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丁德明
2006年,國務院批準并印發了《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國發[2006]9號,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認真總結多年來實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制度及措施的經驗教訓,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結合我國國情,從加強國家生態建設的戰略高度和宏觀層面,提出了我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奮斗目標以及重點行動和保障措施,體現了綱領性、前瞻性、指導性和宣示性的特點。《綱要》提出了3項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
1.漁業資源保護與增殖行動 包括重點漁業資源保護、漁業資源增殖、負責任捕撈管理3項措施:通過建立禁漁區和禁漁期制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措施,對重要漁業資源實行重點保護;通過綜合運用各種增殖手段,積極主動恢復漁業資源,改變漁業生產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漁民致富創造新的途徑和空間;通過強化捕撈配額制度、捕撈許可證制度等各項資源保護管理制度,規范捕撈行為,維護作業秩序,保障漁業安全;通過減船和轉產轉業等措施,壓縮捕撈能力,促進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妥善解決捕撈漁民生產生活問題。
2.生物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行動 通過采取自然保護區建設、瀕危物種專項救護、瀕危物種馴養繁殖、經營利用管理以及外來物種監管等措施,建立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保護體系,全面提高保護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及瀕危物種,防止外來物種入侵。
3.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行動 通過采取水域污染與生態災害防治、工程建設資源與生態補償、水域生態修復和發展生態養殖等措施,強化水域生態保護管理,逐步減少人類活動和自然生態災害對水域生態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同時,積極采取各種生物、工程和技術措施,對已遭到破壞的水域生態進行修復,重建水域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