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代建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而向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國際經濟增長后勁不足,人民幣升值,國內取消出口退稅或出口退稅率下調,以能源為代表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快速上漲,直接導致企業出口訂單持續減少;國內強力采取抑制通貨膨脹、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經濟政策,直接導致內需不旺,供大于求。化工企業為了避免產品超過質量保證期導致含量下降,不得不采取降價、鋪墊貨款等形式的賒銷策略來提高市場占有率、減輕庫存壓力,企業應收賬款應運而生。據專業機構統計,我國應收帳款已占銷售收入的60%。企業有限的資金變成了待銷的產品或應收賬款,大多數企業流動資金潰乏,舉步為艱。
為扭轉產品出口受挫、內銷不旺、應收賬款普遍過高這一被動局面,除了國家盡快出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加基本建設投資刺激消費等政策外,更需要化企高度重視應收賬的法律風險防范。
合同在化企生產和經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業招聘員工、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銷售商品等都是通過合同來實現的。合同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必經之路,守住了合同就可以防范大部分風險。
第一,盡職調查是確保合同權益實現的前提。簽訂合同前一定要對合同相對方進行詳實的調查,確認對方主體資格合法,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具體可到工商局查詢對方的工商檔案,復印、保留其營業執照,從營業執照上可以大致發現注冊資金與其擬從事的業務是否相符,比如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向你購買200萬元的商品,你基本就可以毫不猶豫的拒絕,因為對方沒有履行這么大金額合同的能力,除非是現款現貨或對方對貨款支付提供了有效的擔保。另外,還要查明對方是否通過工商局的年檢,走訪與對方有業務往來的單位了解其是否誠實守信。總之,在與對方簽訂合同前,必須要搞清對方是誰,搞清對方的基本情況、財產情況、是不是“皮包”公司。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于有經濟實力、信譽良好的公司,可以采取一定金額、一定時間的賒銷,同時約定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對于經營狀況令人堪憂、經常拖欠貨款的客戶,最好是現款現貨,否則有可能血本無歸。
第二,準確無誤的約定是合同順利履行的關鍵。在買賣合同中應將貨物的質量、規格、包裝、交貨地點、交貨時間、簽收人、付款時間約定得準確、明白,既便于履行又不發生歧義。
與客戶簽訂合同,最好約定如果因合同履行發生爭議由自己企業住所地法院管轄,這樣約定的好處在于一是方便訴訟,節約費用;二是可以避免“地方保護”對維權帶來的不利影響。
合同履行是將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落到實處的重要環節。各方當事人必須全面、正確的履行合同義務。作為出售商品的企業,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在約定的地點將商品交付給約定的收貨人,避免違約。
第一,收集、保管與合同簽訂和履行有關的證據。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證據的收集和保管,如買賣合同、貨物發運憑證、購買者或指定代理人接受貨物的簽收單、對賬單、催款函等一定要妥善保管。對于合同變更、終止,不管是哪方提出的,一定要收集、保管好對方提出變更、終止、同意變更、終止的函件,包括電子郵件、傳真、委托代理人簽署的文件等。對于合同約定的出賣人將貨物運到買受人指定地點交貨的,出賣人在合同履行中一定不能僅憑買受人的一個電話就將貨物運送到某個地方,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有買受人簽字蓋章認可的書面文件才能將貨物運送到某個地方,否則,一旦發生應收賬款糾紛,出賣人無法證明已經將貨物按合同約定交付,因為電話通知,如果沒有錄音,很難舉證證明出賣人已經按約交付貨物,這種案件經常發生。
第二,定期對賬,確保賬目相符。對于交易量大或交易頻繁的客戶,出賣人最好每3個月或每6個月與買受人對交易情況、應收賬款情況進行對帳,對帳目無異議的,應要求買受人在對帳單上簽字、蓋章予以確認。對帳目有異議的,應立即逐筆查清,避免久拖不決,確保帳目清晰。
第三,落實催收責任。幾乎各個企業對于從事產品銷售的業務員都出臺了按銷售業績提成的激勵政策,但將應收賬款的回籠和回籠時間與提成掛鉤的不多。為了迅速收回應收賬款,企業應明確業務員為應收賬款催收的第一責任人,并規定應收賬款回籠的時間和金額均與提成掛鉤,回籠的時間越快,提成越多;超過一定時間都沒能回籠的,應不予提成。因催收不力,造成應收賬款損失的,應按損失的一定比例承擔責任。
第四,應收賬款轉讓要履行通知義務。出賣人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他人的,出賣人一定要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通知債務人(買受人),未經通知的,對買受人不發生法律效力,這是法律科以出賣人(債權人)的通知義務。實踐中,因出賣人轉讓應收賬款沒有履行通知義務導致官司敗訴的不在少數。
第五,買受人轉讓付款義務需征得出賣人同意。如果債務人(買受人)將應收賬款的清償義務轉讓給他人,應征得出賣人(債權人)的同意,出賣人如果認為應收賬款的受讓人有履行債務的能力且履行債務的能力比原來的債務人(買受人)還要強,就可以選擇同意;否則,就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
第六,對到期未付的應收賬款應抓緊時間催收。對于買受人沒有按合同約定支付應收賬款的,出賣人應在第一時間內催收,千萬不能錯過催收的黃金時間。根據美國收賬者協會統計,應收賬款逾期的時間越長,追賬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當逾期為一個月時,追賬成功率為93.8%,當逾期為六個月時,追賬成功率為57.8%,當逾期為一年時,追賬成功率為26.6%,當逾期為二年時,追賬成功率為僅為13.5%。具體催收方式有電話催收、安排業務人員上門催收、通過特快專遞寄送催款函(在詳情單上注明是催款函)等。
對于拖欠應收賬款的買受人,經多次催收仍未支付的或買受人經營困難、有轉移財產、抽逃債務可能的,一定要果斷采取法律措施進行催收。出賣人一定不能不作為、不催收,因為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的溫床上睡大覺的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超過二年訴訟時效期間的,出賣人將喪失勝訴權。因此,出賣人一要自己催收,保留好催收的證據,二要對經自己催收無果的,果斷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動尋求司法保護。為了保證勝訴后的執行,在起訴或申請仲裁時,最好申請財產保全,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查封買受人的財產、凍結買受人的資金和銀行帳戶等,這樣可對買受人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迫使買受人與出賣人進行賬款清償的實質性協商。據統計,只要能保全到現金或實物,在保全后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就能收回應收賬款和違約金等。
總之,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形勢下,每個企業都希望擴大自己的銷售份額,一定金額的賒銷在所難免。只要與講誠信、有經濟實力的客戶打交道,規范合同的簽訂和履行程序,落實應收賬款催收責任和催收時間,落實對賬工作,注意收集、保管與合同履行有關的各種證據。對于多次催收無果的,果斷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尋求司法保護,方可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呆賬、壞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