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揭秘冀察政務委員會

2012-04-09 04:37:02劉佐亮
文物春秋 2012年1期

劉佐亮

【關鍵詞】程克;劉紹禹;“華北自治運動”;冀察政務委員會

【摘要】1935年,針對日本謀劃的“華北自治運動”,國民政府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史學界歷來對此政權的性質褒貶不一。本文通過解析天津博物館所藏劉紹禹致程克的一組信函的內容,披露二人暗中運作成立“華北自治政權”的內幕,并探討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政治性質。

1935年前后,日本關東軍和天津駐屯軍聯合策劃了“華北自治運動”[1],企圖在華北建立親日、滿的政權,進一步分裂中國主權。在此期間,華北地區成立了以宋哲元為領袖的冀察政務委員會。以往史學界對宋哲元的表現多有論述,而對于在日本天津駐屯軍身旁任職的天津市長程克的所作所為卻很少言及。天津博物館收藏有5封1935年劉紹禹[2]給程克[3]的信,披露了二人積極運作“華北自治政權”的許多內幕,對明確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政治性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5封信函均用無裝飾圖案的白色宣紙信箋,以紙的折痕為格線,現保存完好。文字為毛筆行書,自右至左豎式行文,寫作時間分別為1935年11月7日、11月11日、11月15日、12月12日和12月27日。

信函一:共5頁,每頁縱26.5厘米,橫17.5厘米(圖一)。信封為淡黃色牛皮紙,豎式,正面蓋有“天津24年11月9日”郵戳1枚。信封右側書收信人地址“天津意界三馬路四九號”,中間收信人“現任天津市程市長仲漁親啟”,左側“快南京五臺山村卅九號 劉紹禹”(圖二)。

信函內容如下:

仲漁二兄市長密鑒。四日快信諒早達典簽。因尊函迄今未寄到,所有面授尊旨,弟在此晤見比較重要各中委,均以客觀立場代為陳述。同情默許者已不乏人,再多加醞釀,必于進行有助也。惟昨聞有兩點應請注意及之:

一、昨從何輯五[4](招飲后,特約弟談話)、謝伯元[5]兩君口中,何[6]意似已活動,似雷季尚[7]在平工作已大有進步,俟中央整個方略最后決定,何即可北歸。

二、關于防共組織。據謂,商[8]與公近日(上院部)電文中,所閱過者均未提及此項意見,各中委對于華北復雜情形全不明了?,F有人謂公惟為酒井[9]交誼較厚,酒井去,則失其作用云云。

至弟所談論者,公在華北政治上系站在宋[10]、韓[11]、商三者中間,外交上系素與東京元老重臣及關東軍本部直接聯絡,故今后蔣[12]、何兩公運用華北之方略,基礎應建在公之身上,而以公為活動中心,必克有濟。

此為弟在京之態度和主張也。弟以為目下應與仙閣[13]、紹文[14]積極講求親交之道,而于宋、商之間的爭點多用工夫,使雙方精神實質上密切合作,中央外交自更當倚重,未識高明以為如何?敬請勛安。

此間近檢密碼正嚴,因以上皆公開談話,故明寫之。

弟言上

廿四十一七

信函二:共7頁,每頁縱26.5厘米,橫17.5厘米。無信封。內容如下:

仲漁二兄市長密鑒。真電早登簽掌,八日接奉惠翰并附函八件。日來,弟已個別預約長談時間,親往面交,并正式負責代達一切。幸荷各友慨念故交,當前表示均極圓滿,除

孫[15]、孔[16]、褚[17]三公須俟其今日自申返京另期詳談外,于右任[18]、邵力子[19]晤談時,對于尊見極端贊成。弟當提出緩和華北局勢的兩個原則,一,華北自動的根絕排日因由;二,華北自動的充實防共準備。并附論具體意見五點:

