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玉春
(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
哈爾濱:全力做好全口徑涉訴資產處置工作
■ 常玉春
(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
為了落實和貫徹司法拍賣進產權交易市場的要求,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哈中院”)創新思維,大膽嘗試,設計了人民法院統一實施對外委托業務新的管理架構,不僅將司法對外委托鑒定、評估、拍賣工作全部交給產權交易市場組織實施,包括搖號工作也進場完成。
這項改革改變了以往法院在對外委托業務時既有監督權、決策權又有執行權的情況,在運行機制上實現了三權分離。能由市場承辦的業務將執行權交給市場,徹底杜絕了法官辦理人情案、關系案,彌補了部分基層法院因執行環節監管不完善所帶來的弊端。
自去年12月至今,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按照哈中院《關于對外委托鑒定、評估、拍賣工作規定(試行)》(哈中法【2011】64)文件要求,依規有序展開了司法委托業務。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心共接受哈中院司法技術處委托案件423件,其中拍賣項目84件,評估案件179件,鑒定案件160件:
1.1 司法拍賣工作情況。
中心接受的84件拍賣項目中,拍賣標的評估值約為4.6億元,已完成26件,其中拍賣完成12件、流拍完成5件、撤案完成7件,中止案件2件,已經完成案件占總案件30.95%,完成標的評估值約為4521萬,平均增值率為56.62%。其余58個案件均處于公告期或等待搖號。
1.2 司法評估工作情況。
中心接受的179件評估案件中,暫緩案件25件,已完成案件128件,其中評估完成87件、撤回完成13件,中止案件28件,已完成案件占總案件83%。正在進行中案件26件。
1.3 司法鑒定工作情況。
中心接受的160件鑒定案件中,委托鑒定案件中,暫緩案件10件,已完成案件80件,其中鑒定完成38件、撤回完成37件,中止案件5件,已完成案件占總案件50%。正在進行中案件70件。
2.1 堅持立法在先,把依法合規放在首位。
司法委托工作本身是法院工作的組成部分,涉及機構多、人員階層復雜,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須把依法合規放在首位,必須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21號)執行。哈中院在經過充分地考察調研和前期準備后印發了《關于對外委托鑒定、評估、拍賣工作規定(試行)》,《規定》明確了改革目的和意義、各方職責、司法委托的范圍、具體業務流程、收費以及罰則等,為哈爾濱市兩級法院開展司法對外委托業務奠定了法制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心出臺了《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受托辦理司法鑒定、評估、拍賣工作操作細則(試行)》等相關規定,明確了中心和中介機構在“什么時間做什么”和“怎么做”等問題,做到了業務啟動,立法在先。
2.2 科學謀劃,制定操作業務文本。
為規范涉訴資產進場交易各個環節,中心充分借鑒外地產權交易機構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充分聽取市中院的意見,制定了《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受托辦理司法鑒定、評估、拍賣工作操作細則(試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中介機構備案管理制度》、《公開搖號操作辦法》、《公開集中搖號選取司法鑒定、評估、拍賣機構工作規則》等制度規則,起草了如《司法搖號現場會中簽確認書》、《司法評估、鑒定委托協議書》、《網絡競買協議》、《網絡競價須知》等相關業務文本幾十項,做到業務開展過程有章可循。為方便各方人員工作,中心還編制了《涉訴資產進場交易實用手冊》,明確了涉訴資產處置工作流程。中心還組織備案中介機構進行業務培訓,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切實地讓中介機構掌握司法委托工作重點,熟練地完成受托任務。
