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安軍
(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
多種措施并舉 促進《產權導刊》更上一層樓
□ 張安軍
(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
《產權導刊》伴隨產權市場的發展而成長。當前,產權市場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產權導刊》也應拉滿風帆乘風遠航。我們就《產權導刊》發行工作中的體會談些粗淺的看法,并為《產權導刊》的發展獻計獻策。
作為《產權導刊》編委會副主任單位,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好發行工作。
1.1 理順發行工作思路。首先明確發行工作的三個定位;一是發行區域定位,主要以河南省轄區為主;二是發行對象定位,以產權交易機構、非執業會員單位和與產權交易業務有關聯的政府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為主;三是發行手段定位,以自力更生為主,以現有條件為主。
1.2 制定具體工作方法。具體工作中,我們制定了“三個結合”的方法。一是網上征訂和會議征訂相結合,即在省產權交易中心網站發出征訂通知,同時在全省產權交易培訓班進行了集中征訂工作;二是單位征訂和個人征訂相結合;三是訂閱和贈閱相結合。這些方法實施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推動了本省的征訂工作,而且鄰近省份的有關單位也來電話咨詢有關征訂事項。
1.3 深入實際開展征訂工作。要做好征訂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還必須開展大量艱苦細致的實際工作。我們通過“三個做到”把征訂計劃落到了實處。一是各項征訂工作的措施落實到位,如網上通知、會議期間征訂都一定要布置專人予以實施;二是對于重要的單位諸如產權交易機構和非執業會員單位,征訂工作要做到家,尤其是在會議期間,有關單位相對集中,由專人負責對到會單位逐家進行走訪征訂;三是贈閱部分要發到相關的個人,主要面向那些需要了解產權市場動態和情況的群體,這樣做既聯絡了業務的關聯單位和人員,又為《產權導刊》建立相對穩定的讀者群體打下了基礎。
2.1 .殷切的希望。目前通過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訂閱的《產權導刊》在河南省的讀者,主要分布在包括政府綜合、財政、經濟、工商管理等職能部門的有關領導同志、全省各產權交易機構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到省產權交易中心開展產(股)權掛牌交易的有關企業的管理人員,以及經濟界、學術界的有關專家和工作人員。許多讀者認為看《產權導刊》圖文并茂,讀《產權導刊》開卷有益,不僅及時宣傳報道了黨的“十六大”的精神和盛況,并且把宣傳“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放在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宣傳黨和國家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產權交易政策和動態方面作得更為突出。一些讀者還建議《產權導刊》應該實現公開發行,因為國有產權交易進入市場是國家規定的一項制度,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了解產權交易方面的政策和動態。
2.2 從潛在市場看《產權導刊》的遠大前景。據財政部的統計材料,截至2001年底,我國國有企業總數為17.4萬戶,是世界上擁有國有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實行產權交易進入市場的制度后,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勢必關注產權市場,對產權交易政策的了解、以及市場動態等方面的信息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眾多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都可能是《產權導刊》潛在的訂戶。如果有1/10的國有企業訂閱《產權導刊》,將是1.74萬戶;如果有1/3的國有企業訂閱《產權導刊》,將是5.22萬戶。這還未包括其他經濟成分的數百萬家中小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及社會團體的訂戶。由此可見,《產權導刊》的潛在市場是巨大的。
2.3 開創《產權導刊》新天地。在新形勢下《產權導刊》可以從五個方面開展創新:一是發行形式的創新。如前所說,努力實現全國公開發行。解決這個問題,采取合資、合作或合并的資本運營方法是一個捷徑;二是封面版式的創新,采用個性化的封面設計既能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又符合時代的潮流;三是欄目的創新,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設置相應的欄目,以使各層面的讀者都能夠開卷有益。尤其應加強知識性的欄目,這是“學習型”社會的需求。而且經濟刊物與知識傳播的緊密結合,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并可以增加《產權導刊》的附加價值;四是管理機制的創新,隨著發行量的擴大,可在發行量較大的城市發展一批兼職作者,使《產權導刊》擁有一批宏大的作者群;五是經營活動的創新,如開展有獎答卷活動、訂閱有獎活動、贊助贈閱活動等,采用市場機制的做法擴大知名度,創造全國經濟類刊物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