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秀娟 軒水麗 朱謙 馮子健
由于運動、熱量、化學、電或放射線的能量交換,在機體組織無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組織損傷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稱為傷害。國際疾病分類已將意外傷害單列為一類,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窒息、溺水、觸電、自殺、中毒、暴力等大類[1]。唐河縣位于河南省豫西南南陽盆地東部,是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中原農村,生存環境中工業污染相對較小。傷害是當地居民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為研究20年來農村地區傷害演變過程,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衛生政策提供依據,分析結果如下。
資料來自1986~2005年河南省唐河縣居民常規死因監測。人口資料和死亡個案資料輸入計算機后,用SPSS10.0軟件對常規監測資料統一進行查錯整理和分析,資料真實可靠,數據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文使用的標準人口為世界人口[2]。

圖1 1986~2005年唐河縣監測點農村居民意外傷害死亡趨勢
2.1 唐河縣居民傷害死亡水平 唐河縣居民傷害死亡率1986年為83.30/10萬,經數個死亡報告高峰后,報告死亡率降到40.90/10萬(2005年),報告死亡率經(χ2=118.05,P<0.01),死亡率呈下降趨勢。構成比由1986~1990年(12.29%)下降至2001~2005年(6.26%),也呈下降趨勢。男性:報告死亡率χ2趨勢檢驗χ2=33.63(P<0.01)有統計學意義,女性:χ2=176.68(P<0.01)有統計學意義。即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同時傷害構成比也呈下降趨勢。見圖1。
2.2 唐河縣居民傷害譜特點 自1986年以來,唐河縣居民傷害死亡水平在全死因順位中一直處于第5位,其中女性在1986~1990年居第4位,1990年后居第5位;男性傷害死亡一直處于第5位。見表1。
1986~1995年男性 傷害死亡譜前五位原因是:自殺、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觸電;1996年以后觸電退出而意外跌落進入前五名。除2001年和2002年交通事故是第一死亡原因外,其他年份自殺一直位居首位。
盡管不同年份,傷害排列順序不同,但女性傷害譜前五位一直是:自殺、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與男性傷害譜不同,觸電一直不是女性傷害主要原因,可能與男性和女性在家中和社會上的分工有關。1986~2005年自殺一直位居女性意外死亡之首位。
2.3 潛在壽命損失年的分析(YPLL) “早死”年齡域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美國CDC在MMWR中采用“早死”年齡域是0~65歲[3]。許多研究者認為,“早死”年齡域下限宜為1歲,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嬰兒死亡有其特殊的原因,上限不應超過本地區期望壽命,因為越高年齡的死亡,其可預防性越低。各國常以65或70歲為上限。因為1990年唐河監測點的期望壽命不足70歲,本文“早死”年齡域采用1~65歲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1990年唐河縣居民意外死亡率為102.70/10萬,占總死亡率的13.50%,2001~2005年死亡率下降為41.12/10萬,僅占總死亡率的6.30%,在死因順位中列第5位,和其它死亡原因相比,其死亡率和構成比并不高。YPLL率(傷害)盡管從1990年(29.80‰)到2001~2005年(8.40‰)下降很多,但YPLL率從1990年以來一直處于第1位,說明傷害仍然是造成壽命損失最主要的原因,但其構成比已經大幅下降。

