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蓮,謝菊仙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腹腔鏡下盆底重建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金曉蓮,謝菊仙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總結26例腹腔鏡下盆底重建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護理重點為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腸道及陰道準備,指導盆底肌鍛煉;術后嚴密觀察病情,做好呼吸道護理、疼痛管理、創口護理,預防泌尿系感染,加強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重視出院指導。26例患者術后均痊愈,1例發生左下肢深靜脈血栓,經悉心護理于術后12d出院。
盆底功能障礙;盆底重建術;腹腔鏡;護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7.020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1]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病,發病率約40%,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2]。采用腹腔鏡施行子宮懸吊術,是近年來開展的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復發率低、術后效果持久等特點[3],達到了微創與手術安全性、有效性的有機結合,能更好保留陰道功能,對性生活質量影響小。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26例子宮脫垂行盆底重建術的患者,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例,年齡35~67歲,平均53歲;孕1產13例,孕2產210例,孕3產313例;根據盆腔器官脫垂分期[1](POP-Q分期法),子宮脫垂Ⅰ期1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1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前后壁膨出,其中伴會陰舊裂6例、輕度壓力性尿失禁3例;合并高血壓病6例、糖尿病2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鏡輔助子宮骶岬(補片置入)懸吊術+陰道頂懸吊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直腸脫垂懸吊術。
1.2 結果 26例患者手術經過順利,恢復良好,1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平均住院天數8.8d。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因缺乏手術相關知識,擔心手術成功率,部分患者擔心發生并發癥或影響排便、性生活等,出現緊張、恐懼情緒。護士及時了解患者心態,根據患者年齡、文化層次針對性進行宣教、指導,使患者了解手術方式和特點,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接受手術,積極配合治療。
2.1.2 術前準備
2.1.2.1 術前檢查 有資料報道[4],65歲與25歲相比,心功能下降30%~40%,為了使患者安全度過麻醉、手術期,術前監測心肺功能。配合醫生進行術前準備,詳細了解病史,年齡>65歲患者常規行肺功能、24h動態心電圖、心超等檢查。本組患者心肺功能無明顯異常。
2.1.2.2 陰道準備 術前3d行PVP液坐浴或用0.1%~0.2%PVP液行陰道灌洗;常規檢查白帶,對清潔度Ⅲ°者,用奧硝唑栓塞陰道;由于老年婦女處在絕經后低雌激素狀態,陰道黏膜變薄,對病原菌抵抗力減弱,可存在老年性陰道炎,故術前適當用雌激素治療,有利于創面愈合。本組1例患者白帶清潔度Ⅲ°,對癥治療后復查清潔度Ⅱ°;3例患者術前使用歐維婷,增加陰道黏膜的血供。
2.1.2.3 腸道準備 術前1d中午進無渣半流質,下午3時口服恒康正清4盒行全胃腸道灌洗,當晚10時前進食少量流質,術晨再行肥皂水灌腸,直至患者排出澄清水樣便;給老年患者灌腸期間注意其生命體征變化及腹痛情況,要有家屬陪伴,以防如廁時跌倒;術前禁食8h、禁水4h,對糖尿病患者注意有無發生低血糖。本組患者未發生低血糖。
2.1.3 指導盆底肌鍛煉 盆底肌能支持盆腔臟器,同時還主動參與維持臟器的正常功能。告知患者盆底肌鍛煉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方法:用力收縮肛提肌維持3~5s,放松3~5s,反復進行,持續10~15min,2~3次/d。告知患者在排尿時收縮肛提肌,排尿即中斷,放松肛提肌,繼續排尿,說明鍛煉有效。
2.2 術后護理
2.2.1 呼吸系統護理 由于CO2氣腹可引起繼發高碳酸血癥,抑制心肌收縮,導致心搏出量減少,加重原有心臟病,誘發心律失常,所以給予吸氧且時間可長些[5],氧流量3~4L/min,6h后根據情況停止吸氧;術后避免引起腹壓增加的因素,注意保暖,避免咳嗽、咳痰。本組2例術后1~2d出現咳嗽,遵醫囑予復方甘草合劑10ml、3次/d,2~3d后癥狀改善。
2.2.2 疼痛護理 因外陰部神經末梢豐富,加之陰道內填塞紗布,患者對疼痛非常敏感。根據VAS疼痛評分尺(10分制)判定疼痛程度,當切口疼痛難忍影響休息時(VAS評分>4分),及時心理疏導,遵醫囑給予鹽酸哌替啶75mg肌內注射、地佐辛5mg肌內注射,24h內可每6h重復使用1次,盡可能讓患者安靜,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術后恢復。本組10例術后6h內、11例6h后出現切口疼痛,VAS評分>4分,遵醫囑使用鹽酸哌替啶或地佐辛,用藥后10min見效。
