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海
(星焰公司郝家河銅礦, 云南牟定縣 675500)
郝家河礦床殘余資源回收中的安全管理
楊學海
(星焰公司郝家河銅礦, 云南牟定縣 675500)
在牟定郝家河銅礦殘余資源回收過程中,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及安全手段進行開采回收,確保了企業的持續安全生產。結合這幾年來的生產實際,總結了一些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供參考。
殘礦回收;安全管理;牟定銅礦
原云南牟定銅礦于1973年建成投產,設計服務年限24.6a,日供礦能力1500t。礦山生產基本處于邊勘探、邊設計、邊基建、邊開采的過程。經過長期開采及儲量負變,礦山資源枯竭,于2000年經國家批準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為了妥善安置破產失業人員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按照各級黨委、政府及云南銅業集團的要求,通過有效資產重組,成立了云南星焰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后,堅持最大限度地為原牟定銅礦破產一次安置的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崗位,并對郝家河銅礦邊角礦體和殘礦進行科學合理的回收利用。
牟定銅礦關閉破產時,經云南省儲委核實,原云南牟定銅礦開采的牟定郝家河礦床保有可利用資源儲量5201t(銅金屬量),其中可直接利用資源儲量1877t,按設計生產能力計算,只能維持一年多的生產時間。為了確保公司的持續生產,公司對已經過多年反復收殘的地段再次進行殘礦回收,對邊角礦、單孔控礦、空白區域進行探采,以此滿足維持生存的最低產量要求。
礦山屬于高危行業,而殘余資源因其作業環境、生產因素的特殊性,增加了許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經濟、持續地對殘余資源進行回采是該礦一直面對和解決的難題。而礦山回采10年來,未發生過一起工亡事故,因此本文總結了礦山成功的安全管理經驗,以供參考。
郝家河銅礦多年來都是靠回收殘礦來維持生產持續,生產一直處于非正常時期,危險因素自然比正常生產礦山大得多。而星焰公司只有保證安全才能繼續組織生產,若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就可能導致停產,要正確處理安全與效益的關系,生產技術管理顯得相當重要。
郝家河礦床含礦地層為白堊系馬頭山組郝家河段,巖性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按其產出層位分屬3個礦群,由上往下分別是:Ⅱ號礦群,產于郝家河段第三亞段淺色砂巖中;Ⅲ號礦群,產于郝家河段第二亞段中上部淺紫界面之上的淺色砂巖中,為主礦群;Ⅳ號礦群,產于郝家河第二亞段淺紫界面之下紫色層頂部的淺色砂巖中。礦體傾角較緩,為10°~25°,少數達36°,屬緩傾斜礦床。
礦床的上部礦段因埋藏比較淺,礦巖受風化影響節理發育,礦體頂板和礦體本身比較不穩固。中下部礦段埋藏比較深,受風化作用減弱,節理裂隙相對減少,礦體頂板和礦體本身中等穩固,但在斷層發育部位,礦巖受其破壞后變得不穩定。Ⅱ號礦群由于產于郝家河段第三亞段淺色砂巖中,其頂板為淺紫互層,厚度較薄,紫色層為泥巖,有一定的空間就會產生掉落。因此采空區巖體的穩定性主要受地層、地質構造,采空區的大小等影響。
(1)邊角礦位于主礦體的邊緣,其周邊回采較少,空區不大,甚至有些為系統外的零星小礦體,其探礦、回采資源潛力很大,技術上會采用從已知到未知手段進行邊采邊探。安全管理上重點是:強化通風和濕式作業,定期進行濃度的測定;控制采幅,結合現場控制第一次回采的寬度和高度,有完整層面的沿層面進行;及時根據礦體揭露情況調整系統設計,降低風險因素,比如1800箕東的單孔控礦的探采,1750付巷8-11采的回采等。
(2)礦區采空區眾多,其礦柱回采的危險性較大。為控制和降低危險因素,安全管理上重點是:認真研究分析地質資料和原開采資料,弄清殘礦資源和周圍通道、空區狀況;向參與作業點附近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的有關人員,了解當時的情況;組織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實地勘查,全面掌握目前現場狀況;組織相關人員根據圖紙資料、原回采情況和現場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安全、合理的回采方案;根據回采方案的現場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安全措施;采用打淺眼的方式進行回采,采取分段爆破,控制一次總裝藥量和最大段藥量,以避免對空區頂板及礦柱造成破壞;進行永久礦柱的留設,原則上要達到空區的相對獨立,減小空區的面積,確保作業人員及地表的安全。
一線的采掘人員均為外包隊伍,其管理上不到位、不健全,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作業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給安全生產帶來很大的隱患。為此,首先與工程隊負責人簽定安全保證書,采用安全賠付方法提高其安全意識;提高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責任感,使作業人員從“要我安全”轉變到“我要安全”;對工程隊的安全生產進行監管,委派專職安全人員到工程隊任安全副經理;組織公司及工程隊的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值班,及時發現和解決隱患;每周一次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宣傳相關的安全法律法規、各工種的操作規程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對特種作業人員要求參加專門培訓,持證上崗;對新來員工進行培訓后交由老工人進行傳幫帶管理,使其盡快從技術上、意識上成為熟練工人。
殘余資源的回收過程中不確定因素較多,根據現場變化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是確保安全生產最重要的基礎和最有效的方式。
(1)每個點在進行回采前,現場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對作業隊組要進行現場技術安全交底,詳細地介紹作業區域內的情況、回采方案、預留的礦柱、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出現異常現象時應采取的措施等。
(2)對施工作業隊組的管理,要求進行交接班,每班要開班前安全生產會、明確當班的安全注意事項,每班進入現場要先觀察,選好位置進行逐一的敲幫問頂、清理浮石,處理好現場的安全隱患,經過確認安全后才能進行其它作業。根據回采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正確選擇人員行走路線,嚴格服從現場管理人員指揮,對預留礦柱不準破壞,一定要確保其穩固性,采場內作業人員要求是經驗豐富、技術較好的老工人等。
(3)施工過程中,要求作業區域照明充足,技術人員、安全人員每天要深入現場,及時了解采場以及作業區域的變化情況,現場進行技術、安全交底和痕跡化管理,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督促作業隊組遵章守紀,尤其要了解作業區域內是否有異常現象(巖爆、片幫、掉石等),再根據其異常現象的程度來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事故的發生和影響。
由于作業人員長期從事同一崗位或在同一區域內作業,產生一些麻痹思想,加上所處角度不同、安全意識不同,對待安全和生產的處理方式上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這就需要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執法。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專項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實責任人,并嚴格處罰、教育當事人,糾正其不安全思想、不安全行為,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發展的企業氛圍。
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郝家河銅礦回采殘余資源十年來未發生一起工亡事故,保證了礦山的安全持續生產,解決了原云南牟定銅礦關閉破產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維護了礦區的社會穩定,充分回收利用了不可再生資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谷新建,周德卿,陳澤呂,等.老窿殘礦回收技術的研究[J].采礦技術,2005,5(4):20-21,53.
[2]吳家貴.郝家河礦床殘礦回收中的安全管理[J].采礦技術,2008,8(1):36-37.
[3]GB16424-1996.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規程[S].
[4]李鳳林.資源枯竭礦山地質工作及資源利用實踐與研究[J].采礦技術,2005,5(3):146-148.
[5]冶金部西南地質勘探公司三九隊.云南省牟定縣牟定銅礦郝家河礦床補充勘探報告[R].成都:冶金部西南地質勘探公司三九隊,1981.
2012-02-02)
楊學海(1976-),男,云南大理人,助理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礦山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