表1 1986~2005年唐河縣監測點女性居民傷害死亡在全死因中的死因位次

表2 1990年以來唐河縣居民自殺死亡分性別死亡率和構成比變化

表3 1990年以來唐河縣居民自殺死亡分性別年齡別死亡率的變化

表4 1990年以來唐河縣居民不同年份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構成比的變化
2.4 影響唐河縣居民死亡主要傷害原因 導致唐河縣居民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殺死亡和交通事故死亡,構成比大于50%。
2.4.1 自殺 1990年唐河縣男性居民自殺率為46.80/10萬,女性為58.20/10萬,女性高于男性;1991~1995年女性自殺死亡率(30.08/10萬)和男性(28.84/10)差距縮小,1996~2000年男性自殺率略高于女性,2001~2005年男性自殺率是女性率的2.16倍。見表2。
就年齡而言,年齡別死亡專率在除75~歲組外,其它各個年齡段均呈下降趨勢,但65歲以上男性老人自殺率處于高位并呈上升趨勢。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在青年和老年兩個死亡高峰;2001~2005年青年組死亡沒有明顯的高峰,自殺死亡率在25~54歲比較穩定,65歲后隨著年齡快速增加。見表3。
2.4.2 交通事故 1990~1999年,唐河縣居民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較穩定,男性死亡率穩定在10.00/10萬,女性死亡率穩定在4.00/10萬,男性高于女性;2000年后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均有大幅度升高,男性標化死亡率從9.92/10萬升高15.26/10萬,構成比從14.01%升高至29.51%,女性標化死亡率從2.35/10萬升高至5.24/10萬,構成比從7.14%升高至23.53%,見表4。2001~2005年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2.91倍。男性每5年增長速度為2.40%,女性每5年增長速度為4.90%,女性平均上升速度高于男性。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1991~1995年為:16.82/10萬,2001~2005年為:22.70/10萬)。
2.4.3 溺水 男性和女性溺水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男性死亡率從1991~1995年10.59/10萬下降到2001~2005年3.01/10萬,女性死亡率從1991~1995年10.77/10萬下降到2001~2005年2.15/10萬;溺水主要發生在少年兒童,男性和女性14歲以下占溺水死亡的65%。
2.4.4 意外中毒 男性意外中毒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男性死亡專率從1991~1995年4.84/10萬上升到2001~2005年6.69/10萬;女性則呈緩慢下降趨勢,女性死亡專率從1991~1995年2.53/10萬下降到2001~2005年2.15/10萬。
自殺死亡在意外死亡中所占比例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正在逐漸升高。
3.1 傷害死亡一直居第5位。傷害死亡率由83.28/10萬(1986~1990年),下降到42.12/10萬(2001~2005年),主要是自殺死亡率大幅下降所引起的。
3.2 男性和女性的自殺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男性5年自殺死亡率平均下降速度為3.13 /10萬,女性為3.58/10萬, 女性下降速度高于男性。所以自2001年后男性自殺死亡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自殺死亡占傷害死亡的構成比由44.30%(1990年),下降至28.42%(2001~2005年);女性自殺占傷害死亡的構成比由58.20%(1990年),下降至39.71%(2001~2005年),和楊功煥[4]研究一致。
3.3 唐河縣監測點老年人口自殺死亡率20年以來一直處于比較高的水平(高于全國同期水平[5-6]),提示我們應該重視農村老年人的自殺問題。唐河縣是一個三類農村,經濟落后,尤其是老年人基本喪失了勞動力,長期慢性或重大的軀體疾病使得農村老年人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從而走上絕路,同時也反映出農村老年人心理問題較為突出,他們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其他研究表明:抑郁障礙是導致自殺死亡一個明顯的高危的獨立的因素[5-7]。
3.4 2000年后男性和女性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均有大幅度升高。有研究表明:道路交通事故總量與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交通事故總量趨勢與GDP增長成正相關性;機動車和人口增長、交通設施落后,交通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人們法律意識淡漠有關[8]。因此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計劃,確立長期性和系統性的交通安全預防政策,使交通安全預防措施更有針對性、更科學、更有效[9]。
[1] 李立明.流行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63-26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6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
[3] CDC. Trends in years of potential file lost before age 65 among whites and blacks United States. 1982-1993
[4] 楊功煥.中國人群死亡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趨勢和分布[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151-154.
[5] 劉華清,費立鵬.中國城鄉老年人(1990~1994年)自殺死亡問題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1):59-60.
[6] 李立明.流行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72-275.
[7] 趙梅,季建林.自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上海精神醫學,2000,12(4):222.
[8] 陳心廣,董惠.1990年中國與德國人口死亡比較研究[J].醫學與社會,1996,9(1):15-17.
[9] 鄧世雄,趙新才.中國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趨勢與特征[J].重慶醫學,2004,33(7):1074-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