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美,張國勇,梁小美
(麗水市人民醫院,浙江 麗水 323000)
靜脈輸液作為一種迅速有效的補液和給藥途徑,在疾病的搶救、治療和康復中占有重要地位[1]。臨床處方中常用2種以上注射劑配伍,所以在關注藥物有無配伍禁忌的同時,要重視藥物有無理化性質的變化,特別是藥物連續輸入情況下,輸液管中兩組液體會有混合,因此,必須觀察兩組液體是否存在配伍變化。2010年1月至12月,本院靜脈用藥配置中心對臨床靜脈輸液發生在輸液管中的藥物配伍變化資料進行分析,并提出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7組靜脈輸液藥物:第1組,5%碳酸氫鈉注射液250ml、環丙沙星注射液0.2g/100ml;第2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磷霉素鈉4.0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溴環己胺醇30mg;第3組,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西索米星0.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參酮10mg;第4組,氟羅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2g/10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參酮10mg;第5組,0.9%氯化鈉100ml+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1.5g、0.9%氯化鈉100ml+溴環己胺醇30mg;第6組,0.9%氯化鈉100ml+奧美拉唑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奧硝唑注射液0.25g;第7組,0.9%氧化鈉100ml+注射用頭孢曲松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靜脈輸液管中的物理化學配伍變化主要出現混濁、沉淀、結晶、變色、水解、效價下降等。
1.2 方法 查閱中國藥典[2]和注射藥物應用手冊[3],根據藥物理化性質和藥理作用,分析7組靜脈輸液藥物發生配伍變化的原因。
以下幾組輸液均為兩種藥物聯用,雖分別在不同的輸液瓶中單獨輸注,但因使用同一副輸液管連續靜脈滴注,使兩藥在輸液管發生反應,產生白色渾濁、沉淀或變色。
2.1 第1組 5%碳酸氫鈉注射液滴完后接環丙沙星注射液滴入約10ml時,輸液管內出現混濁。原因:環丙沙星偏酸性,與輸液管中殘留的強堿性藥物碳酸氫鈉注射液混合時酸堿中和,使其溶解度降低而產生沉淀。
2.2 第2組 磷霉素鈉與溴環己胺醇注射液接瓶時產生白色渾濁。原因:經實驗觀察,磷霉素鈉與環丙沙星、諾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羅沙星及溴環己胺醇的配伍屬物理配伍禁忌,配伍時發生溶解度改變,析出白色沉淀[4]。
2.3 第3組和第4組 第3組和第4組分別為丹參酮與西索米星、丹參酮與氟羅沙星混合,立即出現白色絮狀沉淀,顯示配伍禁忌。原因:丹參酮為酸性溶液,西索米星、氟羅沙星在酸性環境中不穩定或溶解度降低。
2.4 第5組 溴環己胺醇是強酸弱堿類化合物,其藥品說明書闡述[5]溴環己胺醇pH 5.0,不能與pH>6.3的其他溶液混合,以免pH增加導致產生溴環己胺醇游離堿沉淀。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是一種復方制劑,由阿莫西林鈉和舒巴坦鈉按比例混合而成的粉針劑,與溴環己胺醇溶液相遇會產生渾濁,顯示有配伍禁忌。
2.5 第6組 奧硝唑與奧美拉唑混合后出現渾濁。原因:奧硝唑呈酸性,奧美拉唑在酸性環境中不穩定或溶解度降低。
2.6 第7組 常溫下靜脈滴注用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的頭孢曲松鈉溶液后,接上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II),在輸液管中的溶液即呈現淡黃色,隨著輸液管中混合溶液增多,顏色逐漸加深。原因: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II)為微量元素的復方制劑,可提供鈣、鎂、鉻、銅、鐵、錳、硒、鉬、鋅等,而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為陰離子,極易與陽離子鈣形成不溶性沉淀,屬化學配伍禁忌[6]。
3.1 藥物輸注前了解配伍情況 目前,由于新藥較多、聯合用藥增多,傳統的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許多藥物配伍不明。因此,臨床工作中要注意觀察新藥和配伍禁忌表以外藥物的配伍變化,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如病情確實需多種藥物聯用,使用藥物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充分了解藥物之間的配伍情況。
3.2 加藥時做到一種藥物一副注射器 在輸液加藥操作時做到一種藥物配一副專用注射器,禁止使用同一副注射器重復抽加多種藥物,以免發生藥物配伍反應。
3.3 加強輸液巡視 靜脈滴注藥液期間加強巡視,嚴密觀察藥物連續輸注時在輸液管中出現的理化反應,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發現有藥物配伍反應必須立即停止輸注,報告醫生,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病情變化,詳細詢問患者不適癥狀,及時妥善處理,并認真查找、分析原因。
3.4 正確處理藥物配伍變化 聯合應用兩種有配伍變化的藥物時,對于不需嚴格限制液體輸入量的患者,可在兩組藥物之間插輸適量液體(0.9%氯化鈉或5%葡萄糖注射液等),插輸的液體不能與兩組藥物發生任何反應,插輸液體量以沖凈輸液管中前一組殘留藥物為宜;或在輸注第1組藥液后,先接輸第2組未加藥的液體15~20ml,沖管后再加藥混合,繼續輸注[7]。
3.5 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 輸液前告知患者及家屬輸液的注意事項及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輸液反應、輸液管道內液體異常等情況,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輸液中發生的問題。
為保證臨床輸液療法有效、安全與合理,要重視輸液中配伍藥物有無相互作用外,還要觀察藥物連續使用時在輸液管中出現的理化反應,以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護理人員在藥物輸注前充分了解藥物配伍情況,加藥時做到一種藥物一副注射器,輸液中加強巡視及正確處理藥物配伍變化,對患者及家屬加強衛生宣教,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
[1]陳愛桃.老年患者77例靜脈輸液及并發癥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6):72-73.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3]趙漢臣,曲國君,王希海,等.注射藥物應用手冊[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4]王儒強.磷酸素鈉與9種喹諾酮類藥物在氯化鈉注射液中的配伍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9):1164-1165.
[5]陳景銀,許美芳,石顯珍,等.注射用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與注射用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77.
[6]孫忠實,朱珠.頭孢曲松鈉與鈣劑配伍問題之釋義[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7,7(2):85-88.
[7]李春媛.幾組輸液發生配伍變化的原因分析和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08,9(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