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靜,劉兵兵,陳曉煜,杜梨果,夏曉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形成習慣、改變態度、形成價值觀和培養人格特質的主要途徑,同時課堂教學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智力的發展,也有利于動機、興趣、信念、理想、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但目前大學生逃課也是大學校園內外盡人皆知的現象。大學生逃課行為分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前者是指學生在未請假情況下,沒有按照既定的時間和地點去上課的一種曠課行為;后者是指學生按時來上課,但實際則不聽老師講課,比如看小說、讀雜志、睡覺、發短信等[1]。本文所要討論的逃課主要是顯性逃課。于2011年10月對洛陽市某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通過問卷調查,以考察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逃課方面的差異,并以此為切入點,探討大學生逃課行為的對策。
1.1調查對象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法,隨機抽取某大學4個專業、不同年級的302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法。由該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共同編制成大學生逃課現象調查問卷。問卷分兩部分:個人基本資料和調查內容,其中調查內容部分又分為客觀性調查題目和主觀性調查題目。
1.3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的錄入與處理,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2.1一般情況本次調查共調查學生302名,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包括4個年級)195名,法醫學專業52名,護理學專業55名。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92份,有效率為96.7%。292人中,男生124人,女生168人;來自城市42人,來自鄉鎮的51人,來自農村的200人;學生干部54人,非學生干部238人;大一45人,大二51人,大三71人,大四79人。
2.2逃課情況292人中,從不逃課的為54人,占18.5%;偶爾逃課的為224人,占76.7%;經常逃課的14人,占4.8%,總逃課率為81.5%。所逃課程按順序排列是全校公選課、公共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
2.2.1 不同性別的比較 經統計學分析,女生的逃課率高于男生(χ2=6.054,P=0.014)。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學生的逃課情況 例(%)
2.2.2 來自不同地區的比較 經統計學分析,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逃課率沒有差異(χ2=0.323,P=0.851)。見表2。
表2 來自不同地區學生的逃課情況 例(%)
2.2.3 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的比較 經統計學分析,學生干部和非學生干部的學生逃課率沒有差異(χ2=0.155,P=0.694)。見表3。
表3 是否學生干部的逃課情況 例(%)
2.2.4 不同年級的比較 對臨床專業的學生進行比較,經統計學分析,不同年級的學生逃課率有差異(χ2=54.383,P=0.000)。經趨勢χ2檢驗,逃課率隨著年級的增高而增高(χ2=41.935,P=0.000)。見表4。
表4 不同年級的逃課情況 例(%)
2.3逃課原因188人(64.4%)認為逃課是個人態度問題,212人(72.6%)認為老師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一般,192人(65.4%)覺得自己所學課程與社會實踐聯系不緊密,118人(40.4%)認為現在所學的課程對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幫助,但不大,188人(64.4%)認為逃課對成績有影響但不大,150人(51.4%)認為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112人(38.4%)認為以老師授課為主,自學為輔,114人(39.0%)認為平時不聽課,考前突擊能通過考試,157人(53.8%)認為視科目而定。
2.4逃課后去向自習或去圖書館105人,占35.9%;上網86人,占29.5%;做兼職的73人,占25.0%;運動56人,占19.2%;參加社團活動48人,占16.4%;逛街31人,占10.6%;其他109人,占37.3%。
2.5對逃課的態度205人(70.2%)認為逃課是正?,F象;176人(60.3%)對逃課的同學持完全理解的態度;91人(31.1%)支持逃課,認為大學生是獨立自主的,可以自行支配時間,130人(44.5%)對逃課持中間態度;145人(49.7%)認為身邊的同學逃課對自己沒有影響,130人(44.5%)認為對自己有影響但不大。
此次調查顯示醫學院校的逃課情況與其他調查結果相似,逃課現象隨著年級的增高越來越嚴重,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逃課情況相似,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情況也相似,而性別方面卻與其他調查結果相反[2],女生的逃課率大于男生,可能與醫學院校某些專業的女生較多有關,但經常逃課的女生少于男生。
逃課原因:從學生方面看,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對所學課程或專業不感興趣,認為有些課程沒有意思,對自己以后的幫助不大,而且逃課對成績影響不大,考前突擊就能過關,所以學生利用逃課的時間去旁聽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課,以便自己日后考研時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或者是忙于考就業前景不錯的相關職業證書,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等。從教師方面看,部分教師教學能力不足,教學水平不高,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缺乏聯系實際,學風建設欠缺,學生管理松散,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效果不良,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和人生目標的指導,課堂教學對學生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從學校方面看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現狀導致某些老師更注重科研成果,至于課上的好壞同自身并無很大的利害關系;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失調,相關制度執行不力,老師只管上課,不管學生到沒到、聽沒聽,很少有同學因逃課而受到處分的;大學的考試基本是筆試,每年的學業水平檢測考試僅限于期末考試,并且考試題型基本上是書上的原題或是筆記,一般地,不少老師在考試前還會給學生劃考試的重點。如此一來,不少學生平時并不用心聽講,憑借考前的“突擊”或攜帶各類“小抄”、“復印資料”等依然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甚至比平時那些用心聽講的同學成績還高[3]。
應對策略:193人(66.1%)認為上課點名沒有效果,為減少逃課現象,學生方面應做的努力:大多數學生認為應該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風;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各種活動的沖突;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適應學校的課程安排,改變觀念,重視課程。老師應做的努力為:改善課堂教學方式,更加風趣幽默,幫助學生理解晦澀的內容;能提供實例,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希望講課內容能深入,不要過于基礎;老師應該與學生加強交流。學校應做的努力為:改變課程的安排,使課程安排更人性化,提供師資力量,增強學校實力,出勤率作為綜合測評的一項指標與獎學金掛鉤;進行良好的學前教育,完善考試制度,推進考試內容、方法的改革,教師評定職稱時應重視其教學能力,把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相結合,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相統一,增強相關制度的執行力[4]。
參考文獻:
[1] 戴云.高校本科學生逃課現象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6):40-41.
[2] 張守莉,宋卓.關于大學生逃課問題的研究及對策—以吉林農業大學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10,10:138-139.
[3] 林榮文.關于醫學生逃課的原因分析[J].教育理論研究,2010,17:219-220.
[4] 鄧榮萍.醫學生“逃課”行為的歸因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