一、中央密授平、津、青三省三市地方長官特權,對內、對外、用人、行政在前項原則范圍內得便宜行事,但以不妨礙中央統一之大體局面為限,最后決定之公布權仍屬于中央。

二、中央對于三省三市地方長官及各軍領袖,應秘密許以國際變化(中日問題)后地位人格之保證,在華北緩和局勢期間絕無調動。

三、三省三市關于實行上項原則特設機關,應吸收華北過去富有政治經驗、現今尚有作為之人材,量能授事,以消弭一切反動。

四、三省三市黨治下通緝之政治犯一律取消通緝,恢復自由,并擇其材力卓絕者伏加錄用。

五、三省三市實行上項原則,用人、辦事所需一切經費及特別費,地方不足者,中央應秘密補助之,但須實支實報,以杜經手人吞款誤國之弊。

以上原則兩點及具體意見五項,系弟與于、邵、王[20]、何、廖[21]諸先生會見時所口述,日內更將以弟個人名義正式密建議于蔣,而于、邵諸公亦允晤孫、孔、褚三公交換意見后負責進言,并稱我兄甚識大體。其第二項關于長官地位問題,尤絕對負責保證。又謂熊哲明[22]之北上,亦為咨商具體意見,不妨從速商定提出,候五全大會后由一中全會決定交辦云云。事關緊急問題,故弟先以真電上聞,請就近密致韓、宋、蕭、秦[23]、商諸公從速聯合密提,俾早決議,以挽危局。果如此議,我輩有助于華北地方之前途,韓、宋、商諸公個人之前途均不淺鮮,未識尊見以為如何?弟因不明津地近日情形及兄最后方針,尚希明示,以資遵循。至應否密商以上數公,仍請斟酌為妥。再,此舉如果進行,兄應為主動的中心,主持一切,弟只擔任奔走而已?,F在是否需弟先返津一商,即祈電示。是盼。專此布陳,敬請勛安。

弟言謹密上

廿四十一十一燈下

信函三:共3頁,每頁縱26.7厘米,橫17厘米。信封為淡黃色牛皮紙豎式,蓋有天津、南京郵戳各一枚。信封右側寫“天津意界三馬路四十九號”,中間“現任天津市程市長仲漁親啟”,左側“快南京五臺山村卅九號劉紹禹”(圖三)。

信函內容如下:

仲漁二兄市長密鑒。真電后兩快郵早達尊覽。昨晚晤邵,知弟所上意見業經邵轉陳于蔣。弟當與邵決定一步驟:待兄與紹文密電到京,迎伊北游一商,伊即與蔣決一方略。于一中會后(約本月底)偕弟一游平津,藉與兄及紹定一聯鎖,但約定不迎、不送、不登報,彼此絕對秘密,始于事有濟。此邵方所擬議(完全為弟所懇求,彼當任繞道一行,為國為友,兩蒙其益)。兄應速與紹文熟商,速電來京一事也。褚重行昨、今兩晤,已道其詳,本來汪先生[24]盼兄于五全會前到京,一晤各要委,現汪病不負責。而據弟剖陳,現當緊急關頭,地方長官對中央之色彩愈濃,則交涉之困難愈重,不能抽身前來確有重大原因,重行對此亦頗同情(兄今可省一筆旅費)。關于特權、特別費兩事,重行要弟與楊暢清[25]、孔庸之熟商,弟當要求重行寫一信與楊說項。弟今已面楊,約定星期日詳談。星期六晤居覺生[26],下星一晤孫哲生。至于孔庸之,因來京僅參加大會一次,又匆匆去滬,彼派一秘書告弟,囑在滬長談再細商一切。此褚、孫、孔及楊、居接洽之經過也。百忙草草,先此奉告,余待再晤諸公后續陳。敬請勛安。

弟言密上

十一月十五日

信函四:共3頁,每頁縱26.7厘米,橫17厘米(圖四)。無信封。內容如下:

仲漁二兄市長賜鑒。真電及十一日快郵想早達典簽。弟細思所陳一事,最好由兄會同紹文主動,而聯合三省三市,團結一致,共同組織,對內可以邀中央之倚重,對外可以求對體之平等。二十九軍方面,有紹文一人負責足矣。因近日中央開會,眾口一致攻擊某有挾外交要求地位、地盤之嫌,雖令主察,究非中央所樂,我兄應明了此一點。與紹文緊密合作,將平津基礎建筑穩固,則一切進行可以從容布置矣。不識高明以為何如?弟擬會后邀邵力子一游平津,藉資集合,如尊意謂然,即請密聯紹文合電(密碼)弟轉力子,勸其北游,是一行可以決大計而無疑也。力子之女公子本月二十日結婚,兄是否備禮致送?喜期已近,希示(電)及是盼。手此,敬請勛安,鵠候電示。

