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市410131)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肩負著為水利行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任務。水利行業的特殊性要求人才特殊,由于水利事業直接服務于“三農”,工作崗位就在農村,單獨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服務第一線的事情經常發生,這就要求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既要有理論知識,更要有實際工作能力。因此,水利高職院校要培養水利行業合格的技術人才,要求專業教師不但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更需要有深入到工程單位鍛煉的經歷,即名副其實的水利類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近年來,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探索出了一條“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1)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和“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設立“雙師型”教師津貼等激勵機制。
(2)從四個方面加強現有教師的培養和培訓。
a、有計劃、分批安排專業。教師到省水利廳直屬的公司、企業、科研設計單位進行專業實踐。通過專業實踐,了解相關專業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帶著教學中的問題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員請教、相互交流,在第一線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提高自身的能力。
b、在教學安排上,通過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來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技能,要求專業教師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在指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和實訓教學中,盡量結合生產(工作)實際,真題真做。在建設實訓、實習場所中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
c、組織教師到教育部批準的職業教師資格培訓基地培訓,到湖南省教育廳批準的實訓基地學習、培訓;參加水利部人教司組織的水利職業技能資格培訓;并聘請培訓基地專家教授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利用寒暑假到學院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
d、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激勵措施,提高學歷層次。
(3)引進和聘任具有高校教師任職資格及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高學歷的畢業生120 多人充實專職教師隊伍,尤其是以優厚的待遇引進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80 多人擔任專職教師。
(4)吸納水利類專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40多人擔任客座教授,聘請有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師30 多人擔任兼職教師。定期授課和進行現場教學。他們給學院帶來了水利水電行業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他們在和學院老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促進了專業教師向“雙師型”轉化,這也是國外發達國家培養高職技術人才的經驗之一,如美國的社區學院兼職教師達2/3 多。
(5)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一方面,學院成立了湖南湘水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對外開展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多方面的業務,在公司對外業務中,鍛煉教師的技術水平和能力,積累來自生產(工作)第一線的教學素材。另一方面,學院積極創造條件,與水利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科研設計單位合作辦校或建立產學研基地,或自身圍繞專業舉辦產業、以產業促專業,使專業老師既是學校教師又是產業方面的工程師。走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有利于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提高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6)學校內部制訂鼓勵“雙師型”教師成長的政策。例如:提高福利待遇以穩定教師隊伍,教師進修,實踐鍛煉,職務晉升,工資待遇,獎金津貼等等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幾年來,學院投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經費達200 多萬元。從內部機制上激勵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成長。
(7)主動與水利主管部門聯系,制訂傾斜政策允許學校的各專業教師申報水利類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
大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是轉變教育觀念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舉措。因此,學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1)院系兩級領導率先帶領教師承擔湖南省教育廳、水利廳“十一五”規劃課題《職業教育改革與實驗的研究》的子課題16 項,積極開展職業教育研究對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
(2)學院開展每年一次的教學比武活動,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課件制作水平,推廣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加強教材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學院十分重視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工作,近幾年投資數百萬元支持教材建設,為提高職業教學教材編寫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了明顯成效,近三年,學院共參編了26 部水利專業教材,其中19人為主編,參編了大部分的電力專業教材。通過這一舉措,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和社會知名度,有力地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