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小鋼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求知》編輯部,天津300191)
編輯創意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 褚小鋼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求知》編輯部,天津300191)
編輯創意創新是文化出版事業發展的原動力,屬于文化產業范疇。文化產業在美國一般叫版權產業,在英國叫創意產業,其實國外的叫法更體現了其知識產權的特征。當下,世界進入方興未艾的知識經濟時代,各個國家圍繞知識產權展開了激烈競爭。
溫家寶總理在海爾集團考察時明確指出:“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文化出版事業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創意,就是人的智慧,是人解決問題想出的好方法及其行為體現,由于來源于人們的頭腦,常常表現為對事物具有超前性、高瞻性、新穎性、創造性等方面的認知特性,故稱之為創意,其核心價值在于創造性和創新性。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有三層含義,一是更新;二是創造新的東西;三是改變。現在創新的概念已經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例如人們常常掛在口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等等。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及相關的思維活動,都是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征。創意也可以說就是創新。只不過創新一般是就其全過程而言,是從新思想的創意到開發、嘗試、實施,再進入生產、營銷這樣一個線性過程。而創意則是側重于新思想而言,因為創意是創新全過程的根本、基礎。所以,從本質而言,創意就是為了創新,創意也是創新之本。
創意創新的意義在于,勇于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例如:不滿足已有認識,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狀,根據實際需要或新的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陳規,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規律,新的方法;不迷信書本、權威,敢于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向書本和權威質疑。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唯此,才能順利地將其轉化為創新成果,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精神提倡新穎、獨特,但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的限制。
知識產權的原意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為“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智力成果權。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意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占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專有權利。它是一種無形資產,與房屋等有形資產一樣,受國家法律保護。
保護知識產權具有重要意義。第一,保護知識產權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必要條件;第二,保護知識產權是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特別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才擁有競爭優勢;第三,保護知識產權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的大國,經濟增長絕不能長期依靠耗費資源來支撐;第四,保護知識產權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客觀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知識資源的創造、占有和運用,已成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
編輯創意創新這個概念,指的就是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創立有高品位之新意的工作。從書刊編輯工作的本質特征來看,一般為對擬出版的書稿、文稿進行創意、選擇、結構、優化四項工作。但這四項工作并非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支撐、互相滲透,形成結構性力量。編輯創意創新,就是這四項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亦或稱之為編輯出版的基石。
首先,編輯出版工作的創意工作,具有創造性是自不待言的。創意本身就要求它是有創造性的,創意者要有創新思維。如果只是人家出了一部《清朝那些事兒》,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你也跟著東施效顰出部什么《唐朝那些事兒》之類的;人家出了套《老照片》,讀者評價很高,你也照辦不誤出套什么《從前的照片》之類的這還能談得上什么創意創新嗎?創意創新就是要人無我有,不喜歡一般化,追求新穎、獨特、異想天開、與眾不同,不僵化、呆板,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或者人雖有而我更新、更吸引人、更具創造性。
其次,選擇工作同樣具有創造性。在實踐中,不能以別人采用了我們的退稿來證明我們不識貨、退錯了;也不能以我們采用了別人的退稿來證明我們看走了眼或降格以求。要自己判斷、選擇,不要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
再次,結構工作也需要創造性。一種結構是一種效果,要使結構工作獲得成功,獲得新的好的效果,就必須有創造性。創造性是做好結構的不二法門。
最后,優化工作也是如此。優化,往往是一種好上加好的工作。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可見好上加好之難。越困難,就越需要創造性,沒有創造性,就難以走完最后的路程。優化就是要不一般化,要超以平凡。
顯然,無論在創意、選擇、結構、優化工作中,都始終貫穿著創造性這根紅線。人們說編輯出版工作需要創意創新,正是對編輯工作本質的認識。所以,有了創意創新,編輯出版工作就具有了較高品質,就能給文化出版業帶來勃勃生機。有兩個成功的范例可以對此給予證明。
上海文藝出版總社認為現在出版進入了微利時代,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做,肯定是做不大做不強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或新的變化,不斷改革和創新,要探索新的規律和新的方法。他們看準“央視”《百家講壇》走紅主講人易中天是一個品牌,圍繞易中天出現的文化現象屬于主流文化,決定把易中天作品的出版發行確定為出版社主抓的編輯出版骨干工程。2006年5月,他們以55萬起印數,14%版稅,3年保底印數20萬的書稿競價結果,獲得易中天著書《品三國(上)》的專有出版權。出版總社對該書經過系統的創意、選擇、結構、優化工作后,于當年7月在全國出版發行,他們通過大量的商業廣告運作,以及編輯、印刷、發行各環節的密切合作與及時跟進,終于使《品三國(上)》圖書旺銷,反響熱烈,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暢銷書。
