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陳裴斐,解敏君
(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黃巖 318020)
檢驗及檢查的危急值被稱為Panic Value[1],也稱為“超生命警戒值”,指與參考值范圍偏離較大的檢驗、檢查結果[2],說明患者可能正處于危險的狀態,如果醫護人員能根據臨床表現及危急值報告,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就能贏得搶救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救治。醫院實施危急值報告制度將是醫院管理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醫院管理者應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3]。本院針對既往危急值報告無規范流程的問題,強化了臨床科室與實驗室危急值報告流程的建設與管理,現報告如下。
院部組織各科醫護人員認真學習,明確實施危急值報告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責成相關科室制定臨床科室與實驗室危急值報告項目、報告流程以及報告管理制度。
1.1 各科確定危急值報告項目 放射科、心電圖室、超聲科、檢驗科均經集體討論,提出危急值報告項目。設定危急值項目時,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并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傾聽各科室意見,再與有關臨床專家或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后制定,必須的項目不能漏,排除無危險意義的項目。全院將各科室危急值報告項目裝訂成冊,分發到各科室。
1.2 制定危急值報告流程 實驗室發現危急值后重復檢測標本,必要時需重新采樣,5min內電話告知病房護士。病房接電話護士接到危急值報告,詢問對方姓名、工號并主動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工號,核對網絡信息確認危急值,記錄在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包括接電話時間、報告時間,同時報告主管或值班醫生及責任護士,未及時報告或處理危急值,電腦桌面右上角紅色燈會不停閃爍,以示提醒。如危急值識別與臨床癥狀相符,醫生必須在5~8min作出處理,下達醫囑,護士處理醫囑,在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記錄處理時間并簽名,主管或值班醫生簽名。行復查標本的患者,當班護士及時詢問和記錄復查結果。
1.3 制定危急值報告管理制度
1.3.1 獎懲制度 臨床危急值是醫患糾紛時舉證的重要內容[4]。為認真落實危急值報告制度,院部組織醫務科和護理部建立危急值報告獎懲制度,并與晉升晉職掛鉤,使醫護人員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確保流程中每個環節落實到位。
1.3.2 質量改進制度 持續質量改進是在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5]。護理部、醫務科定期組織各科對工作進行追蹤管理,對危急值項目表進行總結分析,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項目。
1.4 統一培訓 院部會同醫務科和護理部組織全院相關科室醫務人員認真學習危急值報告項目和流程,使醫護人員掌握各危急值項目的臨床意義,并確保每人都通曉流程、應用流程、操作危急值報告。
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實施危急值報告流程8個月,接到危急值報告651例,從接到危急值報告到作出處理5~8min,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搶救成功率達95%,實施期間未發生醫療糾紛。
3.1 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 加強危急值報告流程管理,使醫院內部形成一個快速聯動的反應機制。護士對危急值直接負責,保證第一時間將檢驗、檢查結果報告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救治。危急值報告流程中規范護士查看網絡信息,核對姓名、床號及各種數據,保證危急值傳遞過程絕對正確,使護理工作環節無縫對接。設立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保證患者的危急值在最短時間內對臨床診斷、治療發揮最大效能,從而提高危重患者搶救的成功率,減少醫療糾紛。
3.2 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加強危急值報告流程管理,每位醫護人員既是管理者又是實踐者,有利于提高醫護人員的管理能力、實踐能力,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6]。醫院定期檢查和總結危急值報告的工作,對危急值報告進行追蹤管理,消除醫療事故隱患,減少醫療糾紛,密切醫患、護患關系。信息中心不斷聽取臨床、醫技科室的意見及建議,不斷完善危急值的報告流程系統,建立危急值的網上報告、登記、處理等軟件,逐步采用從紙張到網上登記的方法,便于全院共享危急值的動態管理流程,各科可借鑒成功經驗,從而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1]寇麗筠.臨床實驗室工作中危急值的應用[J].實驗室與臨床,2003,6(2):32-34.
[2]楊冬梅.急診科“危急值”報告制度實施的體會[J].護理與康復,2008,7(6):452-453.
[3]鄭月紅.臨床檢驗工作中危急值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09,19(2):345.
[4]張勇軍,費春榮,李文新.持續質量改進在臨床實驗室危急值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07,22(3):370-372.
[5]姚智萍,許月萍.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4,3(6):412-413.
[6]許月萍.持續質量改進在顯微外科縫針清點技術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9,8(4):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