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健 張 波
(1.襄陽市襄州區植保站 441100; 2.鄂西北植保技術推廣協會 441100)
近幾年來,襄州區植保站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植保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綠色植?!钡脑瓌t,以提高防效、降低成本、減少用藥、保障生產為目標,以集約項目、整合力量、優化技術、創新服務、規范管理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農作物病蟲草害專業化服務組織,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和服務范圍,使我區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的增加,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整體素質逐年下降。當前農村留守人員被稱為“38-61-99-250”部隊,難以有效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常常是“病蟲來了不知道,病蟲過后放空炮”,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病蟲害防治又達不到理想效果。當前農村和農業生產普遍存在缺勞力、缺技術、缺信息的問題,農業生產需要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
襄州區地處南北過度地帶,氣候多變,種植結構復雜。近年來,水稻“兩遷”害蟲、二化螟、紋枯病、小麥赤霉病、全蝕病、柑橘大實蠅等重大病蟲害發生范圍擴大,危害程度加重,水稻細條病、稻水象甲等檢疫性病蟲陸續傳入我省,嚴重威脅我省農業生產。僅僅依靠單家獨戶的分散防治是難以達到防控效果,只有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推行統一、快速、高效、準確地聯防聯治和統防統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害危害損失,保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初步統計,截止2011年底,襄州區現有各類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132個,其中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植保專業合作社27個,協會38個,鄉鎮級專業機防隊30個,科技示范戶機防隊15個,種田大戶機防隊10個,農藥經銷戶機防隊12個。
目前,我區已擁有機動噴霧器3800多臺,電動噴霧器2800多臺,動力噴霧機200臺,噴桿噴霧機20多臺。
近幾年,襄州區以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為支撐,多措并舉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扶持力度,我區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發展迅速增長。主要有7種組織形式:一是植保專業合作社,每個鄉鎮都成立至少一個植保專業合作社,如雙豐收、禾嘉鑫等;二是協會,主要為協會內部成員開展服務;三是鄉鎮農技中心的應急機防隊,主要用于全鎮統一病蟲害防治時開展服務;四是以村為單位的專業機防隊;五是以科技示范戶為主的互助型專業機防隊;六是以農藥經銷商為主體的專業機防隊;七是以種糧大戶和專業機防手為主的農民打藥隊。
襄州區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服務方式主要有5種。
1.4.1 公益服務
鄉鎮農技中心的應急專業機防組織主要承擔政府組織的應急統防統治,如組織召開防治現場會、應急撲滅突發檢疫性病蟲害、遷飛性害蟲的重發區域防控,對個別無勞力、無技術、無資金的“三無”特困農戶,提供公益性免費服務等,不收取任何費用,由政府從“以錢養事”的物化補貼經費中解決費用。
1.4.2 全程承包
植保專業合作社、協會和村級專業機防隊主要承擔村、組或者基地的病蟲害統防統治,費用由統防統治組織統一向農戶收取,基地防治費用由建立基地的公司承擔。
1.4.3 代防代治
以協會機防隊員、專業機防手為主,主要承擔代防代治,由種植農戶自己購藥,機防隊員、機防手負責施藥,收取防治的人工及機械費用5元~8 元/667m2。
1.4.4 租機防治
以農藥經銷商為主體的專業機防隊,主要是經銷商在新形勢下的一種促銷服務手段。農民在農藥經銷商處購藥后,由農藥經銷商提供機動噴霧器,農戶自己進行噴藥防治;有的經銷商收取2元/667m2左右的機械損耗維修費,有的是免費供農戶使用,用完后機動噴霧器再返還農藥經銷商,由農藥經銷商對機動噴霧器進行維修管理。
1.4.5 互助防治
以種糧大戶和科技示范戶為主的民間互助型專業機防隊,主要是以相互幫工服務為主,通過借用機械或相互幫工等多種形式完成病蟲害防治工作。
目前,統防統治工作主要存在“七難”:一是缺乏有效的政府政策為依托,土地流轉集中困難;二是農戶對專業化統防統治認識不足,組織、收費困難;三是大量勞動力外出,僅剩婦女、兒童、老人留守農村,組織人員困難;四是現階段的務農人員大多憑經驗進行病蟲防治,文化程度偏低,培訓困難;五是引進具有農業種植、植保服務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工作困難;六是進行病蟲害防治人員需與農藥接觸,具有一定危險性,入保險困難;七是開展病蟲害防治需要流轉集中土地,農戶的款項不好收,銀行的資金不好貸,籌集資金困難。
