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霞
(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天津 300112)
淺談海洋行業計量認證的發展歷程與經驗
劉景霞
(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天津 300112)
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已成為海洋監/檢測技術機構獲取從業資質和拓展業務的途徑,是海洋界有目共睹的一個熱點。闡述了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的重要性和發展歷程,總結了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以供海洋監/檢測管理部門、技術機構、計量認證評審員借鑒,也為有志提升監/檢測能力、拓展業務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海洋行業;計量認證;發展歷程;經驗
計量認證是我國通過計量立法,對凡是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實驗室進行強制考核的一種手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對第三方實驗室的行政許可。
海洋行業實驗室的國家級計量認證是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授權國家計量認證海洋評審組(以下簡稱“海洋評審組”)來具體實施。
國家計量認證海洋評審組成立于1991年。至今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已歷經20 a,期間逐步規范評審工作程序,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評審通過的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已從最初的7家逐步擴大到現在的62家。這62家機構的檢測地域覆蓋了我國的沿海四大海域,檢測領域覆蓋了海洋環境各個要素,出具的監/檢測數據為海洋戰略決策、海洋科技發展、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海洋預報、海洋災害預防與污染防治、海濱旅游、海洋權益維護、海上現代化戰爭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1-2]。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所擁有的“藍色國土”為我們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解決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基礎。海洋管理的科學性、海洋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必須是在掌握海洋環境資源狀況的基礎上。為此,需要通過海洋監測、調查所獲得的大量的、長期的、連續的五維特征的海洋基本要素數據,將浩瀚、奧秘的海洋“數字化”、“透明化”。這里,數據“單位制統一、量值準確可靠”是“數字化”的核心,五維特征量同步、準確、可靠是海洋數據的特征。由于海域的廣闊性、海水的流動性和海區的相關性,海洋要素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又瞬息萬變,導致海洋監測調查是多學科綜合、多手段交叉、多單位合作的集成性工作,也形成了海洋計量、檢測的不可替代性。為了確保無論在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計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測量,在復雜的海洋環境下所獲得的多源頭數據都是準確可靠的,必須對從事海洋監測、調查的機構加強計量監督管理,讓這些機構按照計量認證的要求建立并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其效果的確認形式就是計量認證。
海洋環境監/檢測實驗室通過了計量認證,能夠提高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水平,確保業務化運行的有效性,提高權威性和知名度,拓展監/檢測業務,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海洋局青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于2002年主動向海洋評審組提出接受計量認證的申請,以規范其內部管理,提高海洋環境監/檢測數據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很多實驗室憑借計量認證資質從國家和地方申請獲得多項海洋環境監/檢測或海洋環境調查任務,一方面為實驗室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其出具的科學、準確、可靠的監/檢測數據也為其在海洋行業乃至社會上贏得了較好的口碑和誠信,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1991年由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發文批準成立了國家計量認證海洋評審組,統一受理全國海洋行業監/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工作。海洋行業計量認證日常工作由國家計量認證海洋評審組辦公室具體承擔,海洋評審組辦公室目前掛靠在國家海洋計量站。
海洋評審組成立之初,國家海洋局為了保障、促進海洋監測工作進展,要求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和三個海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作為強制認證機構首批申請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在國家海洋局的全力支持和海洋評審組評審員的辛勤努力下,四家監測中心經過充分準備,于1992年底第一批順利通過了海洋行業計量認證評審,為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隨后,國家海洋局要求具備較強調查監測能力的三個局屬海洋研究所充分利用其較強的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在所內設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非獨立法人監/檢測機構,以該監/檢測機構的名義申請接受海洋行業計量認證。1995年,這三個海洋研究所內設的監/檢測機構也順利通過了海洋行業計量認證評審并獲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至此,共有7家監/檢測機構通過了海洋行業計量認證評審,獲得了國家級計量認證資質。
20世紀90年代,國家體制改革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加上大家對初始的計量認證缺乏認識,大部分機構關心更多的是單位生存和職工生活問題,無暇關心質量問題和計量認證工作?;A薄弱的海洋站等機構缺乏經濟實力和精力接受計量認證,局外海洋技術機構同樣因經濟實力困擾無暇顧及海洋計量認證,導致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自1995年之后一直難以繼續推進。甚至有人曾提出“計量認證含金量不高”、“為何局外機構不接受計量認證”等問題。直到2002年,隨著國家經濟形勢好轉和對科技投入的增加,海洋機構的資源配置和經費來源得到很大改善,拓展業務范圍的欲望和質量意識空前提高。面臨這樣的大好機遇,國家海洋局推動局屬監測中心站以強制認證機構接受計量認證,國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寧波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和深圳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等三家主動要求接受認證的機構同步申請并通過了海洋行業計量認證評審,成為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自此,越來越多的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意識到計量認證的重要性,以致接下來的2003年至2008年期間,幾乎每年都有一些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申請并通過海洋行業計量認證評審。
目前,通過海洋評審組評審獲得國家級計量認證資質的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已達62家,除國家海洋局系統內監/檢測機構外,還涉及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內從事海洋環境監/檢測的機構、與國家海洋局共建的地方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地方省部級海洋環境監/檢測機構等,局外機構數量遠遠超過了局內機構。2008年下半年國家認監委對申請首次國家級計量認證實驗室的條件進行了限定,所以近幾年雖仍有一些像集美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勝利油田海洋勘察測繪中心等從事海洋監/檢測工作的機構向海洋評審組提出計量認證申請,但因不符合認監委規定的條件,我們只能讓其轉到其所在地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部門申請省級計量認證。
