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夏邑縣水利局)
夏邑縣位于商丘市東部,總面積1481hm2,轄10鎮,14鄉,730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2701個自然村,2011年全縣總人口118.09萬人。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54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71元。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水環境污染日益加劇,水質型缺水日趨嚴重。截至2011年底,全縣有47.99萬人沒有飲水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夏邑縣農村飲水安全情況按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4項指標評價,水質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水量和方便程度安全達標,水源保證率達到了90%的為基本安全標準。截至2009年底,全縣共有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28.775萬人,飲水基本安全人口76.33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2.42%。不安全人口飲用水水質主要存在高氟、高鹽和高鐵、錳、碘等方面的問題。調查統計地下水氟超標共涉及11個鄉鎮的156個行政村,人口為23.4728萬人;地下水為苦咸水的共涉及到9個鄉鎮的17個行政村,人口為2.6203萬人;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共涉及8個鄉鎮的24個行政村,人口為2.6819萬人。另有458所農村學校的17.3244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夏邑縣2005-2011年,共實施8批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共建大型水廠9處,小型供水站10處,已解決孔莊、太平、車站、楊集、會亭、羅莊、曹集、郭店、馬頭、歧河、李集、桑堌、劉店集13個鄉鎮154個行政村22.59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工程總投資7721萬元,工程建成后投入使用效果較好,電價穩定在2元/m3以內,供水優質,服務高效,群眾比較滿意,為實現夏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1年底,全縣仍有近47.99萬余人飲水不安全,與中央2013年全部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的要求有很大難度。目前,按照國家確定的人均投資500元的標準,部分村群眾配套資金難以落實,影響工程建設進度。此外,受前兩年物價上漲影響,實際投資需求為高于《規劃》確定的解決標準,造成工程建設造價高、投資壓力大。
依據水利部和衛生部2004年制定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指標體系》,夏邑縣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數核定為28.775萬人,而實際飲水不安全人口數為47.99萬人。有19.28萬人未能列入國家規劃。
近年來,城市飲水事業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基本上面向市場,但農村飲用水工作一直被看作是社會福利事業,沒有把它作為水利產業來發展,重建輕管,重投入輕產出,缺乏自我發展能力和良性循環機制。水廠建成后,相當一部分水廠的產權和經營權發生了變化,有的對外承包,有的歸村集體管理,但政府的監管不夠,經營者和管理者頻繁變更導致供水企業運行管理水平低下,對經營人和受益人都產生了較大程度的影響。一是運行水費的收取沒有約束機制。二是用水不及時。多數經營者考慮自身效益,分時段供水,農戶家中需備有儲水設備。三是管理維護差,運行成本高,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群眾參與程度低。
盡管夏邑縣注重了供水工程水源的選擇,并出臺了相應的水源保護規定。但從調研看,除李集前司集水廠、車站秦集水廠等規模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外,小型供水工程的水源保護措施不力,水源仍受到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和工業廢水的污染威脅。此外,農村飲水受缺乏監測、檢測費用等影響,目前,許多農村供水單位未按規定要求配備必要的專業檢測人員和水質檢測設備,水質取樣、檢測制度沒有落實,飲用水水源、水廠供水和用水點的水質監測不到位,水質檢測頻次少。
在制定水利發展年度規劃時,要促進計劃與總體規劃以及各級各類相關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心村改造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相關領域規劃的相互協調。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加強資源整合,將逐步淘汰村民自辦的小水廠,保證城鄉同源同質,城鄉供水一體化,創造條件讓更多地方都能夠通上安全水、衛生水。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核定,應以實際飲水不安全人數為準,統籌納入規劃范圍并給予解決。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點多面廣,據測算,解決全縣飲水不安全問題,仍需4多億元,單靠國家有限資金遠遠不夠,因此在資金的籌措上,要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原則,多渠道籌集資金。一是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地方財政支持的“三農”計劃,調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的投入力度;二是積極爭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項資金,并將其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專項資金、異地移民搬遷安置費等各項資金捆綁起來,統一使用,有重點地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方面傾斜,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爭取慈善機構的支持,通過社會捐資與個人捐款方式籌集建設資金用于工程建設;四是通過采取“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讓群眾無所顧忌,積極鼓勵他們以借貸等方式投入資金建設或通過投工投勞參與工程建設。
各級政府應當把飲水安全任務作為一項重要職責,采取行政、法律和經濟的措施來實施。在規劃開始之時,就應組建由各級政府及發展改革、水利、財政、衛生等部門領導組成的、由政府主管領導任組長的領導班子,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有利于規劃實施。要繼續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發展改革部門,落實好規劃編制和報批、項目審批、計劃下達以及建設管理的監管工作。水利部門負責編制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組織和指導項目的實施及運行管理,衛生部門負責提出項目建成后的定期水質檢測結果。從組織上確保規劃工作的有序進行。在工程項目建設管理上,要嚴格按照上級規定,切實加強項目質量監督。在項目建設中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制,落實工程質量行政領導責任制、參建單位領導責任制、群眾監督等措施。加強對飲水安全資金的審計工作,要增加工程建設投資的透明度,對飲水安全工程的投資與構成實行公示,公示工程投資、國家補助、農民自籌的資金比例及數量,接受群眾的監督,對項目資金撥付實行報賬制管理,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安全,以保證工程按時、有序、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
目前,夏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全部為深層地下水,因深層水為承壓水,屬一次性、難補給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應先地表,后地下。在臨近河道有攔蓄工程條件的地方,可考慮選用開發河道水。
要建立供水水質督查體系框架,研究政府、村鎮供水工程、水質監測機構在水質保證和水質管理中的職能定位和作用。水利部門要與發展改革、衛生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盡快完善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體系。建立由縣級水質監測管理中心和鄉級水質監測管理站組成的水質監測體系;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動態水質監測網。積極鼓勵民間組織和私人企業及用水戶參與水質監督,加大公眾宣傳力度,提高公眾信息獲取程度和公眾的參與程度。要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加大對全縣污染源的管理和水源保護力度。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以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站為依托,分區域設立監測點。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體系的完善和運行以及飲水衛生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要落實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和經費,并實現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