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增
(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202)
關于當前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中幾個重要問題的研究
——對第三屆中國金融租賃高峰論壇中一些與會發言的分析和評論
■ 李文增
(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202)
中國銀行業協會、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于2012年 5月31日在萬麗天津賓館聯合舉辦“第三屆中國金融租賃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有關領導及有關專家學者在論壇上發表演講,給人以思考和啟發。其中以下幾個方面很值得思考、分析和研究。
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試點已走過了第五個年頭。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共有金融租賃公司、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和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三大類260余家。金融租賃公司雖然數量只有19家。截至2012年一季度,銀監會監管的17家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約6000億元,市場估計中國融資租賃業總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近年來世界融資租賃市場呈現下行趨勢,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的融資租賃業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部分歐美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問題,難以對附屬的融資租賃公司進行資金支持,部分融資租賃公司出現了重組并購的趨勢。為何中國的融資租賃業發展勢頭卻如此迅猛?蔡鄂生先生卻未直接涉及,而我認為,融資租賃業服務于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于制造業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國的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大,且近些年保持較快的速度發展,這是融資租賃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融資租賃業務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虛擬經濟過度化。 當前些年這些國家制造業出現萎縮,一些產業資本和服務于制造業的一些融資租賃資本從中撤離,轉向非制造業領域。融資租賃業務自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雖然危機發生后這些國家開始重新認識制造業的重要作用,開始提出再工業化,但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主管天津市金融工作的副市長崔津渡同志在論壇發言指出:“截至2012年3月份,天津市融資租賃法人機構68家,注冊資本金413億元,租賃合同余額超過2300億元,初步體現融資租賃集聚效應和比較優勢。”崔津渡同志提供的統計數據,與筆者在本世紀初的2002年調研時獲得的統計數據比較,已是天壤之別,那時不僅全國,天津的融資租賃業也搞得比較冷清,實際只有信托投資公司開辦融資租賃業務,且只有1000多萬元的業務規模,目前與之相比已增加了2萬多倍。不僅如此,從橫向比較,到2010年天津全市的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已占全國的24.29%,已超越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融資租賃業較發達的城市。天津的融資租賃業為何能發展那么快?
在不少人看來是由于中央政策支持的結果。政策支持固然重要,如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央允許天津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其中包括在融資租賃業方面的先行先試,不僅允許商業銀行通過綜合經營,設立具有法人地位的金融租賃機構,而且允許企業集團投資控股設立融資租賃機構。這大大推進了天津融資租賃業的發展,但是若與上海和深圳等經濟更發達、開放度及改革活躍度更大的城市比較,仍會使人們產生困惑: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金融中心,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且毗鄰香港,似乎條件更加優越,在中央的支持下,金融改革先行先試,融資租賃業應該發展的更快才是。
其實天津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既與融資租賃業是服務于制造業的特點有關,也與天津的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大有關,還與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后,天津濱海新區被定位為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天津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且“抓大”(大飛機、大火箭、大造船等大項目好項目)“不放小”(抓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小巨人的建立和發展)”。這些都是融資租賃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而服務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和制造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的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自然就會處于相對劣勢。
當然,天津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尚存在經濟界和學界爭議的問題,即一部分融資租賃機構在天津注冊,其部分業務在天津以外的地區經營問題。如何看待這一情況?我認為若單純從天津地方本位的角度看,應進一步采取政策措施,促進在天津的融資租賃機構將業務全部留在天津做;若從中央賦予天津北方經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要求天津發揮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作用的角度來說,恰恰需要有一部分融資租賃機構在天津注冊,將其部分業務在天津以外的地區經營。這正是經濟中心城市發揮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的需要,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利于天津作為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城市形成更大的集聚,形成更大的良性循環。因此,天津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應處理好集聚和輻射,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與帶動周邊等整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
