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博,楊 潔
(1.華北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70;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 300170)
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在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工程施工任務,并通過對項目有效的實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獲取更多的工程項目,不但需要過硬的技術實力,更需要良好的社會聲譽,工程質量是社會聲譽的最佳體現,是施工企業生存的根本,同時也為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前提。結合近幾年的現場質量管理經驗,對如何做好項目質量管理作以下淺論,以供探討。
工程質量規劃是項目質量管理中重要一環,是施工企業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分解和具體表現,是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因此,開工前能否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規劃將直接影響項目質量管理的成敗。質量管理規劃主要有:質量目標、質量保障體系、質量管理制度等。
(1)要有明確的工程質量目標。如何確定質量目標是質量規劃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工程施工前應根據招標文件、現場查勘情況、主要項目的施工要求等確定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例如,某工程的質量目標是“優良”,就要結合現場實際分析,確定哪些分部工程必須達到優良、哪些分部工程能夠達到優良、哪些分部工程達到合格,再往下一層劃分需要達到優良的分部工程、單元工程有什么項目,哪些單元工程必須達到優良,哪些單元工程能夠達到優良,哪些單元工程達到合格,達到優良的單元工程個數的百分比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只有明確了這些并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嚴格控制,才能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目標的最終實現。
(2)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分工明確是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的一個顯要特征,它明確了各部門各崗位的質量職責、工作的標準程序,可以追溯不合格品的來源,這樣質量保證工作才有章可循。相反,一個不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就會雜亂無章,無據可依。所以,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是質量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
(3)要有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可以規范質量管理行為,提高工作效率,使質量管理工作有序的開展。因此,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也是質量規劃的重要內容。
質量目標的實現與否,關鍵是過程控制。施工過程分為一般施工過程和關鍵施工過程。一般施工過程施工難度小,質量易于控制;關鍵施工過程由于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質量不易保證。因此,做好過程質量管理、實現質量目標的關鍵就是抓好關鍵過程的質量控制。關鍵施工過程的施工質量控制首先要有具體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項目負責人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根據工程特點、技術特點、難點制定切合實際的施工方案并組織會審和征求“專家”意見,絕對不能找類似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找施工書籍直接摘抄、東拼西湊,或者將技術指標直接拿來稍做改動作為施工組織設計,這樣的施工組織設計對工程實施沒有多少實際的指導意義,更談不上控制質量。第二,施工方案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除了按照質量標準規定的內容進行嚴格檢查、復查外,還應進一步強化對關鍵過程工作的復核,杜絕因施工引發的質量事故發生。第三,嚴格落實三檢制。“三檢制”體現了全員全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方針,已經成為現場質量管理控制的主要措施,如果初檢、復檢走過場,形成質檢員“一檢制”,甚至把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完全推到監理身上的 “零自檢制”,必然導致工序質量的不合格,質量目標的實現也就無從說起。第四,加強材料管理。對進場材料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復檢,不合格的材料堅決清退,把好材料質量關。第五,積極促進新技術、新材料在工程中的應用。將新技術、新材料應用于工程項目,不但能夠加快進度,降低成本,更能提高工程的技術含量和質量保證。
在工程質量管理中“人”影響工程質量是由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特點決定的。這里所指的“人”是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和管理的全體人員。“人”作為影響工程質量中最重要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人的質量意識和工作技能兩個方面。管理人員的一個疏忽就能把不合格的材料當作合格材料應用于工程,操作工人的一個大意就很可能造成一起質量事故,因此必須抓好人的管理。
項目負責人是項目的領導者,他們所肩負的責任就是領導團隊優質高效地完成全部工作。項目負責人不僅要管好人、財、物,工程的協調和工程進度,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質量的控制,為企業贏得廣泛的聲譽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因此,必須抓好項目負責人的管理。
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主要靠管理人員來實現。現場質量控制的優劣來源于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能力。第一,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樹立“質量第一”意識;第二,加強專業技能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質量控制能力;第三,充分放權,明確責權利,正確運用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每一位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四,綜合運用系統理論、行為科學、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團隊建設方法,加強團隊建設,提高團隊的戰斗力。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精誠團結、配合默契的質量管理隊伍。
操作工人是施工質量的第一責任者,要控制施工質量,就必須加強操作人員的控制。首先,加強崗位教育和技術交底是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通過崗位教育和技術交底牢固樹立 “質量第一”“下道工序是顧客”“用數據說話”的觀念,才能形成人人關心質量、個個重視質量的風氣。其次,施工人員的技術素質要高。施工人員應當具有精湛的技術技能,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的法制觀念。因此,在工人招錄時應加強對技術能力的考察,同時適時組織技能大賽、業務練兵和質量教育,以全面提高其工作技能和遵規守紀意識。最后,充分運用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這樣才能提高工作質量,達到保證工程質量的目的。
目前,建筑市場不規范現象令人堪憂,一些單位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違規操作,以次充好,降低工程質量。但是經濟利益的取得絕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而需要通過合理途徑取得。這個合理途徑無外乎兩個方面:加強成本控制和對工期的合理優化。
第一,開工前組織專業人員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成本計劃和費用管理標準,明確成本目標;第二,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施工進度對影響成本的各個因素加強管理,采取措施減少消耗和支出,及時掌握各費用、實際發生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偏差,及時分析和反饋,糾正浪費和不合理支出;第三,認真加工和處理成本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按期進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責任的分析評價,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第四,項目完成后,企業要對項目部進行成本考核和獎懲,有效促進項目管理人員成本管理意識。
第一,優化配置人力資源。要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和緊迫程度對勞動力的需求進行合理調配,削峰填谷,有條不紊,實現各工序的合理有序搭接。第二,合理調配設備和材料資源。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展和預期進展對各種資源配置經過綜合考慮后予以優化配置,確保既不因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進度,也不因進度安排不合理造成資源浪費。第三,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法全面指導施工,不能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工期延誤。第四,充分運用統計技術進行進度管理。過程決策程序圖法可以預測可能出現的各種障礙和結果,并提出多種應變計劃,避免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不利情況時造成的停工損失。第五,重視網絡計劃的應用。網絡計劃具有調整的功能。因此,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圖,及時檢查和發現影響工程進度的問題,隨時糾偏,減少因某項工作工期延誤對總體工作的影響。
總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只有把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才能在施工領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