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梅
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其臨床表現不典型,且易引起其他系統的功能障礙,具有病情危重、病程遷延、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嚴重威脅著小兒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將我院治療的21例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21例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心肌酶譜同工酶異常10例,肝功能異常7例,蛋白尿和鏡下血尿2例,檢查胸部CT提示節段性肺不張伴少量胸腔積液14例、心包積液2例、縱隔積氣2例。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1例,男6例,女5例,平均年齡(5.37±2.52)歲;對照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齡(5.41±2.47)歲,兩組患兒在性別組成、年齡和臨床表現等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阿奇霉素抗感染、石椒草止咳沖劑鎮咳、鹽酸氨溴索化痰及營養心肌、保肝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發病10d內給予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氫化考的松治療,對照組在發病10d后給予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氫化考的松治療。用法:氫化考的松注射液5mg/(kg·d),靜滴5~7d,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400mg/(kg·d()貴陽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濃度:5%,規格:2.5g),靜滴1~3d。記錄發熱和肺部癥狀、體征消失時間。
1.3 評價標準 根據周波等[1]研究,發熱、氣促和肺部!音消失,咳嗽明顯緩解,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病灶吸收明顯為臨床治愈;仍有發熱、劇烈咳嗽,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病灶無明顯改變甚至加重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0.05,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愈率為100.00%,對照組臨床治愈率為80.00%。可見,觀察組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發熱和肺部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呼吸系統感染中約占16.7%~40.6%[2],好發于小兒,呈毛細支氣管炎和間質性肺炎樣改變。楊勇等[3]認為,小兒氣道狹窄,纖毛運動功能差,肺組織彈力弱,容易被痰液等阻塞,咳嗽反射較弱,不能維持呼吸道暢通,加之免疫力低下,感染易于擴散,難以治愈,故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易發展為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據帥普霞[2]報道,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有心臟、神經系統、消化道系統、骨骼、肌肉、泌尿等系統的并發癥,多伴有喘氣癥狀。本研究中,21例患兒中,伴少量胸腔積液14例,發生率為66.67%,縱隔積氣2例,發生率為9.52%,心肌酶譜同工酶異常10例,發生率為47.62%,并發心包積液2例,心臟并發癥發生率為9.52%,肝功能異常7例,消化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蛋白尿和鏡下血尿2例,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9.52%。陳學高[4]綜合多家文獻報道,認為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病情重、進展快、單純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多數伴有大量胸腔積液、易出現其他系統功能障礙、病程遷延等特點。對于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主要以抗感染、免疫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周波等[1]認為給藥時間不同,對治療療效具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治愈11例,臨床治愈率為100.00%,發熱消失時間為(9.16±2.41)d,肺部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為(11.42±2.84)d,對照組臨床治愈8例,臨床治愈率為80.00%,發熱消失時間為(11.97±2.52)d,肺部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為(14.62±2.44)d。由此可見,觀察組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發熱和肺部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果證實了周波等[1]的觀點。
綜上所有,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危重,對全身多系統影響大,在疾病早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氫化考的松,可提高治療療效,有利于疾病恢復。因此,對于難治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建議早期給予免疫制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1] 周波,李燕,袁晶.38例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6):540.
[2] 帥普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危害及治療進展[J].中國藥業,2011,20(1):79-80.
[3] 楊勇,崔巍,王利東,等.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1498-1499.
[4] 陳學高.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治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0,16(8):124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