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鳴(中國水利報記者)
河南省水利系統的干部職工都知道:在省水利廳辦公樓11樓有一間辦公室,晚上11點前永遠都亮著燈。黨的十八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樹山每天都要在這里不知疲倦地辦公到深夜。
提起王樹山,接觸過他的人都會用相同的詞匯形容:務實,睿智,一身正氣。在河南省的干部群眾眼中,王樹山是“獻身、負責、求實”水利行業精神的生動實踐者,他以善于解決各種急難險重問題而出名。
他是腳踏實地的實干家。任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和移民辦公室主任期間,他用2年時間完成原定4年的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16.5萬移民遷安任務,并實現了“平安、順利、和諧”和“不傷、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目標,被譽為我國水庫移民遷安史上的創舉。
他是勇于探索的創新者。他組織實施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省境內36.3萬畝建設用地征用、移交任務,沒有發生一起傷農、害農和群體性事件,創造了引人注目的“河南速度”,其工作經驗被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國推廣。
他是知榮明恥的帶頭人。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移民征遷過程中,面對資金流集中、資金量巨大的情況,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資金,保證資金和干部隊伍的安全,在中紀委、監察部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組織的多次審計稽查中,河南都受到很高評價,被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稱為“全國南水北調工作的一面旗幟”。
2011年,王樹山任省水利廳廳長以來,牢牢抓住中央1號文件的有利契機,結合河南實際,及時組織協調,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河南水利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為河南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王樹山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在全省水利系統內部迅速形成顧大局、講奉獻、任勞任怨、敢于負責的良好風氣,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不知疲倦的水利人,使河南水利工作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燕山水庫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出山店水庫前期工作提前啟動,前坪水庫進入項目立項;西霞院輸水工程、趙口二期和小浪底南、北岸引黃灌溉工程以及沿黃縣蓄水調節工程等重大項目打破多年來的制約,黃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首次受到黃河防總的嘉獎;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均走在全國前列。省水利廳、省南水北調辦連續4年被省政府評為年度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省南水北調辦還連續兩年獲得河南省“平安建設工作特別貢獻獎”。
有人怕他,因為他曾在干部大會上怒斥社會上種種不正之風,趕走過無數投機鉆營之徒;有人愛他,因為他的電話24小時都能打得通,解決問題絕不過夜;有人敬他,因為他公道正派,身邊人員、親屬朋友從沒沾過一絲便宜;更多人服他,因為他選用干部重實、重干、重效,身體力行地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環境。
作為一名廳級干部,王樹山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基層,或調研,或督導,或協調解決疑難問題。在他的眼中,仿佛不知疲倦為何物。很多人開玩笑稱他為“鐵人”,王樹山總是微笑著回答:“作為一名水利干部,就是要在為人民多干實事、好事的實踐中,展示出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