主要是“兩高”、“兩低”、“兩大”、“兩弱”因素。
2.2.1“兩高”
一是技術含量高。專業化機防服務隊不像單純的機耕、機插和機收,也不是簡單的打藥治蟲,而是融合農作物病蟲害測報技術、防治方法、科學用藥、藥械選擇與維護等一體化,對機防隊員既要求懂管理,又要求懂技術。二是勞動力成本高。由于專業化機防組織用工時間周期短,聘用一個機防手成本相對較高,且不穩定。
2.2.2“兩低”
一是工作效率低。現階段使用的植保機械大多是背負式的,由人背機械下田治蟲,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一天最多噴霧2hm2。二是經濟收益低。一個機防手一天打藥收入在100元~150元(含汽油費),勞動強度大,季節性較強,工作不飽和。
2.2.3“兩大”
一是噴灑農藥風險較大。在南方夏季,6月~8月高溫季節,正是病蟲猖獗時期,專業機手下田噴灑農藥要冒著高溫酷暑,一不留神很可能中暑甚至中毒。二是勞動強度大。目前,專業化防治組織使用的最主要機型是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屬于半機械化產品,主要靠人背著機器作業,技術性能落后且笨重,一臺機動噴霧器裝滿農藥后重30kg以上,電動噴霧器裝滿農藥后也有20kg之多,加上機器震動,負荷更重。
2.2.4“兩弱”
一是技術力量薄弱。一個中等縣植保站工作人員一般6名,鄉鎮農村服務中心“以錢養事”植保人員1名,縣鄉兩級植保人員加起來不足30人,平均每人要承擔1 500hm2~2 000 hm2的技術指導工作,田間調查時間難于保證,技術宣傳,田間指導顯得滯后,使得專業化機防組織科學用藥、按防治指標施藥成為紙上談兵。二是地方財力薄弱。目前財政部門劃撥的經費只能保障單位職工基本工資,工作經費、專業化防治技術培訓費、技術指導費等,只能從項目經費及其它方面彌補,因此,在專業化防治技術普及和指導上難于同步。
建議國家和省政府對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進行補貼,既補貼農藥、藥械,又適當補貼資金,兼顧管理者、機防組織、機手與農民利益。
3.1.1 改進購機補貼方式
國家雖然拿出經費補貼植保機械,但是由于資金切塊到農機部門,操作方式按大型農機申報程序,手續繁瑣,補助額度低(大、小機械均按30%補貼,一臺大型拖拉機補貼幾萬元,而一部機動噴霧器補貼200元,申報手續卻一樣。),操作性差。另外,農機購置補貼啟動比較晚,一般3、4月份才啟動,而病蟲害防治從冬季小麥種植就要開始使用藥械,時間上存在矛盾。建議將植保機械實行分類補貼:新型電動噴霧器實行全額補貼,機動噴霧器、擔架噴霧器補貼二分之一,大型植保機械補貼 30%。采取政府招標確定品牌補貼價格,補貼資金由財政直達生產企業,中標企業的植保機械列入購機補貼目錄。
3.1.2 補貼專業化防治組織
以全程承包專業防治組織為重點,補貼專業防治組織40元~60元/667m2,主要包括勞動用工、燃油、勞保用品、機械轉運、機手健康保險費等。補貼面積按專業化防治組織與農戶簽訂合同計算,由縣市植保站會同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管理。
3.1.3 實行作業人員培訓補貼
由縣、市(區)植保機構組織培訓與管理,對專業化防治組織從業人員通過技術培訓和考核,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統一發放“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從業人員資格證書”,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標準補貼,包括住宿費和授課費,由國家財政扶持,縣、市(區)植保機構管理,統籌建立專業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隊伍。
鑒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周期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專業化防治組織不能常年開展經營服務,可通過向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技術服務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如充實到農機專業化組織里,可以從種到收實行機械化作業;充實進農藥經銷企業,可以實現供藥、防治一體化;充實到農技服務中心,達到既開方賣藥,又現場治病,可以實現病蟲測報、田間防治一條龍服務。
在我國,植保機械只是農機行業中的邊緣小行業,研制、生產與植保推廣機構之間相互脫節,加之國家投入資金嚴重不足,發展極為緩慢,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限制因素。長期以來,專業化防治人員背負著沉重的機動噴霧器作業,人辛苦,功效低。國家應當加大植保機械的科研投入,選擇有實力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研究開發適合我國病蟲害防治和生產種植特點的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即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夠像拖拉機一樣,植保機手操縱儀器防治病蟲害,徹底從“人背機”轉變到“機背人”,大力提高專業化防治組織的防治效果、效率、效益,逐步實現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