再,中央近情,弟已略告習恒[27]矣,并聞。

弟昌言謹密啟

十二月十二日

信函五:共8頁,每頁縱26.7厘米,橫17厘米。信封為牛皮紙豎式,正面蓋有北平、天津兩地郵戳三枚,日期已模糊不清。正中紅色封芯上書“程總長仲漁親啟”,右側收信人地址“天津意界三馬路四十九號”,左側書“掛號 快信以北平南官坊口四十號劉紹禹緘”。

信函內容如下:

仲漁二兄總長[28]電鑒。日前趕赴車站送行,甫及站臺,而車已開行,未及握晤為悵。尊恙在府靜養,想康復必日有進步也。前面談津情種種,近得確報,暗中活動正急,諒已有所聞。待康痊時,當介紹進商,用挽危亡之局。盼高明早注意及之,勿落人后也。弟竊察國際情勢,近日在英美支持下將形成之護國討逆運動,及在日本支持下將形成之建國討賊運動,兩派勢力日有進展,兩派人材中均不少救國志士,然亦不乏甘心賣國之漢奸。惟群眾及青年心理,甲派善于操縱,而乙派殊拙劣耳。弟測此種斗爭之初期,乙得日本全力支持,將占優勢;甲則因內部組織意志不統一,必起分化。至戰爭中期,甲得英美俄之實力援助,必有轉敗為勝之勢,致于雙方兩敗俱傷,轉停滯于不戰不和狀態之中。然而英美與蘇俄之矛盾無法解決,國際上一大變化,日本不亡者在此,中國不亡者亦在此。而吾國戰爭終期之勝利者,必為今日能吸收非黨人材與脫黨人材兩系優秀有為分子成一集團之人物無疑矣。弟環觀國內,有思想識見及此之人物尚不多見,而具此組織魄力之人物則絕未一見,有之,則惟有吾輩制造之耳。弟以為,今日吾輩謀救國者,即應執此為奮斗目標。如為少數人急功近利,或個人自私自利,不惜犧牲民族利益為交換者,絕非成功之人,亦絕非可以共事之友。蓋此輩至大戰終期時得保首領者,亦只有亡命海外作寓公耳。吾輩若與之共事,前途之犧牲有何代價?兄見遠識微,必已早鑒及此,無待弟之贅述也。至于此次中樞采行冀察之新組織,系(弟條陳,系由右任、力子、暢卿、民誼等轉蔣,而托力齋[29]說馮[30]、閻[31]、居、孫、孔、何諒解之)完全接受,弟冒險之建議(在京時,立夫兄弟譏弟為漢奸、間諜作宣傳者)有交兄折議兩原則及五項具體意見可以復按。當明軒免察主席休息津門時,何為之求一平津衛戍總司令之“總”字,因黃[32]派譏何欲利用某軍勢力以自為,何不敢爭,“總”字終難實現。及弟到京,一面在五全大會宣傳華北危急情形,一面本兄意旨條陳各當局,為明軒請命。中央所以同情諒解者因此,而明軒之僵局所以打開者亦因此,何敬之得再開口進言者亦因此。今華北實際已結束訓政,一反黨治之所為矣,而集軍政、外交大權于一人之身,明軒所負之責任何等重大。然而,冀東、察北之消息較前益惡,弟等視前途之惡化無術補救,歸命京師更有何詞,而久滯華北又將與草木同朽。前日北寧之圖,無非欲長居津門,得嘗與兄研討善策,徐圖挽救耳,且亦藉此一覘明軒諸公對弟之意向是否如前,以決進止,成否固非所計較也。是以仍請兄賜(即密)一函,交呂進之明軒為盼。專此,密請痊安否。

弟劉昌言寫(花押)