2.2.3 創口護理 保持腹部創口敷料干燥,注意查看穿刺孔,24h內密切觀察有無滲出及皮下血腫;術后陰道內常規填塞無菌紗條24~48h,起到保護切口和壓迫止血目的,紗條取出后,觀察陰道流血、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征象,陰道流出血性或淡紅色分泌物屬正常現象,一旦出現大量流血及生命體征變化,及時通知醫生;保持外陰清潔,每天用0.5%PVP液會陰消毒2次。本組患者腹部創口及陰道切口無異常情況。
2.2.4 預防泌尿系感染 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觀察尿量及尿色;置管期間囑患者增加飲水量,每日1 500~2 000ml,對泌尿道有“沖洗”和清潔作用,以白開水為主[6]。本組3例拔導尿管后出現尿路刺激癥狀,口服尿感寧沖劑后好轉。
2.2.5 排便觀察與護理 由于該手術在直腸附近實施,因此,術后注意患者有無排便困難、便秘等癥狀,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告知患者術后適當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預防便秘,必要時予緩瀉劑如開塞露20~40ml塞肛。本組5例患者術后出現便秘,經開塞露塞肛及增加攝入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后便秘消失。
2.2.6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2.6.1 陰道出血 陰道殘端出血是術后常見并發癥。如陰道短時間內流出較多鮮紅色血,及時報告醫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陰道出血量及意識變化,建立靜脈通路,做好輸血及手術準備。本組未發生陰道出血。
2.2.6.2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 DVT在婦科手術較易發生,發生率6.2%~29.1%[7]。為預防下肢DVT的發生,手術當天指導患者穿抗血栓壓力襪;術后6h內每2h協助患者間歇性擠壓或壓迫腓腸肌;患者臥床期間主動屈伸下肢,做跖屈或背屈運動;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本組1例術后第6天發生下肢DVT,遵醫囑予低分子肝素鈣4 100IU每12h皮下注射,加用東菱迪芙、丹參等抗凝治療4d,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床上適當活動;觀察雙下肢有無疼痛、腫脹,以及皮膚顏色、溫度變化,禁止按摩雙下肢;進低脂、高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屏氣,必要時用開塞露;密切觀察有無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經悉心護理,患者于術后12d出院,出院時無下肢疼痛,活動自如。
2.3 出院指導 囑患者注意休息,補充營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忌盆浴及性生活3個月[8];保持外陰清潔;避免術后過早負重;加強盆底肌鍛煉,每次10~15min,2~3次/d,6~8周為1療程;指導患者正確應用雌激素,每日用歐維亭0.5g在外陰陰道涂抹1次,促進陰道上皮生長,并能減少陰道感染;補片侵蝕是盆底重建術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3%~1 2.3%[9],多發生在術后6個月內,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陰道異常排液、性生活不適及血尿等,告知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及時就診;術后3、6、12月門診隨訪。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婦科常見疾病。腹腔鏡下盆底重建術達到了微創與手術安全性、有效性的有機結合。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腸道及陰道準備,強化盆底肌鍛煉;術后嚴密監觀察病情,加強呼吸道、泌尿道護理及疼痛管理,重視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加強出院指導,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7.
[2]王建六,張曉紅.女性子宮脫垂的診療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30-33.
[3]劉彥.婦科微創手術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15-18.
[4]許波,宋巖峰.老年婦女子宮脫垂手術治療的圍手術期處理[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3):272-273.
[5]王君.婦科老年患者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10):2009.
[6]韓萍,劉倩倩.循證護理在預防女性盆底重建術并發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3):35-36.
[7]馬先偉.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養生B,2009,25(3):103-104.
[8]鄢雨英,謝菊仙,姚雪英.子宮脫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7(9):682-683.
[9]馬晶晶,薄海欣.改良全盆底重建術治療重度盆腔臟器膨出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63-664.
R473.71
B
1671-9875(2012)07-0653-03
金曉蓮(1981-),女,本科,護師.
201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