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中原文化的根源性特征解讀動(漫)藝術創作的文化依托
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從古老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河圖洛書”到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學文化,都發生在中原。夏、商、周三代,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樣發源于中原。作為東方文明軸心時代標志的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總結三代文明的基礎上而生成與中原。
在動(漫)畫藝術的創作活動中,文化的根源性可以作為其地域性特色而被利用,特別是在動(漫)畫的情節與內容上,中原文化中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中國古代思想觀念產生的根源性探求等都可以作為故事主題運用在其劇情創作上,這樣不僅增加了內容的神秘感與豐富性,而且還能更好地體現出文化的厚重感,使民族化特征更加鮮明,更易于煥起整個民族的情感記憶,產生思想共鳴與文化認同。我國的動(漫)畫創作中的想象力從哪里來?其中最好的體現方式就是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性特征,創建豐富的動(漫)畫創作內容體系,最終形成可用于動畫表現的現代語言。
此外,一種文化產業是否能存活下來并能很好地發展下去,要看它是否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生長成涌動著本民族文化熱血的鮮活的生命體,否則它必定是無源之水,終將干涸。日本和美國的動畫雖然不過分強調民族化,但在日本動畫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隱含的生存危機感,而美國動畫中也恰恰反映了自由輕松,幽默的民族特性。中國動畫從誕生之初,就有著強烈的民族性,1941年萬氏兄弟制作的中國第一部長片動畫《鐵扇公主》就是一部有著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動畫片。建國之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特偉提出了“走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之后上海美術電影廠做出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動畫影片,如《哪吒鬧?!贰ⅰ镀呱埂?、《牧笛》、《小蝌蚪找媽媽》等,這些影片不但在國內受到好評價,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由此可見,只要擁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動(漫)畫創作才能獨樹一幟,得到大眾的認可。
二、從中原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解讀動(漫)藝術創作的文化依托
包容性使得中原文化具有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中原文化通過經濟、戰爭、宗教、人口普遷徙等眾多渠道,吸納了周邊多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實現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與不斷升華。考古人員發現,20萬年前南北文化就交匯在中原一帶,進入新石器時代后,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文化融合更為深化。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與周邊地域文化具有許多共同點,中原的大汶口文化就是東夷集團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結果;鄭州大河村遺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東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說明河南文化在那時就開始吸收周邊文化成果,熔鑄了自己的文化。胡服、胡樂、胡舞、胡人食品在漢唐間傳入中原,都融入河南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區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中原,卻被河南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納,同時也成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文化的包容性對動漫文化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動漫的創作中,本土文化固然很重要,如果同時納入其它文化于其中,這樣不僅能突出本土文化的特色,而且對于其它不同文化也是一種很好的融合和宣揚。
三、從中原文化的開放性特征解讀動(漫)藝術創作的文化依托
中原文化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集中體現在:一是輻射各地。如嶺南文化、閩臺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來源于河南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就極大地影響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禮儀規范常常被統治者變成統一的范本,推廣到社會及家庭教育的逐個環節,從而實現了“萬里同風”的社會效果并遠播異域。秦漢以來,中原文化主要是通過陸路交通向東向西廣泛傳播,不僅影響了朝鮮、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開辟了延續前年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鑒真東渡扶桑等歷史記載,都書寫了中原文明傳播的壯麗畫卷。從北宋開始,中原文化憑借當時最發達的航海技術,遠播南亞、非洲各國,也開辟了世界文明海路傳播的新紀元。
動(漫)畫藝術是作為一種文化的視覺載體而存在的,中原文化的開放性特征完全可以借助動漫藝術進行再現,把中原文化的精華作為一種文化的對外開放,并借用動漫的形式及內容的創造進行表現和宣揚,這對于動(漫)發展的地域特色也有著一定的意義。那么,如何實現這種開放性呢?開放的本質是建立在強大的文化自信上的。有了好的傳統文化的支撐,體現在動畫創作活動中,就要有突出的動(漫)畫形象,這種形象必須要具有本土原創性特征。
中原地區擁有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但動漫產品卻難以突破創作中形象不突出的瓶頸。動(漫)畫最終贏得觀眾和市場的還是要以內容創新為基礎,以高新科技手段和藝術相結合創造出來的具有深度內涵的優秀作品,在突出動漫的原創性時,可以利用中原的文化特色創造動(漫)畫形象,如中原的太極拳文化,由此可以創造出一些太極卡通人物;利用豫劇和地方戲劇,可以創造出別具特色的戲劇動漫和卡通形象,等等。總之,作為站在時代浪尖上的動畫創作者理應堅持自我,而不是對西方文化的頂禮膜拜,把自己本土的文化通過動畫藝術的演繹推向世界,這才是體現中原文化開放性的最本原的文化自覺。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動漫產業也成為了一項高技術和文化的潛力產業,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標志之一。面對著日益競爭的動漫產業,中國已經處于蒸蒸日上的狀態之中。中原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為我們提供了深厚的哲學基礎和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動(漫)畫藝術創作在隨著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同時應當做好各方面應對準備,其中,充分剖析與挖掘中原文化的內涵,依托中原文化地域性文化特點,在動(漫)畫創作中鼓勵原創,豐富創作體裁,激活動畫藝術本原的生命力,使我們的動(漫)畫創作具有更高的民族性和現代性,成為當前突破動(漫)畫創作瓶頸的途徑之一。
注:本文為河南省201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河南動漫的地域性特點與發展方向研究》(項目編號:SKL-2010-2326)的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和暢,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動畫系教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