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霞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 300170)
海河口地處天津市濱海新區規劃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地帶,位于渤海灣西岸灣頂、天津市塘沽內,是大清河、永定河共同的入海尾閭。河口左鄰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強的中國北方最大國際貿易港口天津港、天津保稅區、天津技術經濟開發區,右岸有軍事雷達區、臨港經濟區、天津港散貨物流中心等。
河口現由海河閘、左右岸的現有岸線和清淤排泥場圍堤組成。河口的左側岸線沿南疆1#、南疆2#、規劃3#排泥場迎潮堤和南疆公路防潮墻,下接天津新港的南疆港區岸線;河口的右側岸線沿海擋墻、清淤疏浚碼頭、規劃1#、新6#排泥場迎潮堤,下接臨港工業區港區的碼頭岸線。2003年后,隨著河口兩側南疆港區、臨港經濟區沿規劃治導線開發造陸建設,海河入海口已形成了長約17 km的泄洪通道,并且基本形成了海河口規劃左右治導線的部分導堤。
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濱海新區建設已成為天津加快發展的強大引擎,各類基礎設施配套和資源開發活動規模與強度越來越大,對河口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目前,河口段的建設項目主要類型有:跨河口建設公路、鐵路橋梁,輸油、輸氣、通訊光纜管道和碼頭、航運船閘建設,航道疏浚等。
2.1.1 南疆大橋以下穿越海河口南疆鐵路橋、膠帶長廊工程
天津散貨物流中心的膠帶長廊在南疆大橋以下200~400 m跨越海河口。
2.1.2 輸油、輸氣、通訊光纜管道
天津匯榮有限公司臨港輸油管道穿越海河口工程:2008年建成,管道設計由河口左岸南疆1#排泥場南端穿越海河口至海濱大道南拐,穿越排污河,建設項目4條管道分成2組2次定向穿越海河口行洪區。
大港石化100萬m3原油商業儲備庫項目輸油管道穿越海河口工程:2009年開始建設,輸油管道的布置與天津匯榮有限公司的臨港輸油管道布置基本相同。
2.1.3 疏浚碼頭
海河口清淤疏浚碼頭:位于海河口防潮閘下右側200~600 m范圍,碼頭岸線長度150 m,共設有3個500 t級挖泥船泊位,用于海河口清淤工程挖泥船的停靠、維修。
海河口防汛疏浚碼頭:位于海河口閘下中泓樁號2+500處,碼頭岸線長度280 m,2009年在左岸修建了海河口防汛疏浚碼頭,共設有2個2 000 t級泊位。
2.1.4 航運船閘
渤海灣為淺海海域,魚、蝦、蟹等資源豐富。1958年在修建海河閘時,為了給海外作業的漁船提供給養和便于漁船的進港維修和停靠,在海河閘的右側(相距1 600 m)修建漁船閘1座,漁航道在閘下樁號0+700處匯入。
為確保防洪工程的完整和安全運行,海委各級管理單位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力度,在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方面嚴格審查程序,明確管理責任,河道內建設項目管理秩序明顯好轉,違法建設逐年減少,但建設項目對河口的影響依然不容忽視。
2.2.1 橋梁工程
橋梁工程對河口行洪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占用河道行洪斷面面積、相鄰橋梁工程之間可能會產生疊加效應的不利影響、橋墩軸線布置與水流不一致對河勢穩定產生不利影響、行洪條件變化帶來的河岸失穩影響等。
2.2.2 碼頭工程
碼頭工程對河道、堤防的影響主要是建筑物的阻水、挑流以及局部流態改變對河道行洪和堤防及其他防洪工程安全的影響。碼頭挑流會造成河勢的改變,影響分流比和河道行洪、輸水,甚至影響到邊界的穩定和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權益。
2.2.3 管道工程
穿越河口管道一般從河底穿越或堤基穿越,對河口影響主要有:管線穿越段產生沖刷,管道外露形成阻水障礙,對行洪安全造成一定影響;發生突發事故對河床河勢產生影響;施工期和運行期對河道堤防、護岸及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擾動影響等。
海河流域總體防洪格局是“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雖經多次清淤,但隨著入海水量的減少,河口段仍淤積嚴重,致使尾閭不暢,影響上游防洪除澇安全。因此,既要兼顧經濟開發又要保證河道和防洪設施的安全。針對目前海河河口段涉河建設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今后管理工作提出幾點展望,以促進河口地區的防洪安全和兩岸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海河河口段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對河道防洪影響逐年加大,應建立操作性強的建設項目防洪評價許可機制,通過科學、合理、規范的防洪評價來加強對河道建設項目的管理。
針對海河河口地區的特殊性,防洪影響評價工作不僅要分析工程河段的洪水情勢、模擬工程建設前后對河段防洪的影響,同時河口地區還應進行河道演變及穩定性分析、洪潮特性分析、模型模擬計算等。
在對河口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建設項目也應進行宏觀統籌規劃。單一的建設項目對河道防洪的影響較小,但應考慮到多個建設項目的疊加對河口的影響。因此,進行統一規劃,避免無序建設給防洪埋下隱患,同時按規劃加快海河口治理步伐,實現開發治理良性循環。
目前有多條輸油和輸氣管道在南疆大橋以下穿越海河口,為了避免管道之間在施工和運行過程中的互相干擾,在管道施工前對施工進行合理安排,確保建設項目的施工和運行安全。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辦建管〔2004〕109 號 )[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4.
[2]劉振勝,張長清.長江口河道研究與治理綜述[J].水利水電快報,1997,18(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