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飛(河南省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
□呂保生(河南省水利建筑安裝公司)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焦作2段中鋁外環道改線鐵路框架橋工程,設計架空中鋁既有鐵路四股道(中鋁進廠上下行線、煤氣站線、運輸部線),采用2~7.5m鋼筋混凝土框架橋下穿鐵路,框架橋正交設計、頂進法施工。框架橋主體結構垂直鐵路方向26m,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結構凈寬每孔7.5m、凈高6.0m,頂板、底板、邊墻及中墻厚度均為0.6m,計劃工期150d。框架橋施工方案分為箱體預制、線路架空、頂進施工及附屬工程4個部分。
框架橋交叉處鐵路為東西方向、框架橋為南北方向,施工場地選擇在鐵路南側外環道路上施工;施工工序為:基坑開挖→滑板施工→后背制作→箱體預制→防水層施工。
根據現場地形和地質情況,首先布置工作基坑(32m×22m),基坑的寬度以框架總寬度各側加寬2.0m為原則。在箱體底板前端預留1.0m空頂長度,以備啟動后調整頂進方向或設備故障問題;在底板后端預留4.0m用來布置后背、頂鎬等頂進設備。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基坑內和基坑頂部四周均設置排水設施。為了避免機械對基底產生擾動、破壞地基承載力,當機械開挖至基底以上20~30cm時停止開挖,由人工清理。
基坑驗收合格后,人工開挖縱、橫抗滑槽,滑板混凝土澆筑時按設計要求預留導向墩鋼筋、一次澆筑成型。為了防止箱體頂進時出現“扎頭”現象,滑板需做成沿頂進方向0.5%的上坡;滑板隔離層,采用噴涂石蠟機油、滑石粉并加鋪一層塑料薄膜的方法制作,塑料薄膜要求鋪設平整。
后背制作要深入滑板頂面下3.0m,利用開挖后的原狀土為基礎滿鋪枕木,枕木前豎向鋪設I50a工字鋼,采用三片I50a工字鋼配合鋼絲繩橫向加固,確保后背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框架橋箱體在鐵路南側整體預制,混凝土澆筑分兩次施工,先澆筑底板,再澆筑邊墻、中墻和頂板。采用大塊鋼模組合拼裝模板,鋼管腳手架滿堂支撐,對拉桿固定邊墻模板;混凝土澆筑采用混凝土泵車灌注入倉,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初凝開始后盡快覆蓋、養護,拆模時間要根據同條件試件強度確定,特別是頂板混凝土要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防水層的基層要求平整、清潔、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動、浮碴和油污;防水層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和操作規程,做到不開裂、不起鼓、不滲漏,表面坡度平順、排水通暢。
線路架空施工采用縱、橫抬梁法,以橫抬梁受力為主,縱梁受力為輔;架空支點以挖孔樁為主,混凝土支墩為輔。施工工序為:挖孔樁施工→架空準備→架設縱梁→穿入橫梁→線路加固。
挖孔樁施工首先要收集鐵路地下管線資料,施工時先挖探溝,查明地下光纜、電纜情況后方可開挖,并按規定設置防護措施、安全施工。設計要求布置18個挖孔樁(其中4個兼做路基防護樁),挖孔樁直徑1.25m(不含護壁),樁身采用C30鋼筋混凝土,護壁采用C30快干鋼筋混凝土,護壁每節長1.0m、厚12.5cm,樁頂設1.7m×1.7m×0.5m鋼筋混凝土承臺。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護筒高出原地面0.5m;護壁每米澆注一次,嚴格控制進尺、不得超挖;挖孔樁驗收合格后,分節吊裝樁身鋼筋籠,澆筑樁身混凝土,隨后施工樁頂承臺。
線路架空施工需在慢行(45km/h)條件下進行,待支點挖孔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方可進行線路架空。線路架空采用縱、橫梁聯合架空體系,線路架空一次完成。充分準備架空使用的縱梁工字鋼、橫抬梁工字鋼、連接螺栓、絕緣膠墊、道碴、枕木等材料和線路養護機具,同時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
