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川 張明磊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全面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心素質,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知識經濟時代,設計已經成為市場重要的競爭力。如工業產品、家具陳設、服裝和各種日用品,都需要設計,優秀設計是產品獲得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當代社會經濟結構中,以設計師群體組成的各類創意產業(如廣告公司、裝飾公司)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中國的廣告業產值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城市建設和房地產業的興旺,使室內裝飾公司、景觀設計公司成為朝陽產業。文化事業的發展,使圖書裝幀、網頁、Flash、動畫的設計需要杰出的新型人才。未來的設計師不是只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他們應該是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能夠不斷超越自我、不斷迎接挑戰的人。因此,我們認為在改革教學體系,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從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入手是非常必要的。
一、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全面的文化素質
在現行的高考中,藝術設計專業的招生屬于美術類院校招生,絕大多數考生的特征是有藝術天賦,但是文化課的基礎較差。他們的數理化和英語成績一般都低于文科和理工科的考生,在文化素質方面先天不足。
不僅因為設計本身涉及材料學、物理學、數學、人體工程學、生態學等等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世界成為地球村的時代,如果不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不理解社會正在發生的變化,設計創新就無從談起。設計的核心是創意,設計專業學習達到的目的是掌握實現創意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創意思維源于術業之外。沒有文化底蘊、孤陋寡聞的人是無法實現設計的。
畫家的創作以張揚個性、抒發感情為特征。與從事純美術創作的畫家不同,設計師的創造是以為他人服務為宗旨,解決好物與人的關系為目的。設計師在設計創意的過程中,既需要藝術靈感,又需要科學的理性精神。設計師的藝術創意,要以海報要傳達的內容為依據,要考慮海報張貼的位置、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還要解決視覺傳達效果的問題。同時,設計師還要懂得印刷技術、作出制作的預算。如此來看,設計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相關的科技知識、人文知識、經濟才能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可以達到情感奔放、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設計師則必須思維縝密,千方百計為設計對象著想。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設計的競爭是世界性的,每一天都會面臨新的挑戰、新的問題。設計師必須放眼全國、放眼世界。所以,設計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復雜的、多路的。全面的文化素質是信息時代的設計師走向成功的基礎。
二、文化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一)文化素質的內涵與意義
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是把科學文化知識與廣博視野結合、把人格意志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把道德修養與事業心的建立融合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是鍛造成熟的高層次、自覺人才的教育。
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基礎。先進文化是現代社會文明的象征,是建立現代社會道德觀、倫理觀、法律觀的基礎。高等院校是教授和傳播先進文化的基地,所以高校的素質教育以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在大學生文化素質不等于專業知識水平,但是專業知識是文化素養的一部分。人的素質是由各種知識綜合積淀、內化而形成的,并外化為能力、才華、人格與意志。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融專業教育、文史哲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普及教育為一體,是塑造現代人格的教育,是啟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
(二)藝術設計高等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
與文理科大學生的素質不同,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的審美心理能力和藝術造型能力有突出的優勢。而且,他們的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本身屬于美育的內容,但是他們在綜合文化素質方面的欠缺也是十分明顯的。因此,我們力求通過專業教育體系的調整和素質教育課程,在本科教育階段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為國家培養有健全人格、有良好道德品質、有現代意識、善于溝通并與人合作、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又具有商業意識的設計師。
在教育與教學中,我們把文化素質教育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專業教學體系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專業文化素質的教育。為此,我們在調整教學計劃時,增加了史論課的課時,擴展了史論課的教學內容。在專業史論教學中,把時代設計風格、藝術語言特征作為以學生自學為主的內容,把傳統文化思想、現代哲學觀點、科學技術對設計發展的影響作為講授的主要內容。在專業課方面,我們采取了設計實踐與理論學習并重的方針。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專業知識的整體結構,提高了對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并且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同時,訓練了學生的理性思維。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們為本科生論增加了論文寫作課,提高他們的理論文化水平、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鼓勵他們研究問題的興趣。鼓勵他們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信心,未來的設計師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英語是設計師的重要工具。
第二部分,通過選修課擴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愛好。設計與藝術有多方面的不同,但是彼此是相通的,而且,設計所涉及的方面是極其廣泛的。所以,藝術視野和藝術美感的發展,非常有利于啟發創意思維。我們開了音樂與舞蹈方面的選修課,受到許多學生歡迎。有的學生說,對相關藝術的學習直接提高了他們的造型能力、更自覺地把音樂中的節奏、韻律與平面設計、環境設計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和創作水平。
第三部分,通過邀請專家講座、德育課教育、學生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法律意識、公共關系、人際溝通方面的知識和實踐機會。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在禮儀方面的系列講座,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素質與文化品位就十分有益。我們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組織演講比賽,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要看書、寫稿,也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質。
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是把思想道德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心素理質教育融為一體的、無法截然區分。因為一個人的素質是無法割裂的。調查表明,世界上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大學教授、著名醫生以及政治家、文學家、企業家、軍事家等,他們一生中所用的知識,從全日制大、中、小學獲得的只占總數的20%-25%,而其余的75%-80%都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自學、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來補充的。我們認為,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學生應該在整體文化素質方面獲得提高。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健全人格、公共關系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同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一樣重要。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為人服務,他們所處的社會充滿激烈競爭。能夠使一個人一生進取的關鍵素質是寬廣的胸懷與自信,這需要文化的滋養。
(作者單位:田寶川,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張明磊,河北科技大學黨政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