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翔 張家田
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并指出優先發展學前教育事業。至此,我國幼兒教師教育結構出現了重大調整,一時間“升格轉型”成了熱門話題。近十年間,全國有多所幼師從中專升格為大專。作為工作在幼師高專鋼琴教學一線的一名教師,無論是從鋼琴教學本體還是就當前面臨的歷史機遇而言,該項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隨著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視,對鋼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進行深入研究升格后的幼師高專鋼琴教育,以培養更高素質的幼教人才。以下是本人總結的一些實踐經驗,供大家參考指正。
一、幼師高專鋼琴
教育的理念和目標定位
(一)以審美體驗核心,培養鋼琴學習興趣
幼師高專鋼琴教育首先應該是鋼琴音樂的審美教育,這是它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務。鋼琴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在教學方法、模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它通過鋼琴實踐活動深刻的感受和表達鋼琴藝術的美,弱化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技巧的培養過程。幼師高專鋼琴課程作為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點就是情感審美。因此,鋼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偏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審美感受,應將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機滲透在鋼琴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也不能只是單一的技能目標,應該是師生共同辨別、感受、把握、欣賞、創造、表現和享受鋼琴藝術美的過程。在鋼琴教育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鋼琴實踐活動中去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只有當學生對鋼琴發生興趣,才會產生學習它的愿望和熱情。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幼師高專的鋼琴教育中,教師應立足于全體教育對象的素質培養,創造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親身參與、體驗,充分表現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培養鋼琴藝術家,不是追求高超技藝的活動,更不是個別學生的事情。
在幼師高專的鋼琴教學中,在提高全體學生鋼琴素質的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還要為具有鋼琴特長、對鋼琴有特殊愛好的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給學生較多的鍛煉機會,讓她們自己去實踐和體驗;給學生問題和困難,讓她們自己去解決、去鍛煉。
(三)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育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由此不難看出,傳統的以書本知識為中心的學習觀念已經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代替。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以致用,既是創新的動力,也是創新的目標。因此,鋼琴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參與鋼琴表演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其在實踐中獲取成功感,體驗到創新的價值,分享參與的快樂。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就是讓學生多有機會去嘗試、去實踐,因為只有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創新樂趣,體會到創新成功后的成就感。鋼琴課程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充滿創造性的,不應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與程序,不存在標準答案,鋼琴課堂應永遠是動態的、變化的。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鋼琴學習思維過程的獨特性、實踐性和多向性。嘗試鋼琴創作是挖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的重要方式,是激發想象力、培養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為學生能夠提供輕松的環境,盡量減少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和批評指責,應激勵、引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
(四)弘揚民族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鋼琴教育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提倡以人為本,了解藝術作品的相關歷史文化,通過了解藝術家的傳奇經歷積累有意義的藝術經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且古今中外大量經典優秀的音樂作品所營造出觸人心弦或令人震撼的音樂氛圍,再加上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環境,將會大大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藝術經驗,通過主動學習探究,感受藝術魅力,形成自信、向上、樂觀的性格,以及與他人形成民主、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幼專鋼琴教學策略分析
幼專學生做為一名未來的幼兒老師,培養他們的創新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可以著重在音樂教學的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突出兒歌伴奏教學。我們把鋼琴彈唱結合與鋼琴即興伴奏編配技巧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重要載體。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公開演奏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師范生,必須能在公眾場合流暢的彈奏鋼琴,而且還要有組織音樂活動的能力。
三、鋼琴教學方法探究
在幼專鋼琴教學方法創新探索中,我嘗試以下幾點共同借鑒。
(一)情境教學法
鋼琴是用聲音來與聽眾交流的,鋼琴彈奏不僅要表現嫻熟的技藝,還要追求美妙動聽的聲音,來正確的詮釋作品的“故事”。筆者認為,在向學生新授鋼琴作品時,首先應該給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自己找出作品各個部分所描述的音樂形象,帶著豐富的想象,與音樂融為一體,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從而對所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體驗教學法
幼師入校新生大多在鋼琴基礎方面是“白丁”,所以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學生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從興趣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不怕吃苦,苦中求樂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課堂上教師在新授環節,結合樂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組具有啟發性并且相互聯系的問題和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開動腦筋。
其次,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教師范奏后,學生第一反應就是想要馬上進行模仿、嘗試,這時可挑選具有典型問題的學生上臺彈奏演示,教師在指導其問題的同時,全體參與其中,或者針對難以馬上解決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請學生上臺與教師一起參與完成。
再次,除了聽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親自體驗動口之樂也十分重要。作為師范類學生,應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問題的見解、看法,達到互相學習,多邊互動的學習氛圍,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動口之樂,為未來的從教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聶翔,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系講師;張家田,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系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