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勝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434025;湖北省松滋市畜牧獸醫局,湖北 松滋434200)
松滋市養豬業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
陳雙勝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434025;湖北省松滋市畜牧獸醫局,湖北 松滋434200)
松滋是湖北省養豬大市,近年來養豬業發展迅猛。為實現由生豬生產大市向生豬產業強市的跨越,從市場規律入手,在分析松滋養豬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該市今后養豬業發展趨勢以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松滋市;養豬業;現狀調查;發展對策
松滋是湖北省畜牧業大縣,市境內山地、丘陵較多,氣候溫和,養豬飼料資源豐富,發展養豬業條件適宜,養豬生產歷史悠久。2007年,松滋市被列為首批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1年生豬出欄118.4萬頭,位居湖北省第二。畜牧業產值已連續五年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河山,生豬產業現已成為全市農業的優勢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松滋必須實現從“傳統養豬”向“現代養豬”的轉型。因此,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市生豬產業發展,保市場安全供給,保養殖戶增收,保產業發展壯大,全力推進養豬業實現現代化,實現由生豬生產大市向生豬產業強市的跨越是當前松滋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1.1 生豬出欄持續增長
1996年全市出欄生豬126萬頭,居全省縣(市)中第一;2007年松滋市成為全國首批生豬調出大縣,之后年生豬出欄一直在100萬頭以上,年均增長6.6%;2011年生豬出欄118.4萬頭,位居湖北第二。畜牧業產值已連續五年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河山(松滋市統計局,《松滋統計年鑒》)。
1.2 良繁體系逐步完善
現已建成以正大松滋種豬場為核心群的良種繁育體系,全市能繁母豬達7.4萬頭。市建有供精總站,分鄉鎮和區域設立了16個人工授精站和145個人工授精服務網點。
1.3 規模養殖漸成主體
全市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近6000家,出欄生豬78萬頭,規模出欄率達到65%。其中萬頭豬場7家,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豬場240家。
1.4 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
全市7家萬頭豬場聯合組建了松滋匯龍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網絡全市養殖大戶2000多戶,上接市場,下聯農戶,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1.5 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穩定,防疫服務及時高效;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市設專家服務組,各鄉鎮村組設有技術指導員,畜牧技術推廣力度得到加大。
2.1 疫病防控難度加大
松滋是生豬調出大縣,畜禽飼養量大,流通量大,疫病傳入傳出的機率高。由于飼養、飼料、藥物保健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豬群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下,抵抗力降低。當前松滋豬病已呈現出新病不斷傳入、老病不斷抬頭、病毒污染面廣、新舊病種交織、凈化難度加大的新情況,加之病毒適應性變異快,往往是多種疫病混合感染,重大動物疫病疫情暴發流行態勢日趨嚴峻。全市動物疫病防控任務較重、難度不斷加大。
2.2 市場風險難于規避
缺乏產業龍頭帶動,由于無屠宰加工企業,全市出欄生豬除市內屠宰自食外,每年外調育肥商品活豬在85萬頭以上,長途運輸導致生豬減重甚至死亡,而且活豬價格任由宰割,養殖場(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位置。專業合作組織不強,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由于政策環境、投入環境等因素制約而導致發展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服務不到位,生豬養殖戶所亟需的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比較短缺[1],養殖戶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行情不穩定,豬價時起時落,低時不能保本,高時1頭豬能賺近千元。畜牧業信息體系不健全,不能及時、準確地向養殖戶提供有關的市場信息和跟蹤服務,難以指導養殖戶根據市場變化調節生產和規避風險[2]。
2.3 投入與資金不足
目前該市生豬產業發展仍處在自發自為狀態,以養戶靠自身資金積累投資,小規模經營為主,財政投入偏少,金融信貸門檻較高。豬舍房屋及設施設備標準不高,疾病防控及監測手段落后,難以適應現代養豬業發展的新要求。生豬飼養戶缺乏資金而又貸款困難,養豬飼料多是找飼料中間商賒欠。國內飼料生產者豬料毛利率平均為5%~10%,飼料經銷商卻高達15%~25%[1],養殖戶實際上承受了高利貸,而不是合理的利潤[3]。
2.4 生產力水平不高
由于生豬生產的標準化程度、養殖規模化水平、飼養環境條件、科學技術含量、種豬質量、豬舍建筑模式、飼養設備及飼養方式等方面的原因,生豬的生產性能受到了不同影響,導致個體和群體生產性能、母豬繁殖率、哺乳期及育仔期成活率不高、料肉比不高、飼養周期較長、生豬疫病多發等情況。
2.5 環保問題日益突出
養殖專業村和中、小規模養殖戶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實行生態養殖、發展循環經濟的任務十分繁重。
3.1 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