十二月廿七日

從這5封信函的落款時間、內容和信封上所書地址來看,前四封是劉紹禹從南京寄出的,他當時正在南京參加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11月1日-6日)和五屆一中全會(12月2日-7日)。第五封從北平寄出,此時的劉紹禹已經從南京回到北平,冀察政務委員會剛剛成立不久。信函抬頭均為“仲漁二兄”,末尾落款分別是“弟言”、“弟昌言”和“弟劉昌言”,而信封上的署名則都是劉紹禹,可知劉紹禹字昌言,且與程克關系密切,應是故交。關于劉紹禹更多的個人資料有待進一步查實。從字體筆跡、文字內容、紙張特點及行文方式等方面綜合考察,這5封信函均為劉紹禹一人所書,其內容連貫,披露了程克讓劉紹禹在南京積極運作華北自治政權的全過程。

程克(1878-1936年),字仲漁,河南開封人,1935年6月就任天津市市長。早年留學日本的個人經歷決定了他的親日傾向,而在日本天津駐屯軍身邊供職所承受的日方壓力也最大,這些使得他在“華北自治”運動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上任伊始,他即著手進行選民登記,展開天津地區的“自治”活動。9月,日本鼓動“華北自治”公開化后,局勢更趨緊張。蔣介石盡管明確表示“反對國家主權完整和阻撓行政統一的自治制度,無論如何不能容許”[33],但是也覺得華北局勢“已經很少挽救的希望了”[34],對如何處理自治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指示,因此,華北地方各當局人物不知如何應對。從現藏天津博物館的1935年9月26日程克給褚民誼的一封短信的擬稿證實, 程克正是在此時向南京方面提出了緩解華北時局的個人建議(圖五):

復褚民誼函(黃晟擬,九月廿六日)

重行仁兄勛鑒,頃奉惠函,藉悉卜年[35]兄已將鄙意奉告左右,并承吾兄代為轉陳汪院長,殊深感謝。弟本擬俟此間諸務整理就緒,即行晉京請示機宜,蒙示最好于六中全會時入都一行,俾明與各方接洽一節,謹當遵命暫緩南下,屆時親聆教言,暢敘積悰,快何如之?諸蒙指教,獲益良多,長任感激,專復布臆,敬頌勛祝。

這封信函擬稿說明,程克先讓外交部駐滬辦事處政務處的唐彥平捎口信給褚民誼,向其提出了個人主張,又由褚轉陳汪精衛,并計劃親往南京面陳,因為褚民誼建議其等到11月1日國民黨召開四屆六中全會時再到南京而推遲南下。

隨著局勢的發展,程克擔心親往南京容易引起日方懷疑,導致與日交往更為困難,“現當緊急關頭,地方長官對中央之色彩愈濃,則交涉之困難愈重”(信函三),于是,他讓故交劉紹禹到南京活動,陳述主張,探聽消息,“所有面授尊旨,弟在此晤見比較重要各中委,均以客觀立場代為陳述”(信函一),并以書信、電文的方式指示行動,“弟因不明津地近日情形及兄最后方針,尚希明示,以資遵循”(信函二)。與此同時,程克還分別致函于右任等8人,“八日接奉惠翰并附函八件”(信函二),闡明緩解華北危機的個人主張。劉紹禹則拿著程克的親筆信件,逐個面見于右任、邵力子、孫科、褚民誼、廖斌、王寵惠、何應欽等國民黨要人,代呈信件,積極奔走。

那么,程克究竟想怎樣緩解華北危機呢?信函二中所稱“兩原則和五項具體實施意見”真實反映了他的主張,即順從日方要求,成立表面上擁有自治特權、實則接受國民政府領導的華北地方政權。兩原則為“華北自動的根絕排日因由”和“華北自動的充實防共準備”,與10月4日日本提出的《關于對華政策方案》“廣田三原則”中的兩條基本一致,只是缺少“承認滿洲國”一條??梢?,程克讓劉紹禹提出緩和華北形勢的方案既迎合了日方的要求,但也沒有違反南京國民政府絕不承認“滿洲國”的政治底線。信中所說的五項具體意見,“以不妨礙中央統一之大體局面為限,最后決定之公布權仍屬于中央”,也就是說,他們主張建立的政權雖說是地方自治政權,但仍承認國民政府是唯一主權政府,愿意接受其領導。國民政府“密授”三省三市地方長官特權,“秘密許以國際變化(中日問題)后地位人格之保證”,“用人、辦事所需一切經費及特別費,地方不足者,中央應秘密補助之”。這三個“秘密”更明確地表明,果如程克、劉紹禹所提,華北地方自治只是表面現象而已,是對外界的政治欺騙,在用人、用財、用權方面,南京國民政府才是真正的掌控者。也就是說,程克、劉紹禹建議順從日方要求,成立華北自治政權,是應對日方逼迫而實行的緩兵之計,并非要脫離國民政府。