2.3 積極有序,開展受托中介機構備案工作。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21號)要求及市中院的工作規定,司法鑒定、評估、拍賣工作將名冊管理制度改為備案制管理。為提高中介機構備案工作的透明度,中心在多家媒體主要版面刊登征集受托中介機構備案公告,確保最大范圍的征集中介機構。公告結束后,共備案登記中介機構284家,其中司法鑒定機構95家,司法評估機構87家,司法拍賣機構102家,從備案登記情況看,在省高院入圍的各類中介機構全部到中心進行了備案登記。備案的司法鑒定機構中有省高院入圍80家,具有會計審計資質的44家,具有工程造價資質的28家,具有工程質量資質的6家,具有測繪資質的5家,具有產品質量資質的1家,具有價格認證資質的6家;司法評估機構中有省高院入圍68家,資產評估機構40家,房地產評估機構22家,土地評估機構8家(全國級2家,省級6家),價格評估機構1家;司法拍賣機構中有省高院入圍90家。各類中介機構備案數量遠遠超出預想,為開展司法委托業務提供了保障。
2.4 加強溝通交流,強化服務質量。
司法委托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哈中院管理層的支持,更需要基層法院、法官和當事人的配合與理解。為此,中心一是加強外部溝通,與法院定期舉行業務推進座談會,不定期印發《涉訴資產處置動態》,將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法院等有關部門迅速解決;二是加強內部溝通,要求員工之間加強業務交流,取長補短,迅速提高工作質量。
中心是窗口服務部門,涉訴資產處置工作更需要中心提供高水平的服務質量。中心在加強員工自身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實行集中窗口辦公,要求涉訴資產處置業務全部實行一樓窗口服務,方便了中介機構和當事人。同時還建立了“三項服務制度”:針對部分中介機構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差、水平低、能力低等問題,建立了對中介機構從業輔導和業務培訓制度;針對涉訴資產處置業務容易產生問題,建立了內部例會制度,保證出現問題隨時解決,不拖不等;根據辦案法官要求,對一些特殊案件進行針對化的特別處理,建立特別案件特別處理制度,盡量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使各方滿意。
2.5 司法委托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司法委托業務對產權市場來說是一項新業務,為規避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一段時期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風險防范上,以不出問題、保安全為首要任務,以免給司法改革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隨著工作的穩步推進,各項規章制度的有序建立,再將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提高效率上。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對司法委托的整個環節重新進行梳理,進行了合理、高效、有序的調整。中心從司法委托協議書入手,進一步明確中心與中介機構之間的責任與任務分工,建立了“六項制度”即:現場勘察制度、拍賣文本審核制度、重難點項目督辦制度、周三定時搖號制度、統一結算返款制度和限時清理超時案件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1 個別中介機構違規
個別中介機構在開展工作中出現如:中介機構拒不開展受托任務,要求退回案件;拍賣機構要求申請人墊付公告費用;拍賣機構過分強調自身收益,刻意拖延時間致使評估報告過期等違規現象,按照司法鑒定、評估、拍賣委托工作要求,應盡快出臺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建立中介機構備案管理退出機制,對一些服務意識欠缺、人員素質低、能力水平差、委托業務不能及時完成或無能力完成的中介機構,應采取退出機制,保證中介機構隊伍的整體素質。
3.2 中介機構獲得的業務與資質不符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搖號公正性,有些大機構得到一個小業務,有些小機構卻得到一個大業務,大機構不愿意干,小機構干不了,同時,有些資質等級高、業務能力較強的中介機構遲遲無法中簽。另一方面,各中介機構之間的能力水平差距較大,致使業務完成質量和時間不能滿足要求。建議應區分不同業務,適度提高或放寬中介機構資質條件要求。
3.3 個別進場司法委托案件啟動慢
有一些進場案件啟動慢,原因在于當事人不交納預付款、個別案件法官聯系不上或不配合、中介機構索要不到開展業務所需材料或法官或當事人既不到現場參加搖號又不承認搖號結果等等。應加強對進場司法委托案件的管理,強化超時案件限時辦結制度,此類案件應限定時間,在規定時限內非中介機構原因導致中介服務無法開展業務的案件,建議撤回案件,這樣才能給原因制造者增加壓力,同時也能減少案件積壓,確保涉訴資產司法委托的嚴肅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