始終堅持適度規模化的養殖方向,對資本、技術、土地實行集約化利用,積極發展5000頭以上大型養殖場和家庭式規模養殖場。全面深入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鼓勵養戶與溫氏公司合作,發展生豬代養,建設一批生豬標準化示范場,逐步實現“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管理標準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推廣模式化”[4]。注重維護生態平衡,堅持生豬養殖與經濟建設、環境建設相同步,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
3.2 實施產業化發展
要加快推進生豬的產業化進程,延伸加粗生豬產業鏈條,提高生豬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市政府要研究出臺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到松滋投資建設一家200萬頭規模的生豬屠宰加工廠,培育產業龍頭,打造特色和品牌,實現松滋生豬產品價值的最大化。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規范生豬專業合作社建設,堅持服務發展,讓利于民,在種豬、飼料、獸藥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價格優惠,使專業合作社真正發揮聯合優勢和規模效益,增強養殖戶抵御風險的能力。
3.3 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要全面推行“以資格審核為先導,以檢疫把關為手段,以執法監督管理為重點”的畜產品安全監管制度。加強源頭治理,依法開展畜禽養殖投入品監管。加強檢疫監管,全面履行吃“放心肉”服務承諾,確保產地、運輸、屠宰檢疫率和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執法辦案力度,以打擊收購無證無標、病死動物為重點,嚴厲打擊動物及動物產品違法經營行為,切實加大獸醫衛生和獸藥、飼料經營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積極引導豬場和養豬經濟合作組織加強行業自律,進行優質、無公害生豬生產,嚴禁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和違禁藥物,確保豬肉安全,消費者放心。
3.4 堅持科技興牧
要建立健全畜牧業科技服務體系。應采取培訓、進修、函授、電化教學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干部職工科技和業務水平,培養一支改革意識強、政策理論和科技水平高、懂經營、善管理的畜牧獸醫隊伍。要以優質三元豬規模養殖、生態養殖和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動物疫病綜合防治等技術為重點,加強對養戶的畜牧獸醫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一支現代生豬產業工人隊伍。要大力實施畜牧獸醫科技入戶工程,努力探索畜牧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積極開展畜牧獸醫科技人員聯系養殖大戶活動,培育畜牧業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養殖農戶,提高畜牧生產中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之路。
3.5 抓好疫病綜合防控
要加大對動物防疫的經費投入,完善防疫基礎設施,保障防疫員待遇,調動廣大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1],實行市、鎮、村、場四級防疫聯動,建立動物防疫工作的長效機制。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全面實行綜合防控。要加強源頭管理,認真開展動物疫病普查和消毒滅源,嚴格督促養殖場實行封閉式管理,處理疫情要做到早、快、嚴、小,病死畜禽進行嚴格無害化處理;要加強流通管理,對入境車輛進行檢查,確保外疫不傳入,強化畜禽交易市場、屠宰場的監管,嚴禁病死畜禽交易和流通;要加強免疫管理,抓好免疫注射,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從而減輕疫病對養豬生產安全的威脅,提高養豬生產的整體水平。
3.6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政府要積極探索建立養豬業行業穩定發展基金,要大力支扶持匯龍集團等生豬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發改和畜牧部門要積極爭取并用好國家、省、市生豬項目資金,發揮最大效益。金融機構要強化對規模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尤其要簡化手續,降低門檻,重點是完善生豬養殖戶豬場抵押貸款辦法,切實解決養殖戶資金困難。財政、金融、勞動、扶貧辦等部門要捆綁小額信貸、扶貧貸款、貼息貸款等政策性貸款投向生豬產業發展。要善于充分發揮農民的投資主體作用,引導農民把閑散資金投向生豬產業發展,同時吸引外來資本和本地民營資本投資生豬產業[5]。
[1]王維華.關于加快推進松滋市生豬產業化的思考[J] .湖北畜牧獸醫,2012,(2):16-20.
[2]中國畜牧獸醫行業網.農業部畜牧業司:養豬業發展的困擾[EB/OL].http://www.cqagri.gov.cn/detail.asp?pubID=206371,2006-09-13.
[3]姚民仆.中國養豬產業化的幾個經濟問題[EB/OL]. http://www.chinafeed.org.cn/Templates/slgj2005/2004-23/nair/2004-23-01.htm.
[4]萬衛東.湖北生豬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湖北畜牧獸醫,2011,(1):8-10.
[5] 江蘇省統計局.提高阜寧縣生豬產業竟爭力戰略研究[EB/OL]. http://www.jssb.gov.cn/jstj/fxxx/sxfx/200809/t20080912_106259.htm ,2008-09-12.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2.013
F307.3
A
1673-1409(2012)02-S042-03
2012-01-19
陳雙勝(1976-),男,湖北松滋人,碩士生,研究方向為畜牧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