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華(固始縣鲇魚山灌區胡族管理處)
固始縣水利工程概況:固始縣灌區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有4個,分別位于固始縣的東北部、西北部、南部和中部,成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灌區水利工程分布于固始縣南部山區和東北部、西北部的丘陵地區。當時因條件限制,只能靠政府投資,農民投工、投勞,因陋就簡興建起來的,大多數水利工程建成時就存在標準低、配套不全、質量差、設備和技術落后等問題,再經過幾十年的運行,現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工程設計年限,進入更新改造的時期,工程老化失修,設備報廢嚴重,難以為繼。
對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以及工程的正常運行。因此,加強灌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確保已建工程安全并處于最佳工作狀態,發揮、挖掘工程的潛力,更應該放在灌區管理工作的首位。
固始是個農業大縣,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確保工程的安全運行,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為固始縣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從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組織管理、經營管理等幾個方面對固始縣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進行了探討。
水利工程管理是整個灌區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管理工作。固始縣水利工程管理運用的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遠遠跟不上現代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水利工程建筑物使用期限一般為50年左右,閘門止水只有5-7年壽命,如果管理不好,其壽命更短。固始縣各類水利工程建筑物數以萬計,其中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占相當比例,有的不僅老化,還瀕臨毀壞報廢。在工程的合理應用、工程的養護維修、工程的觀測和工程的防汛搶險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建議:政府繼續加大對各項技改工程的投入,要兌現落實水管體制改革后測算出水利工程維護經費,使固始縣的水利得益維修和養護,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水利工程應有的作用。
用水管理是整個灌區管理工作的一個中心環節,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效益的發揮和農業的發展。用水管理包括計劃用水、測水管理、水量調度等內容。近年來,由于連續干旱,用水秩序混亂,固始縣兩大灌區灌溉效率低,水的損失和浪費嚴重,灌區下游都有灌水不足和用水緊張的問題。梅山南干的汪棚、城郊,梅山中干下游的徐集,梅山南干二支下游的張老埠,鲇魚山中干下游的觀堂、往流、馬崗干渠下游的李店、豐港等鄉鎮灌溉供水緊張司空見慣,出現了偷水、搶水等現象,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難度。由于渠堤、建筑物老化失修,治水重心沒有放在“防滲節水”上面,至今實際利用率僅在42%上下,兩大灌區多年平均灌水3.5億m3,實際田間利用率不足2.4億m3,浪費損耗驚人。建議:一是繼續搞好節水工程,借鑒一些先進的節水經驗,通過節水將我們的用水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灌區內還有很多灌溉回歸水可以利用,固始縣各灌區的年滲漏水約3.5億m3,理論上講回歸總量有2.8億m3,其中易開發的占1/4。目前已開發的不到0.1億m3,尤其是在灌溉期間,回歸水相當穩定。回歸水開發工程簡單,投資小,見效快,各鄉、村、組可就近攔截引用,利用率可達90%以上,在溝塘里搞攔截工程,只要注意不影響排水就可以了。二是要嚴格執行計劃用水。每年在灌溉用水之前,根據水庫水源情況、工程條件以及灌區各鄉鎮需水情況,由各鄉鎮編寫用水計劃上報灌區管理單位,由灌區管理單位統一安排引水、輸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計劃。各鄉鎮要嚴格執行灌區管理單位的統一調度,科學合理地安排農業灌溉用水。三是繼續加大依法管水的力度。規范灌溉秩序,杜絕偷水、搶水現象發生,達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四是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讓灌區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到水利的管理和建設中來,達到管理和受益相統一。
固始縣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按照管理權限,分為管理處、管理所及下轄各鄉鎮管理段二級組織;管理處與管理所是工程管理單位的機關,負責管理本灌區所效益鄉鎮的所有水利工程、人員、經費及其它管理;管理段分別設立在各鄉鎮,負責管理本管理段內的水利工程、人員及灌溉水方的測量、水費征收及其它管理。每年春、秋兩季,管理處或管理所組織所轄各鄉鎮管理段,對各段管理范圍內的渠堤、建筑物進行拉網式檢查,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實行獎懲機制,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和意見,下次檢查前如果沒有改正的,對管理段的主要領導進行誡免談話或調離工作崗位,對各管理段實行長效的組織管理機制。建議:水利主管部門加大水利人才的引進,讓能干事、干成事的專業人才引進水利行業,把水利打造成一支專業技術精、業務能力強,組織管理水平高的隊伍。
灌區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所轄工程管理范圍內的灘涂、荒地、各個管理單位住所的臨街房屋及斗渠、毛渠等末級渠系進行公開租賃、拍買,實行多種經營管理,繼續鼓勁和支持自主創業。每年灌區管理單位都要與在外創業成功的水利工作人士進行聯絡和溝通,吸引社會和民間資金投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建議:繼續加大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在水利投資的優惠政策,讓他們有信心、有決心在水利行業進行投資,給水利行業注入新鮮的生機和活力,促進水利行業快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