值得指出的是,盡管程克、劉紹禹都主張成立華北自治政權,但兩人在地方領袖人選及思想動機方面并不相同。劉紹禹主張由程克擔任地方領袖:“公在華北政治上系站在宋、韓、商三者中間,外交上系素與東京元老重臣及關東軍本部直接聯絡,故今后蔣、何兩公運用華北之方略,基礎應建在公之身上,而以公為活動中心,必克有濟?!保ㄐ藕唬按伺e如果進行,兄應為主動的中心,主持一切,弟只擔任奔走而已。”(信函二)“弟細思所陳一事,最好由兄會同紹文主動,而聯合三省三市,團結一致,共同組織,……”(信函四)甚至主張吸收社會各黨派內的“優秀有為分子成一集團”,共同組織在一起,自立黨派,“惟有吾輩制造之耳” (信函五),拯救國家危亡,而不是追隨那些“急功近利,或個人自私自利,不惜犧牲民族利益”之徒??梢姡瑒⒔B禹的行為動機純粹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忙碌。盡管劉紹禹多次鼓動程克發揮與日高層的交往優勢,聯合秦德純等人,共同穩定華北局勢,但是程克還是按照日方的要求,讓劉紹禹在南京提出由宋哲元擔任自治首領,“一面本兄意旨條陳各當局,為明軒請命”(信函五),并不時以看病為名往來于平津之間,親自與宋哲元溝通[36],可見程克基本上是按照日方的“自治”要求和國民政府“繼續苦撐”的電文[37]指示而行事的。

對于程克、劉紹禹的主張,國民政府要員的反應不一。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強烈反對,稱劉紹禹是“為漢奸、間諜做宣傳者”(信函五)。但“同情默許者已不乏人”(信函一),于右任、邵力子則“極端贊成”,夸獎程克“甚識大體”(信函二),并很快將建議轉給了蔣介石,“昨晚晤邵,知弟所上意見業經邵轉陳于蔣”(信函三)。汪精衛也已經表示認可,“本來汪先生盼兄于五全會前到京,一晤各要委”(信函三),但因其被刺住院不再主持政務而作罷。劉紹禹在南京的活動初見成效。于是,他們又請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君勱游說閻錫山、馮玉祥、居正、孫科、何應欽等人,取得“諒解之”,“完全接受”(信函五)。因孔祥熙未在南京久留,劉紹禹沒能見到,程克又派武向宸[38]到滬與其交流。天津博物館收藏的一件1935年12月2日孔祥熙給程克的電稿證實了這一點:

速譯轉東城南小街老君堂四十六號。程市長仲漁兄勛鑒,武君來滬轉示尊意,并誦手書。謀國公忠,至為欽佩。所提緩沖辦法卻有考慮價值,俟轉商蔣委員長核定即辦。知往前后情形如何,祈隨時見告。時局艱危,甚盼共濟。弟孔祥熙叩冬午滬寓。

十二二下午八時。

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5封信函說明,程克主張順應日方要求,在華北地區成立表面上擁有地方自治特權、實際上仍接受南京政府領導的政治機構以敷衍日本,并主動派劉紹禹等到南京暗中運作,爭取政府要員于右任、邵力子、楊永泰、褚民誼等人的公開支持,并最終得到蔣介石的認可,“采納日本方面的意旨,首先將在河北省實現實質上與自治無異的施政,最后設立大體上與西南政治分會相同的機構。至于是否普及其他地區,應根據實情決定”[39] 。12月7日,國民黨五中全會一次會議正式允許成立自治地方組織,即冀察政務委員會[40],負責處理冀、察、平、津兩省兩市政務。