縱梁運至施工現場,用2臺50t吊車利用封鎖點分片進行吊裝,縱向用拼接板等強度連接,及時用螺栓將支點處橫抬梁與縱梁連接,保證縱梁穩定。縱梁連接后,用起道機(或液壓千斤頂)調整縱梁標高,支點設在挖孔樁和混凝土支墩上,支點處用橡膠墊(或硬木板)墊實,施工中嚴禁縱梁侵限。
橫抬梁采用單根I56C工字鋼,間距0.6m布置,為保證線路水平,穿橫梁采用“隔一穿一”的方法。人工清除架空地段內道碴,橫抬梁到位后與縱梁連接;橫梁與鋼軌間加設絕緣大膠墊,避免軌道聯電;縱、橫梁連接用φ22高強度雙帽螺栓。
控制軌距和軌道高程并加固線路,使縱、橫梁及線路形成整體結構,及時緊固連接構件及墊木,確保線路不變形。在架空地段鋼軌外側每隔1.0m設置一對10cm×10cm的方木,水平支承于主梁下腹部和基本軌的外腹部,確保枕木穩固以保持軌距;在鋼軌和橫梁間墊絕緣膠墊(或硬木板)來調整線路的高差,控制軌道高程以利行車。
箱體頂進之前必須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精心組織、統一指揮,以便開頂后連續作業;同時作好應急預案,現場備足防汛、鐵路搶修等物資,防止汛期施工出現意外情況、確保行車安全。在箱體后側設立測量觀測站,隨時掌握箱體頂進方向和水平偏差。施工工序為:頂力計算及傳力設備配備→箱體試頂→路基開挖→箱體頂進→恢復線路。
框架橋箱體及防水層保護層混凝土合計860m3,框構自重約2170t,經過計算最大頂力為2602t;頂進設備選用320t頂鎬(頂程36.88m)12臺(另備用3臺),配備頂柱500m。頂鐵采用鋼板和舊鋼軌焊接制成,按長度分50/100/200/400cm四種,每種規格按頂鎬數量配備。
箱體試頂前需要檢查后背承載能力、框架與滑板分離是否順利,以及主體結構的混凝土強度、防水層及防護層的制作,檢查頂進設備及線路狀況,以及現場照明、液壓系統安裝及試驗結果,檢查施工要點、應急預案準備情況等。
頂進設備調試完畢后即可試頂,頂進作業時人員分工要明確,油壓每升高一次要穩定幾分鐘。當油壓升高到5~10MPa時需停機觀察,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而后再開泵,千斤頂活塞伸出使頂鐵受力,待頂鐵頂緊后立即停機再次詳細檢查,若無異常可再開泵,直至箱體啟動。試頂完畢后及時檢查滑板是否脫離、后背有無裂紋、頂柱配備是否合理,如無異常情況方可正式頂進施工。
鐵路路基開挖需要挖掘機與自卸汽車配合,挖土頂進時應遵守快挖、少挖、勤頂的原則,機械挖土預留20cm由人工清底,確保不超挖和減少對地基的擾動。挖土過程中如遇到孤石、混凝土等障礙物要清理徹底,清理后對地基進行妥善處理,防止框架受力集中而發生開裂。
箱體頂進要求在慢行條件下利用行車間隙進行,挖土與頂進作業循環進行,每前進一頂程即要切換油路,并將頂鎬活塞拉回原位,補放短頂鐵、更換長頂鐵,安放橫梁。在頂進過程中,施工負責人要及時掌握頂進設備油壓、頂柱和后背變化,根據箱體軸線和高程的觀測數據及時糾正箱體左右偏差及“抬頭、扎頭”的現象。
當箱體頂進至第一道架空縱梁后需將架空設備放在框架頂面,頂進過程中逐步拆除影響頂進的挖孔樁,同時增加臨時支點保證架空體系安全。在框架頂面支點上平鋪1000mm×40mm×30mm四氟板兩塊上下相對,用來傳遞工字鋼所承受的荷載,通過四氟板的滑動配合箱體頂進、直至箱體頂進就位。每次破除挖孔樁之前,都要在箱體前端頂面與橫梁間搭設一處滾杠滑動鋼支墩支點(支點位置與挖孔樁對應,支點強度滿足替代挖孔樁),以確保行車安全。
箱體就位后采用級配碎石回填框架兩側路基、補充箱體頂面道碴,對框架橋進行加固后即可拆除架空線路,同時按線路維護要求全面養護,盡快恢復既有線路、解除慢行。架空線路拆除先拆橫梁后拆縱梁,橫梁拆除按“隔六抽一法”循環進行,從一端開始逐根進行,每抽一根立即回填道碴,并搗固密實;縱梁拆除要利用封鎖點進行,配備2臺50t吊車分片進行拆除。
框架橋主體施工完成后,即可施工八字墻、沉降縫、泄水管、人行道等附屬工程。
鐵路框架橋頂進法施工工序多、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且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通過對本工程施工方案、工藝流程的總結,對頂進法施工重點、難點的分析和探討,為提高框架橋頂進施工技術提供了參考。線路架空體系是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安全保障,應在實踐中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