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蕓,趙彬彬
(濱州市海河管理局,山東濱州 256600)
濱州市地處諸河下游,市內河流眾多,地勢低洼,是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境內有大中型防洪排澇河流13條,其中海河流域8條,即漳衛新河、徒駭河、德惠新河、馬頰河、秦口河、土馬沙河、潮河、白揚河;小清河流域5條,即小清河、支脈河、北支新河、孝婦河、杏花河。河道總長度785.2 km,堤防長度1 360.4 km,防洪能力10 230 m3/s。全市大中型防洪河道上建有攔河閘40座,排澇涵閘421座。為了充分發揮大中型防洪排澇河道防洪、排澇、擋潮、灌溉、供水等效益,全市設立了17個河道工程管理單位,負責工程的日常管理、維護、調度等工作。濱州市河道工程管理采用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市水利局下設海河管理局、小清河管理局2個市級流域管理機構,負責所轄流域內河道工程的管理。15個縣(區)設立了基層管理單位,具體負責工程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行政上隸屬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17個水管單位中,市海河管理局、市小清河管理局、無棣縣馬頰德惠河道管理段、惠民縣徒駭河管理段4個水管單位實行財務獨立核算,有水管體制改革任務;其他13個水管單位不是財務獨立核算單位,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落實維修養護費。
為了全面推進濱州市水管體制改革工作,按照省水利廳的部署,市水利局先后轉發了國務院辦公廳〔2002〕45 號文、山東省政府魯政辦發〔2004〕18 號文及省水利廳有關文件,專門召開各縣(區)分管縣(區)長、水利局長會議,詳細部署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并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了保障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市政府以濱政辦發〔2004〕102號文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分管秘書長和水利局長為副組長,發改委、財政、人事等有關部門人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組織領導。市水利局成立了水管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市水利局局長任組長,設立了改革辦公室,并抽調精干人員集中辦公,開展工作。縣(區)水務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縣(區)水管體制改革工作。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借鑒外地市的先進改革經驗,結合濱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實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45號)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水利廳等部門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 〔2004〕18號),市政府于 2006年2月出臺了《關于轉發市水利局等部門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濱政辦發〔2006〕6號)。為了把國家、省、市的有關水管體制改革政策落到實處,市水利局先后多次召開縣(區)水利局長會議貫徹國務院、省、市政府的有關文件。分管副市長非常重視此項工作,多次在全市水利工作會議上進行專門部署。市政府督察室先后兩次到縣(區)進行督察,推進改革進度。截至2007年底,全市6縣1區均出臺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無棣縣馬頰德惠河道管理段被列為全省水管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為扎實做好濱州市水管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全面推進全市的改革工作,市水利局多次到無棣縣進行指導,督促其按省水利廳規定的時間完成。無棣縣馬頰德惠河道管理段現有職工61人,改革以前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沒有正常的經費來源,工資無法正常發放。通過這次水管體制改革,出臺了 《無棣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行了“兩定”“兩費”測算。2008年12月,無棣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以 《關于馬頰德惠河道管理段改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通知》(棣編〔2008〕21號)核定馬頰德惠河道管理段編制49人,維修養護經費90萬元。惠民縣政府于2007年11月出臺了《惠民縣徒駭河管理段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該單位改革前為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改革后仍定性為純公益性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批復編制60人,維修養護經費150萬元。目前,維修養護費、人員基本支出已基本落實。
濱州市屬的小清河、海河管理局分別承擔著防汛抗洪的工作職能,應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單位性質為全額管理事業單位。而目前兩者分別為差額和自收自支單位,管理工作舉步維艱,嚴重影響著全市的河道管理和防汛除澇工作,是市水管體制改革的重點。
市小清河管理局為差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編制60人,現有在職職工51人,年收入200余萬元。市海河管理局現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編制100人,現有在職職工117人;其經費來源為征收水費,年收入240余萬元。2個流域局僅靠目前的收入難以維持工程的正常運行和人員的基本支出。為確保水管體制改革的順利開展,從根本上改變水管單位人員待遇低、工程年久失修的兩大主要問題,2個流域局相繼成立了水管體制改革小組,并按照財政部、水利部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定員標準》和《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進行,通過認真調查研究,完成了“兩定”“兩費”測算,并制定出臺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市小清河管理局崗位定員應為87人,人員基本支出經費350余萬元。市海河管理局崗位定員應為110人,人員基本支出經費657萬元。
近幾年來,通過推進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縣區級水管體制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管理單位落實了人員編制和事業經費,工程維修養護費也在逐步落實。但市直海河、小清河管理局的改革進展不順,按照政策要求,市海河、小清河管理局應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公益性人員支出應由市財政承擔,而目前2個管理單位的性質分別為差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管理體制至今尚未理順。
防洪工程屬于公益性工程,工程管理運行經費應由政府承擔,但受地方財力的制約,投入嚴重不足;加之供水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目前農業水費僅為供水成本的1/3,導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維修養護,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效益嚴重衰減。
國、省、縣、鄉道上的跨河橋梁管理權限已經很明確,屬交通部門管理;而大多數生產橋的權屬不夠明確,雖是水利部門建設,但不屬于水利工程,水管單位是否應承擔管護責任,職責不明確成為管理工作中的難點。
大中型水利工程均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而小型水利工程多數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如濱州市山區小型水庫一般由村莊或承包戶管理。由于管理經費不足、疏于管護,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甚至有些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功能盡失。
由于管理人員不足、維修養護經費不到位,難以實行“管養分離”和專業隊養護,工程管理養護模式仍沿用傳統的承包戶代管的模式,管理養護水平不高。
工程確權劃界后,屬管理單位所有的水土資源并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沿河群眾亂搭、亂建現象嚴重,部分河道工程損毀嚴重,給水管單位的管護帶來了很大壓力。
目前,濱州市縣級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市直小清河、海河管理局是市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市水利局多次向市政府、財政、人事部門匯報,做了大量協調工作,雖有進展,但尚未完成改革任務。建議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改革措施,繼續向市政府、財政、人事部門做好匯報,爭取市政府和市財政、編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早日通過《濱州市小清河、海河管理局水管體制改革方案》,完成市直水管體制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