這5封信函不僅揭示了程克、劉紹禹二人在華北自治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為確定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政權性質提供了重要依據。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前后,多數中國民眾認為其是在日本唆使下成立的自治、賣國政權,是對國家領土主權的破壞,認為“此種組織,本適應日方之主張而成”[41],紛紛表示反對,還有激進青年對程克等人進行威脅、謾罵和恐嚇。以往史學界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多對此政權持否定態度[42]。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界對其政治性質和作用提出了許多新認識:如梁敬■稱其“既非自治,亦非他人傀儡”[43];王■認為,“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可以說是日方自治運動陰謀在很大程度上的破產”,“是有益于中國國內政局的”[44];它“雖然表示了國民政府的立場仍然軟弱,但形式上保持了中國的行政主權”[45];均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從上述信函揭示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內幕來看,筆者認為,它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在對日外交“亦無若何辦法”[46],準備接受華北自治現實的情況下,允許成立的表面上擁有自治特權、實際上接受國民政府引導的地方性政權。時人如此評論:“現在北方政局,依然保持國家行政系統。冀察政委任自中樞,兩省兩市仍歸統一”[47],“惟就地方形勢論,當系政委會自任交涉,而受成于政府”[48] 。它是身處日方強勢威逼、控制下的華北地方實力派(以程克和宋哲元為主),面對日方的威脅、利誘,遵循國民政府猶豫不決的拖延政策和日方的自治要求,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自保,率先由程克提議的無奈之舉,是國民政府及華北實力派應付日方的一種政治手段,即孔祥熙所謂的“緩沖辦法”,日方稱是蔣介石“暫時敷衍的陰謀”[49],“僅為撤換從前之機關,代以外觀整備之新機關而已”[50] 。日軍發言人即表示“此乃退步,而非進展”[51],認為“是日華雙方妥協的產物。冀察政權成為國民政府的機關,是日方的讓步;滿足日本方面的希望由宋哲元擔任委員長,是中國方面的妥協?!盵52]它實際上是中日、宋蔣、汪蔣等國內外多重矛盾相互制約、相互妥協的結果。雖然說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帶有明顯的妥協性,根本不可能解除華北危急,但暫時緩解了中日矛盾,基本達到了蔣介石為實現國內統一而延緩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政治目的,這要比諸如宋子文之流的國民政府要員“意氣消沉,對于華北作放棄之想”[53]的做法好得多。

————————

[1]日方策動華北自治的上限時間,史學界普遍認為是1935年9月。原日本關東軍參謀田中隆吉在二戰后的證詞中也承認,“自治運動的主張是由關東軍司令南次郎和華北日本派遣軍司令梅津在1935年4月決定的”(見南開大學馬列研究室,中共黨史教研組編:《華北事變資料選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7頁),實際上,早在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即提出了分裂華北、成立 “華北聯治政府”的計劃,并開始積極運作(見a.李文榮,邵云瑞:《華北事變》,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85頁;b.劉國新:《〈塘沽協定〉與華北自治運動》,《近代史研究》1989年4期; c.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九州出版社,2008年,第98頁; d.劉國新:《“七七”事變前日本侵華政策的幾個問題》,《民國檔案》1989年4期)。可見,早在1933年3月,日方已經確定了組織“華北聯治政府”的意向,只是由于開展成效不大和日本國內意見不一,而國民政府隨后又答應簽定《塘沽協定》,日方才沒有繼續展開。之后由于不滿意國民政府對《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的履行情況,日方再次推出華北自治政策,促使華北特殊化。關于下限時間,封漢章認為,1937年4月16日,日本四相會議上決定新的“對華實行方案”和“華北指導方案”,明確 “不進行企圖華北分治或有可能打亂中國內政之政治工作”,應是華北自治的下限,而非常用的1935年12月(封漢章:《華北自治運動下限新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7卷6期)。筆者同意此說。