今年5月,中央電視臺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引發了超乎預期的社會關注和收視效果。首先,該片編輯選擇很有創意。用鏡頭下的“美食”傳遞著中國社會悄然發生的變化,以嶄新、獨特的人文視角表達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其次,片名構思奇巧、新穎、獨特,有創造性。這部電視片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更表達了中國人在新時代中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這部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情感制作的紀錄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繾綣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鄉味,也激起了每個客居異鄉人內心深處的那一抹鄉愁。紀錄片取得了商業與文化上的極大成功。
之前提到的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在出版發行《品三國(上)》并創造銷售奇跡后,就引發了大量盜版、仿冒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其實,出版總社原計劃在當年8月上海書展推出《品三國(上)》,后來果斷決定提前半個月出書,主要就是針對盜版商,出版社表示“我們提前出版是為了打亂他們的出版步驟,而且出版后我們會立即把書送到全國各書店,不給他們留機會。”2008年,上海文藝出版總社以擅自使用知名圖書的名稱、裝潢,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人民出版社等,認為被告出版的《品三國前傳之漢代風云人物》與原告的《品三國(上)》,在圖書書名、外觀裝潢、開本大小等方面全方位與原告圖書保持一致,兩書書名及版式也存在相同或相似之處,整體視覺效果較為近似,足以使相關消費者產生誤認,以為兩書之間存在某種聯系,或是系列作品,或是姊妹篇,并進而造成市場混淆,強調被告行為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最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民出版社停止侵權行為,在《中國新聞出版報》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原告損失8萬人民幣。
文化出版事業的發展是以源源不斷的創意創新作為其發展的原動力,而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意創新,除了通過市場的刺激之外,就需要對編輯創意創新進行保護,即對創意創新的知識產權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
3.1 政府要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一,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明確知識產權政策導向。在知識產權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針對編輯出版行業的實際情況,細化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的規定,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激勵機制。
第二,加強組織管理機構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工作管理體系。對政府知識產權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政府基層職能管理部門應明確分管負責人,配備專職人員,為編輯出版行業的創意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必要的引導和服務。
第三,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系和信息平臺建設,提高知識產權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組織,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引導文化出版企業公正執業和規范發展;搭建專利信息服務、知識產權管理和知識產權遠程教育的平臺,幫助編輯出版單位隨時掌握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市場競爭態勢。
第四,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力度,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編輯出版企業清楚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
3.2 編輯出版企業要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
第一,牢固樹立創新觀念。一是積極推進內容創新。大力開發原創的精品力作,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二是積極推進形式創新。廣泛應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改造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增強創新文化樣式的能力。三是積極推進業態創新。加強與數字網絡技術的深度融合與產業鏈延伸,提升整體競爭能力。四是積極推進創意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高端原創人才及善于創意創新的經營管理人才,加強創意人才的開發、管理、使用、激勵機制及政策保障。
第二,加強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一是要根本轉變知識產權保護僅僅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事情的錯誤觀念。二是要強化企業領導和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將其作為企業文化來培養。出版企業要把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工作貫穿于自主創新和一切工作當中,形成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
第三,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建立專門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保護機構來專司出版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二是通過引進專業人才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隊伍。對知識產權工作人員進行經常化培訓,培養出版企業自己的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
第四,完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規章制度管理。一要建立嚴格的企業知識產權檔案管理制度;二要建立企業專利查新、確權、運營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三要建立科學的知識產權分類保護體系;四要制定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激勵機制。
第五,重視行業協會與企業聯合保護,編輯出版業應形成合力應對知識產權侵權與糾紛。相關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等要發揮組織、協調、自律、維權作用,切實維護好行業的整體利益。
綜上所述,沒有創意創新就沒有生命力。沒有切實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就會消弱甚至扼殺創意創新,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要大力推動文化出版事業發展,我們就必須重視編輯出版創意創新,重視對于編輯創意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