海洋行業監/檢測工作專業性強、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需要全國范圍內的相關機構彼此交流合作。各單位對計量認證取得共識,也認識到只有海洋監/檢測機構通過計量認證才能實現單位內部有效規范的管理,才能促使本單位取得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資質,才能確保在海洋工作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為此,2002—2008年,申報計量認證成為海洋行業監/檢測機構發展的潮流,而認真準備計量認證評審則成為大多數機構的工作重點。2008年以后,申報接受海洋計量認證的大潮才降了下來。
總之,計量認證在海洋行業監/檢測機構中已經深入人心,也正是有這么多機構的積極參與,才為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計量認證評審為國家認監委最終做出計量認證的行政許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它也是一個嚴格的質量評定過程。海洋評審組在每一次現場評審過程中,都把嚴格依據《評審準則》作為根本要求。根據計量認證工作的要求和海洋行業的特點,海洋評審組專門制定了《國家計量認證海洋評審組工作程序》,編寫了海洋評審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等質量體系文件。在評審員的選派上,注意專業搭配和回避原則。在現場評審中嚴格對照準則的每個條目逐一核實,始終以準則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由于海洋評審組的嚴格要求,在初始的幾年里,幾乎每年都有個別機構由于未達到評審準則要求而在現場評審中被判為“基本符合(需現場復核)”,還有一些由于準備工作不充分就盲目申報計量認證的機構被告知延緩評審,有效地確保了評審質量。
為確保被評審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海洋評審組并沒有將現場評審作為工作的唯一內容。為了完善鞏固被評審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海洋評審組幾乎每年都針對海洋行業計量認證獲證機構和擬申請計量認證機構組織舉辦實驗室資質認定內審員培訓班。由于海洋行業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海洋評審組還專門舉辦海洋環境監/檢測人員上崗培訓,提高了海洋環境監/檢測人員的檢測技術能力和水平。由于培訓中兼顧了來自各單位監/檢測人員的業務狀況、堅持了公正性,培訓效果較某些專業機構舉辦的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普遍性,更能得到海洋監/檢測機構的廣泛認可。
目前,海洋評審組工作已經基本形成一套規范管理的體系。每年年初都以正式文件將年度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計劃上報至國家認監委審批,根據批準后的計量認證工作計劃制定具體的評審工作方案,要求各被評審機構認真做好評審前的準備工作。
前幾年,因為申請首次計量認證的機構較多,海洋評審組每年都會定期召開年度計量認證工作部署會議,向申請認證機構詳細介紹計量認證申請書填報要求、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寫、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計量認證準備工作及計量認證現場評審的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甚至提供質量體系文件、申請書的電子模版,細微的咨詢使各機構對計量認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盡快地進入角色,為迎接計量認證評審做好了更充足的準備。部署會上,海洋評審組還會通過對某一機構實施模擬評審,組織申請認證機構學習掌握計量認證評審準則的各項要求,檢查督促各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初步運行情況和評審準備工作進展。海洋評審組對申請認證機構的這些指導決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將為申請認證機構做好服務作為宗旨,使各機構計量認證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
在申請認證機構現場評審通過并獲得計量認證資質后,海洋評審組一般還針對這些機構組織召開計量認證頒證會議,并將這些機構獲得計量認證資質的信息公布在海洋行業權威報刊《中國海洋報》上,既有效宣傳了計量認證獲證機構,又能督促各獲證機構持續做好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海洋評審組注重充足的經費投入,從軟硬件兩方面加強自身建設。硬件建設的重點是加強評審員隊伍建設,評審員應符合身體健康、作風正派、具備高級職稱、本科以上學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條件,由所在單位推薦,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派出。在培訓方面,海洋評審組評審員除了參加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培訓考核外,還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即參加兩次見習評審后才能作為正式評審員參加評審工作。通過崗前對評審員進行的評審技巧與評審準則的培訓與演練,統一了對計量認證法律法規和《評審準則》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評審員的評審能力和素質,為確保計量認證評審的客觀、公平、公正奠定了重要基礎。在每次現場評審中,都公示評審員的職責和“五要五不要”道德規范,對評審員進行提醒教育,明確規定不允許評審員進行咨詢認證一條龍服務活動,并歡迎被評審機構進行監督。還將骨干評審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采用示范評審、保駕跟評等方式,培養了若干名評審組長。在軟件建設上,海洋評審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計量認證工作檔案,各機構首次評審、監督(擴項)評審及復查評審資料井然有序,并做到定期更新。
2004年年底在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對行業評審組的專項監督檢查中,海洋評審組的工作得到了國家認監委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們堅信在國家認證認可工作的蓬勃發展趨勢下,在國家對海洋工作日益重視的大好形勢下,經過不懈努力,海洋行業計量認證工作的發展必將更上一層樓。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86號),2006.
[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7.
[3]康壽嶺.計量認證—海洋監測技能之關鍵[N].中國海洋報,第1217期,2003.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Metrological Accreditation in Marine System
LIU Jing-xia
(National Center of Ocean Standards and Metrology,Tianjin 300112,China)
Metrological accreditation in marine system has become one way for marine monitoring and testing technical bodies to obtain operating qualifications and extend business,and also a hotspot in marine industries.The impor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trological accreditation in marine system wa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which would make contribu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echnical bodies for marine monitoring and testing and the metrological accreditation assessors.Also,the experience w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sts and administrators aspiring to promote marine monitoring and testing capability and extend business.
marine system;metrological accreditation;development course;experience
P7,TB9
C
1003-2029(2012)-01-0127-03
2011-08-18
劉景霞(1981-),女,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計量管理。Email:Liujingxia008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