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姣,黃政德*,吳若霞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7)
郭振球教授運用茯苓導水湯治療腎病水腫經驗
謝雪姣,黃政德*,吳若霞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7)
郭振球;腎臟疾病;腎性水腫;茯苓導水湯
郭振球(1926-2011),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我國首批中醫診斷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湖南省第六屆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內知名的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曾任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經典、診斷學教研室主任,藥學系主任,世界傳統衛生組織診斷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點通訊評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函議專家等職。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60余年,倡導微觀辨證[1-3],提出主訴辨證法及十步有序辨證論治的臨證方法[4-5],臨證經驗豐富,在腎病水腫治療上主張應用茯苓導水湯隨證治之,療效顯著。
水腫是一類臨床常見病證,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臟疾病后期亦常伴見。腎病水腫病程較久,患者正氣日衰,又易復感外邪加重病情,因此該病纏綿難愈,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如何延緩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歷來醫家十分關注的問題,其病因病機也復雜。《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指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又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因此,水腫的發病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景岳全書·腫脹》曰:“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于脾而肌肉浮腫,傳入于肺則氣息喘急。”《諸病源候論·水病諸候·水通身腫候》說:“腎虛不能宣通水氣,脾虛又不能制水,故水氣盈溢,滲液皮膚,流遏四肢,所以通身腫也。”指出水腫的病機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導致水液停滯于體內。水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篇》提出“去菀陳莝”、“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郭老指出,本病臨床所見患者多是本虛標實之證,治療時除了發汗利小便,還應兼顧肺脾腎,宣肺健脾,行氣益腎。郭老認為因病程較久,體質虛弱,不耐攻伐,亦多虛不受補,故當外散內利相結合,宜茯苓導水湯加減治療。
茯苓導水湯出自《醫宗金鑒·四十一卷之水腫治法》:“外散內利兩解和者,茯苓導水湯。”方中以茯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日華子本草》曰其:“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本草經疏》曰其:“甘能補中,淡而利竅……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濕,解熱散結之功也”,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效。澤瀉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利水而泄下,《醫經溯洄集》云其具有“瀉腎邪,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之功。”郭老認為二者相伍,利水而不傷正。白術、砂仁、陳皮健脾化濕;蒼術健脾燥濕;大腹皮、檳榔、木香均辛香醒脾,行氣化濕;木瓜和胃化濕;紫蘇、桑白皮皆入肺,因肺為水之上源,宣肺則利水,有提壺揭蓋之功。諸藥相伍,氣行則水行,水濕得利而不傷正。郭老治腎病水腫常用此方加減,收效甚佳。若尿少喘滿加車前子、葶藶子等宣肺平喘;水腫較甚加薏苡仁、冬瓜皮、燈芯草等助滲濕行水之功;兼瘀血者加王不留行籽、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身腫而癢者加僵蠶、佩蘭、刺蒺藜等解毒止癢。
典型病案:文某,女,44歲。2010年3月24日初診,主訴:雙下肢凹陷性水腫1年。現病史:患者4年前因顏面及下肢浮腫入院,診斷為“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經治療癥狀好轉。近1年來出現雙下肢浮腫,并逐漸加重。查腎功能常規:尿素氮:7.76mmol/L,肌酐 107.1 umol/L,心電圖、心肌酶均示正常,BP:140/80mmHg。現癥見:雙下肢凹陷性水腫,皮膚輕度瘙癢,易疲乏,面色少華,小便量少色黃,大便正常。舌淡紅苔白膩,舌邊有齒痕,脈弦細。診斷:水腫。證型:脾虛水滯。治法:健脾利水。方藥:茯苓 15 g,澤瀉 5 g,豬苓 10 g,桑白皮 10 g,紫蘇10 g,白術 10 g,檳榔 10 g,麥冬 10 g,陳皮 10 g,燈芯草3 g,大腹皮10 g,木瓜15 g,佩蘭6 g。水煎服,日1劑,共7劑。二診(2010年3月31日),訴服上藥后癥狀明顯緩解,皮膚已無瘙癢,下肢水腫減輕,小便量多,但仍不思飲食。查舌淡紅苔白,舌邊齒痕,脈弦細。BP:140/90mmHg。方藥:前方去燈芯草,加天麻 15 g,鉤藤 20 g,牛膝 10 g,荷葉 10 g。水煎服,日1劑,共14劑。三診 (2010年4月14日),見下肢浮腫已不明顯,納呆,舌淡紅苔白,邊有齒痕,脈弦。查尿素氮:6.91mmol/L,肌肝:95.5 umol/L;BP:140/80mmHg。方藥: 天麻 15 g,鉤藤20 g,茯苓10 g,白術10 g,桑白皮10 g,紫蘇10 g,木香 10 g,陳皮 10 g,木瓜 15 g,荷葉 10 g,甘草5 g。水煎服,日1劑,共7劑。囑患者慎飲食,避寒溫,勿勞累,調暢情志以善后。隨訪2月,雙下肢凹陷性水腫不顯。
按語:患者久病,體質虛弱,脾失健運,水濕停滯,上射于肺,下壅于腎,三焦不通,水濕泛溢發為水腫。郭老考慮患者體質較弱,不耐攻伐,故選用茯苓導水湯。內以茯苓、澤瀉、豬苓、陳皮、燈芯草利水道泄水濕,因勢利導;外以紫蘇、桑白皮宣肺氣而利水;佐以白術、木瓜健脾和胃以除濕;大腹皮、檳榔行氣利水;另加麥冬、甘草養陰生津,防滲泄太過而傷陰。二診因腫勢已遏,去燈芯草以防滲泄太過;因血壓偏高,郭老取其經驗方“潛熄寧”之天麻、鉤藤,加牛膝以平肝降壓;不思飲食,故加荷葉醒脾和胃。三診時,效不更方,繼服7劑以善后。全方外散內利,滲泄兼補,祛邪而不傷正,配伍精當,每有良效。
[1]郭振球,袁肇凱.高血壓病血瘀辨證與舌尖微觀變化的初步研究[J].中醫雜志,1982(11):65-67.
[2]郭振球.微觀辨證與微型電腦——察舌辨證和平脈辨證微型計算機自動分析系統之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1986(11):6-8.
[3]郭振球.微觀辨證學及其學科群的和諧發展 [J].天津中醫藥,2006,23(2):89-92.
[4]郭振球.關于“主訴證治學”的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1,34(1):1-2.
[5]郭振球.主訴辨治法與微觀辨證[J].河南中醫,2009,29(4):1-2.
Experiences from Professor GUO Zhen-qiu of treating nephrotic edema with Fuling Daoshui Decoction
XIE Xue-jiao,HUANG Zheng-de*,WU Ruo-xia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Professor GUO Zhen-qiu;nephritic diseases;Nephrotic edema;Fuling Daoshui Decoction
R249.2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2.11.013.047.02
2012-06-15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名老中醫臨證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項目(2007BAI10B01-061);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XJK011BGD003)。
謝雪姣(1976-),女,湖南株洲人,醫學博士,主要從事中醫藥教育研究及中醫經典教學和中醫內科臨床工作。
*黃政德,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e-mail:hzd112@163.com。
(本文編輯 李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