[2]劉紹禹,字昌言,時在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北平政務委員會任職。

[3]程克,字仲漁,時任天津市市長。

[4]何輯五,原名應瑞,字輯五,何應欽四弟,時為貴州省政府委員會委員。

[5]謝鐘元,字伯元,時為貴州省政府委員會參事。

[6]指何應欽,字敬之,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軍事委員會委員。

[7]雷嗣尚,字季尚,時任北平市社會局局長。

[8]指商震,字啟予,時任河北省府主席。

[9]酒井隆,日本華北駐屯軍參謀長。

[10]宋哲元,字明軒,時任平津衛戍司令。

[11]韓復榘,字向方,時任山東省府主席。

[12]指蔣介石,時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3]蕭振瀛,字仙閣,時任二十九軍總參議。

[14]秦德純,字紹文,原二十九軍副軍長,時任察哈爾省府主席。

[15]指孫科,字哲生,時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

[16]指孔祥熙,字庸之,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代理院長。

[17]指褚民誼,字重行,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

[18]于右任,字伯循,時任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

[19]邵力子,字仲輝,時任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

[20]指王寵惠,字亮疇,時任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

[21]指廖斌,字丕成,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經理處處長,后為汪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22]熊斌,字哲明,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次長。

[23]秦德純此時已改任北平市市長。

[24]汪精衛,字兆銘,曾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當時已因傷辭職。

[25]楊永泰,字暢卿,時任南昌行營第二廳廳長,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此處誤為“暢清”。

[26]居正,字覺生,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

[27]呂鈞,字習恒,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時為北平市參議員。

[28]12月11日,程克以病向南京政府請求辭去天津市長職務。12日,國民政府任命蕭振瀛為天津市長,蕭20日上任。此信寫于12月27日,時程克無職務,因其在1923年、1924年曾先后擔任司法總長和內務總長,因此故交稱作“總長”。

[29]張君勱,字力齋,中央銀行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總裁張嘉■的兄長,國家社會黨負責人。

[30]即馮玉祥,字煥章,時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31]即閻錫山,字百川,時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32]指黃郛,字膺白,號昭甫,曾任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

[33] 日本外務省東亞局第一課:《最近支那關系諸問題摘要》(第六十八議會用,昭和十年12月),載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華北事變》,中華書局,2000年,第470頁。

[34](臺灣)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續編一),第739頁。轉引自李義彬:《華北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對日政策的變化》,《民國檔案》1989年1期。

[35]唐彥平,字卜年,時在外交部駐滬辦事處政務處任職,后任汪偽政權政務次長。

[36]1935年11月5日《大公報》記載,程克在11月4日赴北平,面商宋哲元、商震。1935年11月28、30日《大公報》記載,11月27日程克受宋哲元邀請攜家眷到北平,宋哲元當晚即電辭冀察綏靖主任新職。次日,二人面談。29日,宋哲元再次致電辭職。

[37] [46]《北平電話》,《大公報》1935年11月29日。

[38]武向宸,時為法幣發行準備管理委員會天津分會委員。

[39]同[33],第473頁。

[40]《時局處理方案決定,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大公報》1935年12月8日。

[41][48]《安定冀察之急務》,《大公報》1935年12月16日。

[42]何基灃在《“七七”事變紀實》一文中認為“實質上已經成了變相的自治”,是在“投機取巧、行險僥幸的思想支配下產生的”。見全國政協文史委編:《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

[43]梁敬■:《華北自治運動》(續),(臺)《傳記文學》12卷6期。

[44]王■:《宋哲元與華北自治運動》,《張家口師專學報》1995年4期。

[45]周一良主編:《新編中國通史》(第四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3頁。

[47] 社評《希望學生復課》,《大公報》 1935年12月14日。

[49]同[33],第472頁。

[50]《東京二十七日新聯電》,《大公報》 1935年11月28日。

[51]《北平路透通信》,《大公報》 1935年12月5日。

[52] 《華北工作的急遽開展》,載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纂,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校:《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2頁。

[53]《卞白眉日記摘抄(1930-1938)》,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36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責任編輯:成彩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洲综合色吧| 91亚洲免费|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产91色在线|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片在线无码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在线国产资源| 日韩天堂网|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三级色|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操中文在线| 无码福利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 国产91av在线|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啪啪永久免费av| 色亚洲成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www.日韩三级|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色天天综合| 黄色福利在线|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第1页|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69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无码在线激情片| 欧美日本激情| 2019国产在线|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 九色视频丝袜|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干|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无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欧美精品1区| 亚洲午夜片|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