錫市蔬菜科技創新中心項目、市農業產學研項目、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和省農技推廣專項等共計1 500多萬元。二是采取集資入股、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廣泛籌措資金,為產業開發提供經費保障。三是建立完善“科研+推廣+開發”三位一體的科技示范推廣模式,通過科研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在示范推廣過程中,采取良種推銷,有償服務的形式,開發創收,籌措資金,返補科研推廣經費的不足,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良性運作機制。
1.4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先后建設蔬菜試驗、示范基地,連棟溫室、防蟲網棚,配備了必要的儀器設備,集科研、示范、科教、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科技試驗園區,成為展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窗口。
2.1 蔬菜科技創新中心模式
在無錫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無錫益家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載體建立了蔬菜科技創新中心,進行集成創新與展示示范,發揮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技術優勢,實行產學研合作聯合開發,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結合,充分發揮新技術“孵化器”作用,使技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首先對農業投入品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試驗示范,已經開展了系列試驗、示范與創新研究,示范推廣了一批新設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化肥、新農藥,并且將這些信息提供給農資經銷商,發揮農資經銷商的品種優勢,形成“農資經銷商+農戶”的推廣模式,提高農產品品質,把品種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其次在示范基地建設防蟲網、連棟溫室、標準化大棚等大型設施,創新開發相關配套技術,形成高效設施、高效農業生產、銷售等綜合性示范。
2.2 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模式
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集成、組裝各類新機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確立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成立市、區兩級專家組,確定首席專家,選聘蔬菜技術指導員,開展技術培訓,選擇農業科技示范戶,進行入戶指導,指導其產前市場前景分析、產中技術指導、農技培訓、發放技術資料,產后加強銷售系列化服務。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優勢和示范戶的輻射優勢,大力培養典型,宣傳典型,利用典型大戶在群眾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帶動周邊農民學科學、用技術,形成“專業技術人員+示范戶+農戶”的推廣模式,把輻射優勢轉化為規模優勢。
2.3 企業帶動模式
發揮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資金、信息優勢,實行訂單生產,形成“龍頭企業+農戶”的推廣模式,由龍頭企業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組織農民按照企業要求生產專用農產品,實現企業與農民雙贏的局面。
2.4 重大蔬菜科技示范推廣專項模式
針對現代蔬菜發展的技術瓶頸,在農業主管部門的支持、牽頭下,在工廠化育苗、設施栽培、新型肥料和高效生物農藥及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農業新裝備、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精準蔬菜等關鍵領域,突出關鍵環節,凝聚科技力量,強化應用和應急攻關研究,推動橫向、綜合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與轉化應用,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成果,推動蔬菜單項技術攻關向多項技術成果集成創新轉變,大幅提升無錫市蔬菜產業的競爭力。
日前,記者來到沛縣河口鎮張李莊村,只見鋼架大棚林立,前來收菜的貨車排起長龍,農民運菜、賣菜忙得不亦樂乎。
鄭雷是張李莊村的蔬菜種植能手,懂技術、會管理,0.67 hm2地收獲 15 t花菜。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把花菜裝筐過秤,笑容始終洋溢在臉上。
“今年價格怎么樣?”記者與鄭雷攀談起來。“今年的行情還不錯,前段時間1 kg賣5~6元,現在1 kg賣3元左右,667 m2效益可達5 000余元。”鄭雷邊忙活邊對記者說。
鄭雷隨手拿起一個2 kg左右的花菜對記者說:“這可不是一般的花菜,這種是有機松花菜,富含維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比一般花菜高,營養豐富。”
“自 9月以來,我們村田間地頭幾乎天天停滿外地收菜的貨車,大家的菜根本不愁賣,這都是鄭雷的功勞。”當地農民王華指著成排的貨車對記者說。
鄭雷是村里的農產品經紀人,通過網絡建立了蔬菜銷售平臺。“我們是在中國蔬菜網上看到鄭雷發布的花菜銷售信息才來這里收購的。”收購商劉軍民說。
賣完花菜,鄭雷帶記者來到他家。在電腦上,鄭雷打開中國蔬菜網,點擊花菜一欄,在花菜頻道下再點擊子欄目花菜基地,網頁上頓時出現一系列花菜的銷售信息。在剛剛更新的銷售松花菜一欄,顯示著這樣的信息:“江蘇沛縣張李莊村出售松花菜,花球松大、美白,花梗長青綠,品質與營養價值高于普通花菜,是酒店超市、脫水加工菜首選品種……”
鄭雷介紹,除了中國蔬菜網,他還在中國農業網、淘寶網等近十個網站上發布了花菜銷售信息。“網頁上留有花菜的產品介紹、我的聯系方式等,而且我每天都在網站上更新一遍,確保購買者能在第一時間看到信息。上了網,不光銷售渠道拓寬了,還能了解市場需求,從而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種植。”鄭雷說。
張李莊村花菜種植面積約133 hm2,借助網絡,農民實現了售菜無憂。“如今周邊村莊農民都知道俺們村賣菜的市場信息最靈通、上門的批發商最多、菜的價格最高,他們都到俺們這兒來賣菜。”鄭雷滿臉笑容地說。
(來源:中國徐州網)
余漢清,浙江無錫市惠山區蔬菜站,214174夏倩,無錫市蔬菜技術推廣站
20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