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向,黃麗萍,黃曉文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農業局,545200)
近年來,柳城縣食用菌生產有了長足發展,已逐漸成為利用冬閑田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柳城縣的食用菌主產區在沖脈、寨隆、古砦3個鄉鎮。
柳城縣食用菌生產有較長的歷史,曾有過較快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效益,但由于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2000年種植面積下滑較大,生產落入低谷。2007年以后,柳城縣堅持從實際出發,依托資源、技術優勢,舉全縣之力把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繼甘蔗、水果、桑蠶產業之后的又一特色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提高土地利用率、強縣富民的新路子。由于發展食用菌產業成績顯著,2009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授予柳城縣“全區食用菌種植標兵縣”光榮稱號。
①食用菌種類不斷增多,產品產量、質量逐步提高 食用菌生產從單一品種向多品種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品種由單一的雙孢蘑菇、平菇發展到以雙孢蘑菇為主,平菇、金針菇、真姬菇、袖珍菇、雞腿菇、草菇、茶樹菇、大球蓋菇、竹蓀等十幾個品種均有生產。從表1可以看出,食用菌種植面積(以利用冬閑田栽培雙孢蘑菇為例)呈階梯式增長,利用冬閑田種植雙孢蘑菇經濟效益非常明顯 (除2008年受冰凍災害影響外),已從2005年的48.5 hm2增長到 2011年的 631.0 hm2。
②食用菌生產技術普遍有所提高 在全縣食用菌種植老區基本實現了良種化,食用菌老種植戶生物效率可達80%以上。污染率有所下降,技術更加成熟。
③充分利用本縣優質資源作原材料栽培食用菌 充分利用柳城縣的優質原材料秸稈、桑枝、木屑、蔗葉、牛糞等,做到變廢為寶,其中利用桑枝栽培成為柳城縣發展食用菌的一個新亮點。
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方面有一定的進展 目前縣內具備周年生產能力的企業有3家,年生產能力在2 500萬袋以上。
目前,柳城縣食用菌產業處于發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部門推動,散戶生產多,規模生產經營少。作為市場化的產業,既缺乏產前的生產設備、生產資料供應支持體系,又缺乏產中、產后具有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和生產營銷大戶,以及產品品牌打造和營銷網絡,同時菇農與市場聯接不緊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一是菌種供應嚴重短缺,菌種生產和供應是食用菌生產中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柳城縣現有食用菌科研設施陳舊落后,菌種生產能力嚴重不足,難以滿足迅速擴張的產業規模化發展要求。二是專業技術人員匱乏,一般生產5萬~10萬袋食用菌需配備1名實用技術人員,而目前,全縣擁有食用菌生產技術人員不足6人,技術力量薄弱,不能適應產業發展需求,菇農缺乏相應技術支持,生產風險較大。
食用菌生產涉及技術、場地、水電、資金、市場等諸多要素,需要強有力的政府管理、服務和政策支持。目前柳城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主管部門不明確、部門之間不協調、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體系不配套等問題,產業發展推動力亟待加強。
要堅持以規劃為先導,提升產業地位,穩步推進產業有序發展。
①把食用菌作為新興農業產業來抓 食用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也十分明顯,要充分認識柳城縣食用菌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建議縣委、縣政府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的一個重點產業來培育扶持,提升產業地位。
②搞好產業發展規劃引導 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爭取到2015年,全縣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1 000 hm2,生產鮮菇6萬 t,總產值 4.8億元,農民增加收入3.1億元,使柳城縣成為全廣西集生產、加工、科研檢驗、市場營銷于一體的綜合性食用菌生產大縣。二是科學合理規劃產業布局,根據柳城縣現有食用菌生產布局和蠶桑資源分布情況,制訂全縣食用菌產業的區域布局規劃,明確各鄉鎮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導產品,構建全縣食用菌周年化生產格局。
堅持科技興業,加大科研和科技服務投入,提高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①健全技術研究推廣服務體系 一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拓寬柳城縣發展思路,密切與相關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研資金投入,重點抓好柳城縣與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簽訂的《食用菌生產及產業化開發合作協議》,開展食用菌產業各領域的合作,爭取在提高產量質量水平、加強病蟲害防治、加快品種與技術更新換代、新原料新模式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建立健全食用菌技術推廣體系,依托自治區、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及有關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建立縣、鄉、村三級食用菌技術推廣網絡,滿足全縣食用菌生產技術服務需求。三要完善科技培訓機制,利用現有的遠程教育、鄉鎮成校、陽光工程等資源,組織實施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掌握實用技術的“土專家”。
