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奎,叢日霞
(黑龍江省大西江農場,黑龍江 嫩江 161448)
以圍繞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機補貼力度,進一步調動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具的積極性,農民在踴躍購買農機具的同時,也急切盼望使用好這些農業機械,這就對基層農機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設施落后、師資缺乏。因農機具的更新換代,加上對基層培訓機構的投入不足,致使教學設施老化,培訓教師得不到進修學習,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業務理論知識,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個別地方無專職培訓教師,兼職培訓教師待遇低這都影響培訓質量。
(2)形式簡單、效果不佳。個別培訓機構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創收,輕教學”現象,有以考代訓或是為了應付考試利用幾天時間有針對性突擊培訓,致使有的駕駛操作人員培訓之后似懂非懂。這給培訓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產生的原因是對農機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3)培訓面窄、內容單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業機械逐步向電子化、自動化、液電一體化等高科技方向發展,農機新技術層出不窮。但目前基層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相對單一落后,與現代農機的發展相脫節,滿足不了廣大駕駛操作人員的渴望和市場需求。
(4)參訓人員少、積極性不高。《道路交通安全法》出臺后,培訓的主要對象減少為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同時隨著農機培訓逐步走向社會化,造成農機培訓的參訓人員少。有的駕駛員因困難無錢參加培訓;有的駕駛員怕參加培訓影響收入;有的駕駛員法律意識不強不參加培訓。
(5)政策法規欠缺、發展后勁不足。因基層培訓機構缺乏政策法規的支持,部分基層培訓機構無自主辦學、自我管理的主動權,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僅靠行政手段招生,沒有面向社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培訓,發展后勁不足。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基層農機技術培訓是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機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途徑。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機化培訓工作,走出重推廣輕培訓的認識誤區。要認識到農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培訓要先行。離開了基層農機技術培訓,要推廣現代農機裝備就是空話。
(2)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由于農機培訓工作是直接為農業生產一線培養農機技術及駕駛操作人員,這就要求培訓教師必須熟悉農機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熟練掌握各種農業機械的性能、原理和操作技能、維修保養技術,能夠回答和解決駕駛操作人員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同時培訓機構一要引進農機化專業人才,充實培訓教師隊伍;二要分期分批把培訓教師送到高等院校相關專業輪訓以滿足農機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3)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教學設施。農機培訓機構是農機化事業發展的依托和陣地,但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機成人教育沒有投資,軟硬件設施跟不上發展的需求,教學設備、教學機械和教學手段落后,有的培訓用的車輛要靠租賃。這都影響了駕駛操作人員接受培訓的積極性。要實現農業現代化,人才是核心,資金投入是關鍵,各級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改善教學條件,使農機培訓工作在服務三農、為農民增收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4)方式靈活多樣、模式不斷創新。農機化培訓工作在立足服務于三農的基礎上,要緊緊圍繞農機化發展的要求,大膽探索農機培訓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實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項目,把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培訓與技術推廣相結合、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與農業生產相結合、與示范基地相結合、與提高農民素質相結合。把農民之需、農業之需、新農村建設之需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作為課程設置的重要依據。要采取電化教學、現場演示、送教進村、科技入戶、以師帶徒、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采取集中授課與自學相結合。做到培訓方式靈活多樣、形式活潑、吸引更多的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參加培訓學習,增強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自信心。通過面授、實訓、遠程培訓與現場田間操作并重的方式進行教學和技術指導,促進農機培訓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為提高駕駛操作人員素質和農機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