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呼吸系統疾病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疾病,發病率居兒科疾病首位[1]。嬰幼兒肺功能檢測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評價臨床療效均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哮喘、反復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我中心哮喘門診于2006年購進德國Jaeger Paediatric肺功能儀以協助臨床診斷并指導治療,取得較為滿意效果。現將檢測中的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從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的2 548例嬰幼兒肺功能檢查資料中選取81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566例、女244例。年齡1~36個月不等,平均22個月,體質量3.6~14 kg不等。臨床診斷:喘息性支氣管炎196例(24.20%),哮喘358例(44.20%),過敏性咳嗽99例(12.22%),小兒肺炎104例(12.84%),其他53例(6.54%)。
1.2嬰幼兒潮氣肺功能檢測的主要參數潮氣量(VT)、呼吸頻率(RR)、 每分鐘通氣量(MV)、 吸氣時間(Ti)、呼氣時間(Te)、吸呼氣時間比(Ti/Te)、達峰時間(TPTEF)、達峰時間比(TPTEF/TE)、達峰容積(VPEF)、達峰容積比(VPEF/VE)、流速—容量環(TFV環)的形態等。
1.3結果經精心護理配合,810例嬰幼兒均順利完成肺功能檢測,無任何并發癥。檢測結果顯示,肺功能異常者745例(91.98%),各項指標均正常者65例(8.02%),此類患者多為哮喘緩解期或處于疾病恢復期。
2.1檢測前配合①保證肺功能檢測室內空氣清新,室溫適宜(18~22℃),配備急救藥品和設備。②做好對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開機預熱20 min后,在每次開機測試前一定要做大氣壓、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等校正。用(100±1) mL定標筒定標,達到BTPS狀態。③熱情接待患兒,向患兒家長解釋肺功能檢測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取得家長的配合。仔細觀察患兒病情,詢問病史和用藥情況,檢測前4 h不得吸入萬托林等β2受體激動劑,以保證肺功能檢測結果的客觀真實性。④預先測患兒身高(精確到0.5 cm)、體質量、記錄性別、出生年月,這些均與預計值有關。⑤測試可在進食后15~20 min進行,有食管返流的嬰兒可在進食后30 min測定。患兒自然安靜入睡,必要時也可使用藥物催眠。常用10%水合氯醛(30~50 mg/kg)鎮靜,如要做多項或較復雜的檢查,可以加量到100 mg/kg,若有嘔吐可再給原劑量的半量,因水合氯醛可通過口腔黏膜吸收。經行為評定為安靜睡眠后開始操作。
2.2檢測中配合①患兒平臥于診斷床上,略墊高肩部,頭略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痰多患兒需給予吸痰,有鼻痂者清理鼻痂。②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大小合適的面罩,將面罩完全罩住患兒的口鼻,勿使漏氣,以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③檢測可反復進行,每個受檢者均進行5個測試,每個測試記錄20次潮氣呼吸,最后由計算機讀取5個測試均值。數據需具有可重復性,并符合統計學要求。體位與呼吸機制、肺容量、食管壓、氣體交換和通氣均有關,對任何一個做連續檢測的患兒必須強調采取同一體位。④測試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注意面色、呼吸、有無哮喘發作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檢測及時搶救。⑤嚴格做到一人一面罩一消毒。
2.3檢測后配合①檢測完成后,打印檢測報告,與患兒家長交流介紹檢測結果,要求家長妥善保管好檢測資料,定期帶患兒復查。如患兒檢測前4 h內已吸入萬托林等β2受體激動劑,應在報告中予以說明,以便于醫生查看檢測報告后對疾病作出正確評估。②安排家長帶患兒到休息室休息,睡眠患兒需能叫醒或能吞咽后方能離開。③肺功能檢測室應及時開窗通風,每天定時紫外線空氣消毒60 min。做好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檢測完畢及時更換流速傳感器的篩網,將換下的篩網浸泡于0.5%84消毒液中30 min,再用蒸餾水沖洗干凈,自然干燥后備用。
嬰幼兒呼吸道疾病占兒科疾病第1位。嬰幼兒肺功能檢測對評價呼吸道疾病的嚴重程度有較高的價值,可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鑒別呼吸困難的原因,并為療效評定提供客觀的臨床指標,為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依據,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但在檢測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把關不嚴都會影響所測結果的客觀性、可靠性,繼而影響臨床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價[2],因此要做好每一步環節的質控。如在每次開機測試前一定要定標,做大氣壓、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等校正,達到BTPS狀態,否則會使肺功能檢測結果發生誤差,繼而影響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準確測量患兒身高、體質量、出生年月、性別,這些均與預計值有關。嬰幼兒應在應用鎮靜劑后安靜入眠時操作,新生兒可用鎮靜劑,也可待其自然入眠后操作,環境要安靜。測試的次數要多,每個病人至少3~5次,數據需具有可重復性,并符合統計學要求。嬰幼兒測試時絕大部分均需通過面罩,故一定要將面罩盡罩口鼻,嚴防漏氣。嚴格做到一人一面罩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定期監測環境和設備的微生物濃度,加強預防控制措施[3]。綜上所述,正確的檢測方法、護理配合對于保證測試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立軍,李強.實用肺功能臨床解讀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2] 陳育智.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及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
[3] 袁望香,王彩姣,楊娟等.兒童常規肺功能檢測中的護理配合[J].當代護士,2011:1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