工信部中小企業巡視員狄娜在論壇發言中指出:“今年4月19日國務院又下發了14號文件,也就是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這個文件應該說是我們建國以來第一次對小型微型企業全面性系統文件,也是近期對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狄娜還講了其他內容特別強調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事情。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論壇發言中,在講發展租賃業的重要意義時指出:融資租賃業可“有效拉動民間資本,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民間資本對通過我國經濟發展作用在不斷增強,而租賃作為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可以分離現代金融創新,能夠比較有效地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通過租賃使民間資本更好地借助融資租賃商的各個領域,更好服務于中小企業,促進就業。”
會后有人未弄明白該問題,提出:“為什么融資租賃業‘可有效拉動民間資本,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為什么‘通過租賃使民間資本更好地借助融資租賃的各個領域,更好地服務于中小企業,促進就業。’”我認為,主要是小微企業一般是“三無”企業,即無抵押、無擔保、無信用記錄。銀行信貸很難給予貸款支持,這是很可觀的,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一旦給“三無”性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到期時“三無”性質的小微企業不能及時或不能歸還銀行貸款,就會給銀行帶來損失。這是多年來商業銀行采取多種創新辦法最終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而融資租賃則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融資租賃之所以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是由融資租賃本身所具有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特點決定的。即融資租賃是既有融資租賃又有實物租賃,是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經濟活動方式。它將物權和使用權分離,具有非常靈活、方便和規避金融風險的經濟運作特性。也就是說融資租賃是以承租設備本身作為擔保物,一般不需要額外的擔保或抵押,由于不需要抵押和外部擔保,在同樣條件下,其融資一般比貸款更簡單、更快。所謂靈活性是指在融資租賃的租賃契約中,租金的支付期可以根據承租人的現金流量予以靈活確定。所謂規避金融風險,是指按照國際慣例,融資租賃公司與企業發生租賃業務時,當企業破產時,租賃資產所有權屬租賃公司所有,不列入破產財產,比商業銀行直接貸款安全,因此,商業銀行愿意創辦金融租賃公司或借款給租賃公司以租賃形式支持企業發展。這在實際上不僅促進了廣大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銀行和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因此,國家在當前倡導金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促進科技性中小企業發展的形勢下,應特別注意進一步加快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近年來不論是學界還是經濟金融界涉及融資租賃理論和實物時,有時稱為金融租賃,有時稱為融資租賃,特別是經濟界對金融機構創辦的融資租賃機構稱為金融租賃,將企業集團投資控股建立的融資租賃機構稱為融資租賃,實際上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看,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在實際上,即使在本次論壇一些嘉賓的同一發言稿之中卻存在似乎不同的兩個概念,往往容易導致出現概念上的混亂。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論壇發言中指出:“由于國內多頭監管的狀況,通常我們融資租賃是指銀監會管理范圍內的金融租賃公司,除此之外,中外合資租賃公司在我們司法領域都會涉及到,我們之所以在法律層面使用融資租賃這個概念,還有一個法律界限的問題。合同法就是叫融資租賃合同,我希望大家使用融資租賃的概念。”筆者贊同使用融資租賃的概念,用法律嚴格限定這一概念。也要同時在經濟金融統計中進行梳理。例如我國目前經濟統計工作中將金融機構投資控股或發起設立的租賃機構統計為金融租賃,將企業集團投資控股或發起設立的租賃機構統計為融資租賃,其實這大可不必。倘若非要將此分開,也不要分成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兩個概念,至多是分成金融機構創辦的融資租賃機構和企業集團創辦的融資租賃機構。這樣不僅在理論上講得清,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也便于把發展的業務情況搞清楚。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張蜀東在論壇上發言指出:“積極推進融資租賃業法律建設。我們將繼續推動融資租賃立法工作,根據人大政協代表的呼吁,繼續協調有關部門推進融資租賃法或者融資租賃條例的立法。” “在短期內立法有困難情況下,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的方法來解決融資租賃一些法律問題,也不失為當前解決融資租賃有關法律困難一個很好的途徑。”我認為,在短期內立法有困難情況下,既可以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制定適應于經濟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具有法律法規性質的暫行條例來解決融資租賃一些法律問題。當前最急迫的是,將“融資租賃公司與企業發生租賃業務時,當企業破產時,租賃資產所有權屬租賃公司所有,不列入破產財產。”寫入有關的司法解釋或暫行條例之中。因為這是當前國際通行的融資租賃業能夠積極支持企業特別是廣大的中小企業,并使融資租賃業能夠防范風險,獲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在論壇發言時說:“南開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當中比較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我們特別強調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特別強調面向新興有前途的產業,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和應用型的人才。去年我們在這里宣布要建立金融租賃學科,并且建立南開大學金融租賃研究中心。一年以來我們已經招收金融租賃專業的碩士生40名,2012年我們已經確定招生60名。”,他還指出:“這個金融租賃專業課程體系除了基礎性課程之外主要包括:租賃會計、租賃稅務、租賃法規、金融租賃事物、項目融資、資產管理、金融風險管理、金融機構與租賃公司管理等課程。教師隊伍我們在已有從事金融和租賃方面教學任務這些教師之外,我們特別聘請一些專業導師實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在學術實踐當中,我們特別重視與各租賃公司進行合作,把學生送到租賃公司同時實現鍛煉,在與企業合作當中,我們特別強調通過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不僅僅請他們來培養學生,更多是在未來的招聘、使用和各方面人才使用方面,給予更多的合作。”我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若靜下心來思考仍有問題,即人才培養是有周期的。為什么去年才在南開大學建立金融租賃學科?倘若在筆者2003年后發表加快天津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文章(見《財經閱件》2003年第13期、《對策研究》2005年第12期和《港口經濟》2005年第4期,先后多次提出加快融資租賃人才的培養)時,就能前瞻性地建立該學科,到目前早已是人才碩果累累了。我現在擔心的是在目前天津乃至全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出現熱潮的情況下,其他一些高校一哄而起,紛紛設立融資租賃專業和研究中心,可能會形成人才培養過剩,導致新的資源浪費情況發生。這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采取戰略舉措,適時引導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行動,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的融資租賃等金融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