②保障菌種生產,夯實產業基礎 食用菌菌種生產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必須強化政府管理和生產保障。一要完善菌種分級培育機制,其中,食用菌母種生產,要由政府控制主導;原種生產,鼓勵具備菌種生產許可證、菌種經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等一定資質的菌種生產單位,建立食用菌菌種生產基地進行生產,但相關部門和機構要定期對菌種生產單位進行質量跟蹤管理和技術指導;栽培種的生產,鼓勵各鄉鎮食用菌生產大戶集中生產后分散供給菇農。二要建立菌種供應保障體系,通過建立柳城縣食用菌研究所,專門負責菌種的選育和生產、新品種栽培和生產技術指導服務。
食用菌生產要堅持走標準化生產、規?;洜I的發展路子,向大戶化、基地化、園區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產業化水平。
①加快規?;s生產 食用菌生產對資金、技術要求較高,適宜工廠化規?;s生產。要鼓勵大戶栽培和基地化規模生產,力爭3~5 a時間,在全縣培育建立年栽培規模在100萬袋以上的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個,發展年栽培量在3萬袋以上的規模生產戶2 000戶。建立“公司+基地+菇農”發展格局,推行菌棒生產專業化與分散出菇管理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在農戶、基地、企業之間通過聯合實行產業化集聚、專業化分工的統分結合的運行機制,把食用菌產業的栽培、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產業集約化生產水平。建立技術員聯系制度,確保每個示范基地和規模生產戶都可聯系到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把食用菌示范生產基地和規模生產戶作為新技術、新品種示范點,在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等方面予以扶持。
②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 抓緊制訂出臺《柳城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把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納入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內容,加強對菇農的技術培訓,引導食用菌生產者和經營者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加快規范化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③壯大龍頭企業 培育發展食用菌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走“公司+農戶”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食用菌訂單和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帶動食用菌產業向規?;?、產業化方向發展。重點做好廣西永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柳城縣天地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的扶持服務工作。
堅持市場帶動、政府推動,制訂完善的產業扶持政策措施,推進食用菌產業標準化和規?;l展。
①理順產業管理體制 明確歸口由農業局統一管理,具體負責做好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生產和技術研究推廣等工作。其他相關單位要明確分工,落實工作職責,形成發展合力。
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縣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建立食用菌產業發展基金,專項用于扶持產業發展。一是實行菌種生產補助,重點扶持規?;藴驶N生產,對具備菌種生產資質和一定生產規模的菌種生產單位,給予一定標準的補助。二是保障食用菌科研推廣投入,安排一定資金作為食用菌技術推廣經費,重點用于食用菌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技術培訓、推廣應用。三是實行規模生產補助,對達到一定生產規模的食用菌生產企業、生產大戶、生產專業村和專業化生產基地,實行生產機械購置補貼,并按照其生產規模給予一定標準的補助。
③建立配套扶持政策 一是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措施,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著力發展帶動作用強、輻射面廣的食用菌龍頭生產企業,大力發展以深加工、精加工為主的食用菌加工企業。二是扶持產業服務體系發展,制訂相應扶持政策,加強對食用菌輔料、機械設備等產業配套行業發展的引導,培育產前、產中、產后三大產業集群,形成完善的市場服務體系。三是建立用地、用電、用水等配套扶持政策。
④加強食用菌品牌建設 堅持品牌經營,積極打造柳城縣食用菌產品品牌,并申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對通過認證的產品和取得自治區、市、縣名牌農產品稱號的食用菌產品給予一定的獎勵。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評比,打響柳城縣食用菌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