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萍,陳懿帆
(嘉善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嘉善 314100)
外科住院患者中,部分患者因患有慢性病需服用藥物,大多是降壓、降糖藥,由于本院還沒有完全做到不允許服用自備藥,醫生一般讓患者按原來劑量繼續服用。在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有服藥不規范現象,為了解患者口服自備藥中存在的問題,2010年1月至5月,筆者10次下病房對135例患者進行調查,并查看醫囑,有26例不規范用藥,現將原因分析及對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27~85歲,平均46歲;文化程度:≤小學19例,初中5例,高中2例;職業:農民(含外來農民工)20例,城鎮居民6例;伴高血壓病14例、糖尿病11例、腦外傷后遺癥1例;口服藥分別是降糖藥、降壓藥及神經營養藥。
1.2 26例口服自備藥不規范分布 見表1。

表1 26例口服自備藥不規范分布 (例,%)
2.1 口服自備藥不規范的原因分析
2.1.1 口服藥管理不規范 按照藥品管理條例,住院患者一般不得服用自備藥,但由于本院藥品品種和規格不齊全等原因,未強制性規定所有住院患者不得服用自備藥;醫護人員對口服自備藥缺乏規范管理,外科醫生對自備藥沒有醫囑,護士對患者服藥情況未全面了解,未進行相應指導,特別是低年資護士對患者自備藥的藥理作用、副作用缺乏了解,不能有效進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后亦未反饋評估。
2.1.2 患者的認知影響服藥依從性 按現代健康教育的觀點,患者良好的治療依從性與健康信念、知識密切相關[1]。本組不規范服藥的患者大多文化層次較低,≤小學及初中占92.3%,由于對規范服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漏服、停服等現象時有出現。
2.1.3 患者的經濟條件影響服藥依從性 本組農民(含外來民工)占76.9%,由于外來民工無醫療保險,經濟條件相對較差,身體不適時為了節省支出,大多先自行從藥店購買廉價藥,依有無不適癥狀采用間斷服藥法,無相對固定服藥時間。本組15例帶入的藥是自行從藥店購買,并無醫囑。
2.2 對策
2.2.1 規范用藥管理 安全用藥是指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將準確的藥物、按準確的劑量、用準確的方法、在準確的時間、給準確的患者[2]。只有在確保護士安全給藥的前提下,住院患者才能安全服藥[3]。為保證患者安全用藥,必須加強用藥管理,住院患者應盡可能不用自備藥,由護士按藥房發放的每次劑量(單獨包裝方式)發放給患者。
2.2.2 設立自備藥服用登記單 科室設立患者口服自備藥登記單,內容有床號、姓名、口服藥名稱、劑量和服用頻次,責任組獨立放置。新入院患者由首診護士負責收集用藥情況,將患者的口服自備藥藥物名稱、劑量及用藥次數告知醫生,醫生經判斷后開出繼續服用自備藥的長期醫囑,護士將醫囑記錄在自備藥服用登記單上。
2.2.3 口服自備藥監管 鑒于健康教育與用藥依從性的相關性,開展入院-住院-出院時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向患者或陪護宣教所服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服用方法,對不規范服藥患者,耐心講解規范服藥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4]。責任護士每天按登記單對患者服藥情況進行檢查,對需要他人幫助服藥的患者,護士書寫一張服藥卡片,將藥名、劑量、服用時間寫清楚,放在患者床頭柜顯眼處,方便陪護查看;對經反復宣教后仍不遵醫的患者,責任護士將藥品收回放護士站藥物存放處,做好標識,由護士按時送藥至床頭,看其服下再離開;檢查藥物的有效期及有無潮濕、霉變,對無瓶簽或變質的藥物,勸說患者丟棄,對于瓶上未注明服用劑量、方法的藥物及時補上;護士長將口服自備藥管理納入專科護理質量檢查范疇,有效督促護士對患者進行用藥監管。
2.2.4 督促護士掌握相關藥物知識 學習和掌握相關藥物知識是護士日常工作的需要,是提升護理質量內涵的需要,更是保證患者安全的需要[5]。護士應自覺學習,同時科室收集患者常用藥物的說明書,每周利用早會解讀1~2種說明書,從而提高護士的藥物知識水平。
由于藥物管理不規范、患者服藥依從性差,造成外科住院患者存在口服自備藥不規范的情況。醫院及科室必須規范藥品管理,設立自備藥服用登記單,重視口服自備藥監管,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同時督促護士掌握相關藥物知識,以保證患者安全用藥。
[1]李愛輝.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0):7306.
[2]王惠琴.細節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0,9(8):710-712.
[3]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01-403.
[4]徐彬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08,7(12):902-904.
[5]薛潔.臨床護理人員用藥安全管理的現狀與策略[J].護理研究,2011,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